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联与尼日利亚队激战
相比之下,以周琦、郭艾伦为首的年轻球员却令中国球迷失望。两人加起来只得到4分,总共8投1中,几乎亲手毁掉了比赛。
郭艾伦(左)、周琦(右)
目前中国男篮战绩不佳、内外球员发展不平衡、战术执行力不强等现状暴露无遗。赛后,记者询问篮协主席姚明,谁对这次失败负有最大责任。姚明只回答了一个字——“我”。
很多人称赞姚明的责任感,怀念他带领中国男篮闯入“世界八强”的成就。事实上,如果我们回顾中国男篮的发展史,我们的辉煌历史并不止于此。
探索阶段(1949-195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篮球的发展形势并不乐观。
20世纪50年代初,中苏两国举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中国队33场比赛全部失利,场均丢68分。面对强大的苏联队却束手无策。
因祸得福,中国男篮在与强大的苏联的比赛中受益匪浅,中国篮球开始快速发展。
当时,苏联是东欧篮球的霸主。他们的高前锋战术和快攻战术非常先进,球员训练也很合理。在苏联解体之前,苏联是一个可以在世界大赛上与美国抗衡的篮球强国。早期,中国男篮就是从中学到了篮球的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篮球队的进攻和防守战术极其简单,几乎没有任何战术可言。他们进攻时孤军奋战,防守时被动防守。直到与苏联男篮交手之后,中国篮球才充分认识到自己与世界篮球强国之间的差距。
1955年,在天津召开的全国篮球训练工作会议,首次强调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需要有自己的特点,确定了进攻上快速、灵活、主动的打法,同时积极学习借鉴苏联队紧逼防守。标记战术。
此后,中国男篮的技战术日益成熟。
1956年中苏友谊赛将真正检验我们的训练成果。当时,苏联队刚刚在墨尔本奥运会上获得亚军。在那个中锋为王的时代,他们还拥有当时世界上最高的中锋——身高2.18米的克鲁尼。相比之下,中国男篮的平均身高比苏联队矮了20厘米左右。
从这一点来看,如果没有这个人——中国男篮球员钱澄海的出现,中国男篮几乎没有获胜的机会。
钱成海
钱澄海运用了前所未有的转身跳投技术,充分发挥了个子小、速度快、敏捷的特点,长传快攻,增加了节奏,逐渐让苏联队陷入被动。身高只有1.82米的钱澄海很懂得扬长避短。他在被苏联队追截的过程中拿下30分,意外击败了所向无敌的苏联男篮。
这场胜利鼓舞了中国男篮。 1956年至1959年这几年的篮球训练工作会议多次强调了球员投篮训练和篮球技战术的重要性。在此期间,钱澄海、杨博勇等优秀球员相继涌现。
20世纪70年代,前球员纷纷退役转入管理层,依然为中国男篮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此时的中国男篮已经能够在比赛中击败苏联、法国、保加利亚等篮球强国,表现相当亮眼。
这一阶段,中国男篮以苏联篮球为主要模式。不仅翻译了数十本苏联篮球技术、战术、规则等方面的书籍,还聘请了苏联篮球专家来指导中国男篮。同时,继续与苏联篮球队进行了交流比赛。这为我国篮球的快速发展和未来参与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
起步阶段(1975-1984)
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蓬勃发展,中国男篮的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974年,在主教练钱澄海的带领下,中国男篮开始参加亚洲各项赛事。
钱澄海是球员出身。他长期担任20世纪50年代中国男篮的主力,在与苏联等国的比赛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此外,他对篮球技战术也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中国篮球队单从身体素质上来说,还不如美国等篮球强国。另外,起步较晚,必须发挥自身优势。
钱澄海教练曾说过:“我们虽然个子小,但我们利用逼抢、快攻、跳投三大法宝,培养了我们快速、灵活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在此基础上,钱澄海教练倡导了“追分”的理念(追分是2004-07年NBA联盟菲尼克斯太阳队炮轰战术的原型,太阳队正是凭借这一战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推出了“追分”理念。 “全场紧逼”(篮球比赛中的一种高强度逼抢防守战术),中国男篮开始在世界级比赛中崭露头角。
1979年中国男篮名单
在钱澄海的带领下,以穆铁柱、张卫平、李玉林等球员为主的中国男篮开始征战天下,实现了1975年至1983年亚洲男篮锦标赛的五连冠。 。
这没什么。更夸张的是,1977年亚锦赛小组赛,中国队净胜239分获胜。此外,中国男篮还获得了那段时期的亚运会冠军。那时候,中国男篮在亚洲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
符合国际标准(1984-1997)
早在1979年名古屋亚锦赛上,中国男篮就确立了“确保冠军、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 80年代也是中国男篮走向世界的重要阶段。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阔别奥运会数十年的中国男篮获得第十名。
当时的世界篮球界,有美国、西班牙、南斯拉夫、苏联等队有能力争夺奥运会和世锦赛的席位。原本处于统治地位的美国男篮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被苏联队击败。电影《慕尼黑》就是根据这个真实事件改编的。
电影《慕尼黑》剧照
如果说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苏联队的胜利是运气的话,那么1988年汉城奥运会,萨博尼斯带领的苏联队全程压制美国队,一举夺得金牌。
苏联解体后带领立陶宛队的苏联球员萨博尼斯
今天我们所说的美国男篮“梦之队”就是在这样的刺激下组建的。于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国际篮球界与过去完全不同。
面对这样的变化,中国男篮的表现值得称赞。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新一代王治郅、巴特尔、胡卫东表现出色。小组赛,他们先是70-67击败安哥拉,随后又以87-77报了两年前击败中国队的阿根廷队。他们首次进入奥运会八强。 。
当时,中国男篮与美国、南斯拉夫、立陶宛等真正的男篮强队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杀入八强的同时,也遭遇了多次惨败,但对于当时的年轻男篮来说,这样的成绩已经是可圈可点了。
19岁王治郅亚特兰大奥运会遭遇美国“梦之队”防守
事实上,FIBA的规则更有利于中国男篮的实力。与NBA的规则相比,FIBA规定的三分线短了0.5米。不仅三秒区域变小,而且没有三秒防御限制。对于擅长射击、基本功好的玩家比较友好。
奥运之战
这样的规则不利于突破球员和有天赋的内线球员。比如2004年奥运会,艾弗森和邓肯领衔的美国队出人意料地失败了。 2006年,詹姆斯、韦德、安东尼带领的美国队失败了。球队输给了希腊。
得益于早年间钱澄海教练长期对球员技术的严格要求,当时的中国男篮依然强调技术。事实证明,中国男篮受益于FIBA的好处,成功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冲向了世界。
曲折发展(1997-2008)
此时的中国男篮凭借姚明、王治郅、巴特尔等日益成熟的球员,在亚洲依然所向披靡。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1999年至2005年所有亚锦赛冠军。
但2007年中国男篮派出第二队参加亚锦赛时,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第二届中国男篮在小组赛中遭遇多场失利,并在预选赛中负于菲律宾队,创下自1975年以来亚锦赛最低排名。经过此战,不难看出,国足的后备人才中国男篮严重缺乏。
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男篮二队。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美队的比赛,首发球员造型时尚,勉强守住比分。一旦双方替补球员同时上场,中国队的势头就被彻底压制。 。
姚明在北京奥运会
球队过于依赖姚明这样个人能力突出的球员。整体实力不平衡,后备人才缺乏。当这些主力球员退役后,就会出现球员短缺的情况。
重建阶段(2008年至今)
当姚明、王治郅、巴特尔等球员相继退役后,中国男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2009年亚锦赛,中国男篮惨败于伊朗; 2012年伦敦奥运会小组赛,五场比赛全部失利; 2013年亚锦赛,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上遭遇失利,取得了1970年代以来男篮的最佳战绩。亚锦赛球队最差战绩,第五名……
钱澄海曾表示,中国男篮要注重基层训练,不应该为了取得成绩而过多注重内线而忽视外线小球员。钱澄海教练差一点就实现了。中国男篮的领军人物,从张卫平、穆铁柱,到姚明、王治郅以及后来的易建联,几乎都是内线球员。然而,当天才球员相继退役后,失败也在所难免。这是不可避免的。
在此背景下,姚明就任中国篮协主席并开始改革,包括将国家队扩编为红蓝队,并逐步建立基层篮球训练体系。这些措施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长远培养中国篮球人才。
对于正处于重建期的中国男篮来说,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快速表现。即便本届世界杯表现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能阻止男篮的改革。就算输了,也必须输得很清楚。
过去的历史告诉我们,当前的失败绝不是中国男篮的终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9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