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自2018年上海实施100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以来,各区各学校着力强内功、抬底线,持续推进高质量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让每个人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优质的初中教育”的初衷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学校变得更强了,声誉更好了,学生也受益了。越来越多的“强校工程”实验学校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在第八次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上,来自上海市闵行区颛桥中学的唐明业作为少先队代表之一出席了会议。他专注的眼神透露着专中男孩的自信; 2021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基本功竞赛中,颛桥中学物理见习教师孙铁男荣获二等奖。她清晰的讲解揭示了专中老师的智慧……
一名教师一生的杰出表现,是颛桥中学实施“强校工程”以来办学质量显着提升、师生互学互鉴的生动缩影。
2018年7月,颛桥中学被列为上海市“强校工程”100所实验学校之一。四年来,这所曾在全区“触底”的公办初中走出低谷,成功“扭亏为盈”,荣获闵行区学校绩效评价综合发展奖一等奖。
此外,学校还荣获国家航天特色学校、国家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国家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红旗大队、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李伟军校长还被评选为上海市“十佳”青年校园之一。长的。
从“底层”到“高位”,崭新的颛桥中学受益于“强校工程”注入的新发展动力。
育人空间广阔
走进修缮一新的专中,新建的“张仪广场”映入眼帘。广场中央矗立着学校创始人张毅先生的铜像。铜像背后是一面徽派风格的墙体,不仅清晰地呈现了学校70年的历史,还镌刻着专中精神、办学理念、“诚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校训。接地气”,让师生更好地感受到学校深厚的教育积淀和文化底蕴。
■ 学校创始人张毅先生铜像
在市、区两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强校工程”伊始,颛桥中学“大刀阔斧”修复校园环境,迈出了“内训与外训相结合”的第一步。 ”:太空教育。
校园充满文化气息。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会“说话”,体现了校园“教育无处不在”的深刻内涵。
精心打造的“梦想之源”、“太空种植园”,古色古香,瓜果蔬菜齐全; (棋、书、画、诗、花茶)画面,融入地域文化特色; “史墙溯源”、“湖石观月”、“梦园秋收”等“校园十景”,无不凸显绿色智慧的文化特色,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自然美;校园干净整洁,景观星罗棋布,曲径通幽,花坛各有风景,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思想感情、道德行为和道德的发展。综合素质起着教育人、影响人的作用。
■ 颛桥中学操场改造
此外,教学楼的主题文化墙、教室环境的布置等都体现了空间教育的价值追求。
借助“强校”东风,改造后的校园利用其独特的空间以“魔力”育人,滋养着每一位专中师生。
强大的团队建设
借力“强校工程”,3名教师加入上海市“双名工程”科研计划,5名教师加入“双名工程”种子计划,市中学校史基地与学校结对子,区化学种子基地落户学校,市特级教师专家每周来校指导,区学员不定期上课交流……一次次与名师对话,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打开教师高质量发展之门。
■ “强校工程”导师团队来校指导
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人。为了实现办学质量的“突围”和“突围”,颛桥中学内外兼修的“组合拳”第二招:团队建设。
李维军校长审时度势,提出了“凝心聚力、求真务实、攻坚克难、正气创新”的专中精神。他用这十六个字点燃了师生“振兴专中、再创辉煌”的发展愿景。
学校借助颛桥镇学区、闵行中学教育联盟,与民办上堡中学互助共建,广泛开展教研组结对、课堂教学研讨、基础教学技能等活动丰富教师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强校工程”导师团队来校指导
学校还成立了“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坊”,通过师徒结对、校本培训,让青年教师在“经验学习”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每周的教育反思、每月的《传情文摘》、每学期的教学竞赛……都见证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强校工程”实施前后的一组数据对比,充分说明了专中师资队伍这几年的“重生”。
2018年底,学校物理老师肖军带头参加高级教师考核,打破八年来“0”的记录;在全区各类奖项评选中,前五届仅有一名教师荣获“希望之星”。 2019年,学校共有4名青年教师荣获此项荣誉;此前四届“论坛之星”中无人获奖。 2019年“论坛之星”荣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此前并无“见习明星”,2018年以来,学校多名见习教师荣获此称号。
在“强校工程”一系列政策支持和专中精神引领下,整个教学团队充满活力,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扎实的课堂教学
“强校工程”实施后,市、区两级专家齐聚颛桥中学,深入现场“走访”,精准助力学校发展。
针对专家组诊断的问题,学校领导以“中考改革背景下初中课堂主体参与方式及有效性行动研究”为题,启动了“组合拳”第三个策略” 内外兼修: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要求教师以“五精”(精心备课、精彩课堂、精心辅导、精美作业、准确测试)为基准,落实课前备课“四有”(有目标) 、眼中人、心中技、手中技)。 (配有教材),落实课堂教学“三激发”(激发兴趣+情感、激活问题+上课、激发探索+创新),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专家组深入课堂,现场“问询”
学校借助全区教育信息化创新平台,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赋能的精准教学实践,推动教师“玩”电子书包、吉客大数据、民智作业、和智能笔,通过作业数据采集分析,准确把握学情变化趋势,精准定位教学薄弱环节,有效开展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探索与实践。
每年11月,学校重点关注学生课堂参与方式和效果,举办教学节专题活动。学校通过各类教学研讨、评比、论坛等活动,展示教师课堂教学的风采,并在智慧的碰撞中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这样,师生们在高效课堂中发现了主体参与的魔力。学校教育质量逐年提高。老师高兴,学生受益,家长安心。
特色课程强
“快看!我的小火箭飞上了天空!” “哇,上海科技节个人赛,我们获得了团体第一名!” “哈哈,我们男篮和女足又夺得了大满贯!”……
灿烂的笑脸洋溢着经历的喜悦、收获的满足、理想的绽放。实施“强校工程”后,颛桥中学开发了更多特色课程,给孩子们成长的快乐。
专众依托上海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上海宇航学会等资源,推出以“北斗航天梦想——专星创客空间”为主体和航天种植、航天科普、航天模型、航天四大翼的航天绘画。建设“一体四翼”航天特色课程。 2018年12月,学校被授予“国家航天特色学校”荣誉称号。
■ 航空航天专业课上,学生们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
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学校在七年级推出了“普及+提高”篮球课程。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学生每周上一节篮球课,篮球校队队员每周接受两次强化训练。
学校还引进上海市射击运动协会和世界射击冠军陶璐娜团队的资源,在六年级开设特色激光射击课程。
举枪、瞄准、射击……学生们的目光非常专注,动作非常专业。他们信心十足地走进“转中杯”上海市中小学生激光射击邀请赛,与“英雄”同台竞技,夺得“中原”称号。
■ 学校开设农耕文化专题课程
学校还开辟了“实验田”,开设农耕文化特色课程。农田、菜床、茅屋、斗笠、石槽、水缸、柴火……在精心布置的农家院里,学生快乐地体验养殖、播种、耕作、观察、收获,更真切地体会到踏踏实实的精神。 - 地球“耕种”。 2018年以来,专众连续三年被评为闵行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项目学校。
每门特色课程都像一个神奇的精灵,让每个孩子快乐地跳舞,收获属于自己的成长喜悦。
强大的管理服务
“强校工程”的启动,犹如一声响亮的“冲锋”,奏响了颛桥中学内涵发展的进行曲。
以“立廉洁、讲团结、守纪律、能做事、乐于奉献、担当责任、善于学习、敬业”为内容的“八项行政规定”,职级管理委员会扁平化管理、教师楼层管理、师代会民主参与、家长委员会互动参与……专中管理日趋精细化和“人性化”,成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五大仪式(升旗仪式、入团仪式、十四岁生日仪式、换小毛巾仪式、毕业典礼)六大节日(农耕读书节、航天科技节、班主任节、体育节、教学节) 、艺术节)越来越精致。
精彩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 学校民乐社展示
自实施“强校工程”以来,颛桥中学举办的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层出不穷。师生共同成长,不断获得各项荣誉。学校的示范作用日益显现。与此同时,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
2020年,在区社会满意度调查中,学校获得高分,位居同类学校前列。在2021年闵行区学校绩效考核中,学校荣获综合发展一等奖。
一所原本在区里“垫底”的公办初中,在“强校”东风的熏陶下,生出获得感和幸福感,取得了满足感和良好声誉,正在迈出坚实的一步一步步向“家门口卓越学校”迈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