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篮球之光》相册中,前来观看篮球世界杯的国际篮联秘书长萨格雷斯指着其中一张照片询问东莞赛区的工作人员: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照片中,戴草帽的人是里面三层,外面三层。从里到外分别是:坐在地上的、矮的、高的、坐在长凳上的、站在自行车上的、骑自行车的。梯子。周围有一个篮球场。
事实上,还有七层。最外面是乡村的树和爬在树上看足球的人们。
东莞赛区工作人员告诉扎格利斯秘书长,这张照片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
“(东莞人对篮球的热爱)源远流长。”工作人员说道。
这座城市的篮球历史和普及程度足以让这里的人们感到自豪。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俱乐部明星;无论是狂野足球之王,还是体育记者;无论是当地的企业家,还是中学校长和他的学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篮球的辉煌时刻。 【聚焦2019篮球世界杯】
世界杯期间,东莞篮球中心灯火通明
餐厅里,热情的球迷偷偷为宏远球员买单
“上赛季我们夺冠了,这是六年来的第一次,从市委市政府到基层每一位球迷都感觉整个东莞都在夺冠。”著名球员、现任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总经理朱芳雨说。
作为荣耀的代表,他时常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于篮球的热情。
有时候出去吃饭结账,发现已经有人悄悄先结账了。当我去市政府部门办理手续时,工作人员常常给我开绿灯,前面排队的人也一路谦虚。
“球迷对我们的喜爱会体现在方方面面,无论是球场上还是生活中。”朱芳雨说:“东莞球迷也很有性格,有时候他们也会直接告诉我们他们看到了谁,我们不会在意谁有什么嚣张气焰。”
粉丝们的态度让朱芳雨不仅明白了自己是明星,也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爱和支持。
东莞的篮球既充满激情又日常。
“每年元旦都是村篮球赛的决赛,大家通过打篮球、拔河来庆祝新年。”
“小时候,爷爷想让我打乒乓球,但我不太喜欢。我的同学都打篮球,所以我就加入了他们。”
“出了篮球场只需走一小段路。”
只要平凡,这或许就是运动在城市生活中存在的最好状态。
“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放学后,我的书包就一直在篮球场上,而不是在家里。”
书包的主人是东莞篮协名誉主席方伟民。退休前,任体育局副局长,分管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工作。
方先生从小就热爱篮球。他每天打篮球,“直到天黑看不见了才回家”。就任体育局时,方主动发起创办东莞篮球联赛,自2003年持续至今,已成为东莞篮球的一大品牌,被誉为“草根CBA”。
2019年,宏远夺得CBA总冠军
举办城市联赛的底气来自于这里篮球运动深厚的群众基础。
“解放前,篮球一直是东莞人喜爱的运动,很受欢迎。”方伟民说道。
东莞地势河流、田野交织,缺乏大片平地。所以,在广州极其盛行的足球,在这里并不具备条件。相比之下,篮球运动则更贴近田野的需要,受到田间劳动者的欢迎。
1984年,东莞常平镇农民夺得全国篮球“丰收杯”冠军,被视为当地竞技荣誉的开始。
难怪,参加“丰收杯”的条件非常严格。首先,参赛者必须是农民。二是人均年收入达到800元。东莞的胜利是经济实力和体育水平的双重体现。
东莞位于广州和深圳之间,是珠江口岸、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开放窗口。随着历史的发展,这里逐渐成长为制造业名城,吸引了港台客商投资办厂,以及众多外资企业。这些老板热爱篮球,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工厂里也大力推广篮球运动。
随着现代商业社会的发展,篮球氛围也越来越浓厚。
陈林是南城黄村人,1987年创办宏源集团。林叔叔喜欢打篮球。公司离体育中心很近。有时他还会叫时任科长的方伟民过来帮忙做“运动会”。邻近的几家公司经常进行比赛。一家公司从职业球队招募退役球员,其他公司也迅速效仿。竞争非常激烈,水平越来越高。
“林叔叔看到后,就产生了成立俱乐部的想法。”方伟民说道。
1993年,广东宏远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职业篮球俱乐部。
宏源立交桥旁边的酒店停车场现在是公司的篮球场。起初是露天的,后来加盖了。后来,当俱乐部成立并有了自己的体育馆后,篮球场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俱乐部的办公和生活区依然安静地保留在昔日水泥球场附近的小院里,但九冠王的名声却早已传遍全国。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草根篮球和顶级联赛的双重繁荣氛围,是东莞现代商业的加持,也是历史血脉的延续。
篮球之夜,球迷蜂拥而至
据《东莞时报》报道,20世纪30年代,常平雷霆队的袁兆六是群众心中的偶像。 “每次比赛,很多农民都会放下手中的农活,为袁兆六加油。”
1940、1950年代,以刘文奴为首的东莞华清男队打遍珠三角,鲜有对手。 《东莞时报》评价,“华清男篮是那个时代的广东宏远,刘文奴是那个时代的乔丹”。
2009年,报告文学作家赵宇走访东莞篮球界时,他发现——老球星的影响力多年来丝毫不减。
“这群老明星至今仍然受到尊重和爱戴,这种爱既来自官方,也来自全社会。”
比如,林大爷“经常请刘文奴等人吃饭喝酒。在门票一票难求的大型比赛中,陈琳经常邀请林敬贤、谢润申等人坐在领奖台上”。
赵宇还听说,还有一位企业家常年为这些足球老明星安排早茶。 “在茶馆里,80岁的刘文奴以前坐过的地方,就是他专门坐的地方。”
赵宇评价,“我认为东莞篮球能够达到全国顶尖水平,离不开这群老球星的积极参与和建议。”
历史上粉丝的热情比今天帮明星结账的粉丝还要惨。
《东莞体育纪事报》写了一位名叫李超的华清球迷,因为他是篮球迷,可以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所以被戏称为“场上的土虱”。据智在报道,有一天,李超早上六点从管城跑到新塘,目的是去广州观看华清队的比赛。赶上公交车前,他继续跑,“直到跑到广州市黄埔区鱼珠附近,才坐上公交车。车进城,走了近五十公里!”
从老一辈球员开始,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他们都在这里找到了美好的生活,安定下来,实现了自我价值,赢得了尊重,自然而然地投入到了下一代的篮球事业中。
东莞经历中的“篮球氛围”,其实是热爱与业绩相互回报的良性循环。
宏远夺冠,已成为总经理的朱芳雨抱着孩子庆祝
朱芳雨还打野球,场均收入1000元
朱芳雨还记得,刚来东莞时,他被要求去村里“帮忙”,打野球。
这里的野生游戏很火爆。收入也...
“真是慷慨啊。”朱芳雨说,“我记得很清楚,每场比赛给一千块钱。1999年、2000年,每场比赛一千块钱,那是很高的收入了。我说,如果有比赛,就给我打电话。” ”。
东莞的比赛太多了。据当地人介绍,篮球场一年四季都很热闹。
村、镇、市和各级行政单位都有团。城市联赛分为甲、乙、丙三级。城镇联赛也至少分为甲、乙级,并有升降级。相邻企业之间、行业体系内、驻关外资商会之间、房地产项目之间、学校之间、中老年人之间、幼儿园之间都存在竞争。在社会中,人被划分为不同的维度,圆形篮球相应地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的结构中。
“在东莞,公司、学校、政府单位都非常积极地招募篮球运动员。(球员)更容易进入这个工作体系。”朱芳雨说道。
从青年队一路走来,一直到职业体系金字塔的顶端,老朱亲眼目睹了自己的队友被一层层淘汰。有些人选择离开去其他球队继续寻找机会,或者成为青年队的教练。大多数留在东莞的人通常都能找到一份好工作,继续为自己的职场效力。篮球生活又是另一番景象。
“就篮球而言,在东莞甚至广东,即使进不了职业球队,只要有一定的水平,出路也是很容易的。”
朱芳雨也会时不时地和以前的队友们聚在一起。
“也许他们的生活没有我们明星、职业运动员、国家队球员那么光鲜亮丽,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幸福。”
城市联赛是广大草根球员的大舞台。
被誉为“东莞足球王”的张冠豪是南城人,是野性足球领域的知名人物。因为从小没有进入职业体系,长期训练,我踢的是身高1.85米的前锋,无法在高水平的职业比赛中脱颖而出,所以我退了一步,在CBA草根发家,获得极高的市场知名度和丰厚的薪资。财务回报。
“如果你篮球打得好,你在东莞一定会玩得很开心。”
在南城体育中心工作的张冠豪现在一半是球员,一半是教练,参加从城市联赛到社区联赛的各级篮球活动,发挥着指导作用。
易建联重夺CBA总冠军喜出望外
举办镇篮球联赛,一晚赞助超210万元
市政联盟成立于2003年。起初,创始人对其未来并没有具体的计划。当时,连33个(现在是32个)乡镇参加比赛,也是费了一番功夫。
“我们跟领导(镇委书记、镇长)说,当你是领导的时候,经济当然是你的首要任务,但是群众体育把年轻人聚集在一起,不要让他们经常打麻将,晚上喝酒。这也应该是一个公益项目。”方伟民说。
随着各级联赛的稳定发展,篮球发展也将纳入各级预算。共有32个城镇,三个级别的联赛,每支球队都有捍卫自己荣誉的愿望。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乡镇实行落户、工作安排等优惠政策,吸引优秀篮球人才。例如,大朗镇在市联赛中获得了七次冠军,其球员也在世界青少年三对三篮球比赛中表现出色。表现。
同时,大朗镇在全市率先成立镇级篮球协会,落实篮球工作,探索篮球市场化进程。
大朗篮协的部分运营资金来自于主席和董事的捐款。这些平时低调的私营企业家,会在大选后的晚宴上公布自己的捐款数额。
“德叔(陈贵德)(2014年当选会长)捐了80万元,其他人捐了23500元,当晚总共赞助了210万多元。”方为民表示,大朗政府也会给予篮协支持。
“大朗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小镇,从年初到年底,竞争从未停止过。”
目前,大朗正在推动篮球运动与当地主要产业融合。篮协办公室一角陈列的各种篮球工艺品上,“中国毛织第一村”的字样十分醒目。大朗还将与中国纺织服装工业联合会合作,举办全国纺织行业篮球赛。
相比之下,并不那么富裕的寮步镇却有着“与经济水平相匹配”的篮球计划。寮步镇体育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政府每年的体育预算大部分都花在了篮球上。
寮步镇地理位置介于南城和大朗之间。后两家背靠CBA俱乐部宏远和新世纪(后迁往深圳)的优势。在两位强手的挤压下,寮步镇的篮球发展变得更加踏实。每年,城市联赛都要上演一场“保甲联赛”之战——第一组有10支球队,最后两支降级。 “第六、第七、第八名我们可以接受。”
“我们想要的是全民运动,让这种氛围能够永远保持下去,让孩子们能够有这样的热情并持续下去。”体育中心负责人说道。
“发展自己的草根,不要借钱,”前《东莞日报》记者刘伟昌说。
几年前,刘伟昌从市区报社辞职后,回到家乡寮步镇,成为村篮球队的教练。后来,他成为镇篮球队的教练。他与镇体育中心共同发起成立寮步镇篮球裁判联盟,整合赛事资源。 、培训裁判队伍,同步更新国际执法规则。目前裁判员数量已发展到50、60人,2018年将在寮步等乡镇执法近千场比赛。
从城市到乡镇,从乡镇到乡村,篮球工作层层进行,像毛细血管一样通向东莞的各个角落。
如果你热爱篮球,就应该从你的孩子开始
东莞篮球经验的重要一环:抓住“主要矛盾”
经过十多年的运作,东莞城市联赛已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地方官方赛事。如今,冠名赞助商的经济回报将由篮协补贴给各个街头球队。
城市联赛能够有良好的延续性和持续火热的上座率,最关键的一点是,主办方衡量赛事组织的标准只有一个:公众认为好还是不好。在这样的标准下,竞争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主办方将根据当年比赛的结果调整来年的计划。
例如,决赛采用两场总比分制。当实践证明这种赛制下的第二场比赛会很难看时,方伟民决定采用大比分计算,并在加时赛5分钟后1:1战平后直接决出胜负。
一些相关领导也提出反对意见,“这不公平,三局两胜还不如。”
但三局两胜的缺点是,在第二场比赛之前,组委会是否应该准备一个完整的颁奖典礼?其中包括邀请颁奖领导、聘请礼仪小姐、采购庆典用品、安排大量摄影师、邀请媒体记者、准备宣传材料等。
做生意的人不仅高人一等,他们首先会计算成本和可行性。所以有一定的情况,加时赛5分钟决出胜负,今天肯定会颁奖。
“加时赛是最激烈的,大家都爱看。”
东莞市的公务员联赛也很有特色,充满现实意义。
方伟民退役后,自愿到篮协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他提议从2012年开始实行公务员制度联盟。
本次联赛的比赛形式非常特殊。它以城镇和街道为基础。每队可登记21人:普通公务员12人,党委7人,书记、镇长、女公务员各1人。后三人是“特殊运动员”,每人得分比正常人高1分。四节比赛期间,如有党委委员从始至终打满分,加10分;如果没有,扣10分。
“有时候普通公务员赢了8分,但是那天党委会议没有人来,就扣了10分,就输了2分,这让他们的领导非常重视。”方为民说,专项竞赛制度动员了基层领导,“一搞起来,几乎50%的镇长或者书记都参加了”。
公务员联盟的现实意义重大。
首先,坐在办公室的公务员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更少的社交时间,这对他们的健康有利。
二是促进沟通共性。比赛前后,客队访客可以安排参观主队的城镇和街道;普通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可以一起玩,加深理解。
第三,当一把手去场地打球时,发现地板烂了或者电子屏坏了,当他询问时,报告刚刚发给了主管。
现场,最高领导说:“快点搞定”。
因此,通过亲身参与,公务员系统的人们对体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比赛对于推广当地的体育运动很有帮助。”方伟民说道。
篮球已成为东莞的城市象征
“我们东莞现在是全国最正气的城市了。”
2014年2月,央视曝光东莞市多个娱乐场所存在卖淫等违法行为。此后,公安部门展开雷霆行动,东莞的色情行业被彻底查处。
“我们在外面说起东莞,有人会说‘哈哈哈’,那就说明我们涉黄了。”东莞的一位公务员提到外界的异样目光,显得有些不公平。
“以前,我们广东省的领导来东莞,都不敢告诉别人来东莞,办完公事就回去,也不会在东莞过夜。”对于这种情况,另一位东莞前政府工作人员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偏见》令人印象深刻。
如今,连足底按摩店的门都被拆掉了。 “我们很规范,很健康……没有人去夜店,只去大众市场的卡拉OK。”前述公务员表示,一些中央级媒体报道为证,“东莞是目前中国最正直的城市”。他深表同意。
确实,除了刻板印象之外,东莞的文化体育活动也一直是亮点。不仅是原创音乐剧《捉鬼敢死队》和《猫》的火爆,还有来自全国各地飞来亚洲最大IMAX银幕观看《阿凡达》的热情观众;不仅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还创办户外时尚运动节。但最让全城兴奋、最被外界认可的,还是今年的CBA和WCBA双冠王。
“其实是篮球改变了外界对东莞的印象。”这位前政府工作人员说,现在外面的人一提到东莞,都会夸奖“你的篮球棒极了”。
高水平的竞技成绩固然是耀眼的光环,但让东莞篮球更有意义的是篮球塑造城市精神的方式。
作家赵宇在访问东莞后写下了《篮球的秘密》。他在与体育学者卢元振的谈话中说:
“这样的场景在东莞随处可见。城市高官与平民同场较量,巨商老板与普通员工较量,本地人与外省人较量,职业球员与业余高手混在一起。在场馆外的人群中,不同口音的人、老球星和青少年聚在一起评论比赛,不分水平……这是东莞独有的现象。”
卢总结为:“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文化认同,都认同这美妙的篮球。”
2007年,东莞提出了自己的城市精神,即“海纳百川、厚德务实”。至少在篮球训练上,东莞做到了。
结论:
或许,这座城市的每个人都有一段难忘的篮球时刻。
“东莞足球王”张冠豪记得,他在2006年与中堂的城市联赛比赛中成名。那是队里前职业球员退役的那一刻,他成长为球队领袖,终于“得到东莞篮球界的认可”。
草根篮球教练刘伟昌记得,2017年城市联赛中,他曾将实力强劲的七冠王大朗男篮逼入加时赛。冠军教练林耀森指着自己队的球员骂道:你们在打篮球吗?寮步人玩的东西叫篮球。
东莞四中篮球队队长曾玉成记得,省运会冠军争夺战十分胶着,直到最后才分出胜负。大家兴奋地围着半场转了一圈,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当地官员记得,今年5月3日,广东宏远客场对阵新疆,夺得冠军。自费跟随的球迷在球队酒店前狂欢。明星们与粉丝合影留念。大家又唱又跳,把蛋糕都涂满了。他的脸上充满了对爱情的疯狂。
作为一项团队运动,篮球是一项充满“共识”的运动。或许正是因为这个特点,它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宠儿。
打开大朗镇的宣传册,开头的显着位置写着:“谢谢你,篮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9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