• 主页 > 体育问答
  • 甘肃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悲剧:极端天气致21人遇难,赛事安全引关注

    “我家虽然远,但每次路过都会先查好当地的天气再去,不然可能会遇到山体滑坡什么的。”石佳(化名)家住甘肃武威,工作在北京。景泰县石林风景区的黄河是兰州中川机场回家的必经之路。

    “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自《爸爸去哪儿》起推旅游,时隔7年,甘肃景泰县黄河石林景区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让史佳没想到的是,他通过这样的方式再次看到了自己的家乡。

    5月22日上午,在甘肃省白银市举行的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100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造成21人死亡。据新华社报道,此次活动由白银市委、市政府主办,景泰县承办。具体赛事运营由甘肃盛京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

    事件发生后,赛事实际运营方甘肃盛京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被取缔。据上游新闻报道: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9月,是白银市靖远县的一家小微企业,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企业营销策划、市场营销策划、企业形象策划、体育赛事策划等

    近年来,马拉松运动已从小众运动发展为大众参与,并逐渐呈现“井喷”发展态势。这个城市热衷于举办马拉松赛事,马拉松爱好者前往各地参加各种赛事。城市马拉松纷纷举办,已成为城市马拉松热的现象。

    像甘肃盛景这样真正经营专业赛事的小微企业不在少数。据公开资料显示,奔腾财经(ID:daxiongfan)整理了近六个月来各类马拉松赛事的主办方、承办方和实际运营方的情况。试图找出马拉松热背后的实际操纵者,以及这场灾难背后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谁来支持一场上万人的马拉松比赛?

    “昨天,我妈特意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我是不是疯了?她快要死了。”史嘉兴奋的说道。

    愤怒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件事夺走了那么多不应该失去的生命。

    “每次回家路过这里,都会突然下雨,天亮。这里是山区,天气喜怒无常,当地人都很熟悉。而且,山里的气温真的可以零下以下。” ”。

    “不管是马拉松还是越野马拉松,都需要去现场考察吧?如果参赛运动员不知道怎么看,当地的组织者难道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吗?”

    史嘉的愤怒在于,这是一场本可以避免的悲剧。

    也许这种现象太常见了,人们已经习惯了山区变幻莫测的天气。也许这次比赛的参赛者都是山地越野高手。也许是因为如此盛事的实际操作者捉襟见肘,天气的突然变化是可以预见的。评审的偶然因素也成为21名选手死亡的必然原因。

    红星新闻相关报道提到:该公司共有员工22人,事故发生后全部参与了一线搜救工作。虽然有22名员工,但面对重大事故,这笔人手极其有限、捉襟见肘​​,很难满足搜救需求。

    封面新闻采访报道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参赛者之一的张先生指出,主办方在赛前检查装备时非常“随意”。 “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认识工作人员,只是互相聊天,但他们就会结束了。”检查时,发现有的人身上有东西没带,但他们只是向工作人员恳求就过去了。这不是组织极限运动的态度。”

    这起悲剧是一起恶性灰犀牛事件。

    马拉松投资公司_智美马拉松投资_马拉松投资管理公司

    据奔腾财经不完全统计,新年以来,全国至少举办了50多场不同规模的马拉松赛事。仅4月11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二,就有超过16万人参加跑步。

    在全国各地的跑步嘉年华中,有像正开马拉松这样的老赛事,也有像中国理县车里子马拉松这样的年轻赛事。

    近六个月主要马拉松赛事的运行情况。弁天财务图表,数据来源于及各赛事官网

    从奔腾财经的不完全统计中,我们可以找到马拉松主办、承办、协办的规律。

    一般来说,马拉松赛事会由当地政府或体育局主办,相关单位根据主题或地点组织,并会邀请一些企业竞标实施和运营。据统计,市、县两级对马拉松赛事的热情都很高,参与主办、协办和支持马拉松赛事的单位多达十几家。

    这与近年来的“马拉松热”密不可分。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蓝皮书》数据显示,自2016年以来,国内马拉松赛事数量呈现线性增长。仅2019年,就共举办马拉松赛事2185场、大型赛事1828场。全国各地举行。平均人数为3,898人,每场认证活动的平均人数为11,874人。

    本次事件中,启动的甘肃盛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执行责任方、众多参与者之一,也是该事件执行的终结者。

    成群结队的小队成为主力

    爆炸性增长的不仅仅是事件数量。

    2015年,中国田径协会宣布全面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随即,中国马拉松赛事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 2015年,在田径协会注册的赛事有134个,2016年增加到328个,增长了145%。

    巨大的市场空间带动了体育赛事运营商的出现和成长。

    在梳理近六个月举办赛事的运营商情况后,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大多是伴随着“马拉松热”成长起来的。 2015年前后,他们开始自发或通过转型涌入市场。规模较小,多为注册资本数百万元左右的小微企业。

    其中,有的带有国企基因,是国企。例如,作为2021年北京半程马拉松的运营方中奥路跑(北京)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其股东包括中国田径协会和中体产业(600158)中体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而中国体育产业是国家体育总局旗下首个上市平台,具有国企背景。有的背靠大树,由上市公司控股。例如,运营2021年成都双一马拉松的成都双一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就由万达体育控股。当然,也有完全市场化、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

    虽然背景差异较大,但每个操作员所扮演的角色并没有太大区别。

    随着行业越来越商业化,私人和其他活动运营公司正在经历蓬勃发展。这种不平衡的情况也已经成为常态。据奔腾财经整理的近六个月中小微企业事件占据主流。

    马拉松投资管理公司_智美马拉松投资_马拉松投资公司

    活动的规模和运作。弁天财务图表,数据来源于及各赛事官网

    这一判断与近10年体育赛事相关企业的注册量是一致的。

    数据显示,近十年体育赛事相关企业每年注册量不断增长,其中2019年和2020年注册数量最多。2019年注册数量为7.4万家,2020年注册数量为7.8万户,同比增长5.4%。 2021年前5个月,我国注册体育赛事企业数量为4万家,同比增长90.5%。

    特别是2015年前后,增长进入大幅改善阶段。例如,2014年同比增幅为100%,2015年同比增幅为70%。

    通过统计和公开数据,我们发现这些企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从规模上看,体育赛事包括马拉松赛事,此类运营和执行公司的主要特点是近年来变得更轻、更小。比如从注册资本来看,主要集中在500万到1000万左右。大多数工商信息都包含未公开的参保人员或雇员人数。从招聘信息来看,员工人数基本在50人以内。

    其次,从区域来看,承办这些马拉松赛事的企业基本都是当地或附近的企业。例如,2021年首届中国理县樱花马拉松将在阿坝州举办,运营方是附近的成都熊猫光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熊猫体育。例如,2021年第十四届郑开马拉松赛将由当地企业河南世纪中原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运营。

    随着各地活动运营公司的爆发,本土活动运营商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第三,从赛事运营规模来看,目前国内主流马拉松赛事的参赛人数在1万人左右,规模稍大的如郑开马拉松,参赛人数甚至高达4.5万人。但经营者的规模和资质却并不匹配。

    例如,2021年曲阜孔子半程马拉松,原计划赛事规模为1万人,但实际参赛人数不足5000人。相应协办单位为曲阜如源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万元。从招聘网站看准网显示的信息来看,公司规模在1人到5人之间。

    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不一定是实际的员工人数,但可以发现的是,这家公司的规模并不大。与此同时,其能否承担大型活动的费用也值得怀疑。

    赛事规模越大,对运营商的组织执行能力以及运营体育赛事的经验要求就越高。除了专业度之外,公司规模和员工数量也是重要标准。但通常情况下,相应的事件操作者都有不同的背景。

    四是大赛主题同质、目的相似。

    从统计上看,目前马拉松的目的隐藏在名称中。

    比如2021年“悠悠鹿鸣”鹿寨中都古镇半程马拉松、2021年重庆长寿湖半程马拉松、2021年曲阜孔子半程马拉松、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西乡半程马拉松,您可以从这些名字中,旅游文化推广+马拉松是主要目的。

    经常有数万人来到当地,围绕景区奔跑,整个过程可能会有直播。景区动人的风景与充满活力的体育主题相得益彰。

    我们将这些马拉松赛事分为三种组合,即城市+马拉松、旅游+马拉松、农产品+马拉松。

    一时间,马拉松成为提振经济的法宝。目前看来,大部分马拉松赛事都是围绕前两种形式进行的。每年有数千场马拉松赛事,难免陷入同质化的质疑。很多人感叹马拉松的内容大同小异,却在不同的景点上演,精彩程度不同。

    本次事件涉及甘肃盛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其遵守了这四项法律。

    据财新报道,运营黄河石林山地越野赛的公司规模较小,其高管团队声称是临时受邀参加该赛事。临时的执行团队可能由于磨合不够而专业。水位下降,存在潜在的事故风险。

    蚂蚁吃大象

    疫情只是加速了路跑行业的下滑,转折点出现在2019年。

    从早年的需要先锋,到成为品牌的必争之地,2019年的国内马拉松已经成为红海市场。 2012年,中国田径协会仅组织了33场马拉松比赛,参赛人数达50万人。截至2019年,全国共举办马拉松赛事1828场,参赛人数712万人,总跑步人口接近3亿。

    “马拉松第一”智美体育在2019年年报开篇提到:随着城市马拉松赛事的增多,行业竞争激烈,对马拉松赞助商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导致行业整体利润下降。

    2021年3月30日,智慧体育发布2020年财务报告。公告称,通过投资理财,智美体育2020年获得收入800万元,智美体育全年收入894.2万元,这意味着2020年,投资理财几乎成为智美体育唯一的收入来源。智慧体育。

    智慧体育昔日的大象正在被吃掉。

    *时期,体育业务,尤其是体育业务下的赛事运营,是智慧体育的核心业务。

    2016年中报显示,体育业务中,赛事运营相关收入占比70%,体育服务相关收入占比30%。赛事运营收入中,今年新增的NBL篮球赛事运营收入占比15%,路跑赛事收入占比45%,其他群众体育赛事收入占比40%。

    据了解,2013年,智慧体育登陆香港联交所,成为首家整体上市的综合性体育产业集团。被视为中国马拉松行业的先驱。在此期间,体育部门占了大部分收入。

    2017年,智慧体育与央视、中国田径协会联合打造国家马拉松IP“跑中国”。当年,“跑中国”在全国16个城市启动,覆盖城市人口1.38亿,报名人数超过100万人。总参与人数突破40万人。

    马拉松投资公司_智美马拉松投资_马拉松投资管理公司

    智慧体育并不是唯一被吃掉的大象。

    2019年是万达体育拓展版图的一年。

    据界面新闻:6月,沉阳马拉松公布了2019-2021年运营申办结果。由万达体育、中瑞体育、辽宁体育产业集团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中标价为570万元,万达占股55%。仅仅两个月后,万达体育及其旗下双一体育公司以299.9万元的价格竞得南宁马拉松经营权。

    然而,在如此高速的增长之下,利润并没有成比例地增长。

    万达体育2019年年报显示:营收10.3亿欧元(11.56亿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11.29亿欧元下降9%;毛利润为3.44亿欧元(3.86亿美元),较2018年同期的3.65亿欧元下降6%。净亏损2.74亿欧元,2018年利润5401.2万欧元。

    相对而言,大众体育(代表性体育项目包括铁人三项、跑步、山地自行车、障碍赛等)是业绩增长最稳定的板块。 2019年,万达体育举办赛事343场,同比增长5%。不过,目前大众体育的收入贡献较低,2019年占比为31.7%。(《万达体育:2019年营收利润双降的背后+商誉减值2.54亿欧元》智通财经)

    正是蚂蚁蜂拥而出,来吃掉这些大象。

    数据显示,从企业类型来看,我国体育赛事相关企业95%为民营企业,总数达30万家。其中,有限责任公司占比最高,共有28.2万户,占总数的89%;其次是个人独资企业,有 14,000 家;合伙企业和股份公司规模较小,分别为 3,000 家和 0,800 家。家。

    谁在马拉松比赛中赚钱?

    门槛低,收入好,会吸引大量进入者。

    在巨大市场的带动下,注册企业增多,运营体系化,马拉松商业化运作也日趋成熟。

    体育赛事运营是整个体育产业链的核心,整个体育产业链都是围绕体育赛事运营展开的。体育赛事运营包括专业赛事运营、群众性赛事运营和综合赛事运营。

    其中,马拉松是一项群众性赛事活动。

    从商业模式来看,体育赛事运营中的赛事运营与营销、赛事版权运营存在巨大差距。

    参与本次越野马拉松的公司智美体育、万达体育、甘肃盛景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均扮演赛事运营和营销的角色,赚取企业冠名费和报名费。

    公开报道显示,本次赛事吸引了4000余名国内外运动员和户外运动爱好者参加。比赛和健康跑共有近万人参加,其中100公里越野赛有172人参加。本次事故马拉松报名费为1000元。

    除此之外,赞助占了大部分收入。

    据中国科技新闻网报道,赞助本次活动的饮料企业共有3家,分别是:可口可乐、春悦纯净水和甘肃盛泰饮料发展有限公司。公开信息显示,春悦是可口可乐旗下的包装饮用水品牌。可口可乐。这也意味着可口可乐将成为本次活动的主要饮料和饮用水赞助商。

    目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运作中,往往实行分级赞助制度,即根据不同级别的赞助商收取不同的赞助费,而主办方为不同级别的赞助商提供的权益也不同。赞助商。

    据奔腾财经统计,特步、耐克等体育用品企业,广汽、北京现代等车企,怡宝、可口可乐等功能性饮料企业,都频繁出现在马拉松赞助商名单中。

    这些企业赞助背后也有商业考虑。

    以特步为例。

    据东方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特步已赞助北京、天津、重庆、厦门等主要城市举办的29场重要马拉松赛事和11场其他跑步赛事,其中10场特步企鹅跑赛事在北京、天津、重庆、厦门等地举办。与腾讯合作。以及特步321跑步节。

    特步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活动等渠道触达终端消费者。 2017年,公司321跑节产生的电商收入同比翻倍,单日销售额是全年日均销售收入的3倍。

    隐患重重,马拉松市场快速膨胀的泡沫一旦被疫情等因素吹破,问题就会喷涌而出。

    在这个问题出现之前,业内曾不时经历过“小吵架”:2016年南京马拉松因主办方与跑者沟通不畅,导致跑者跑错路线,2018年苏州(太湖)马拉松“送行”。 “国旗”事件、南宁国际马拉松“拉扯冲过终点线的冠军运动员”事件、深圳南山半程马拉松“偷工减料”事件等。

    这起越野马拉松恶性事件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本文经投资界合作伙伴赫链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如有疑问,请联系投资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0848.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