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与儿童权利公约:未满18周岁自然人的界定与意义

    儿童社会工作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为基础,以年龄定义为标准,将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的所有自然人。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况。欢迎您阅读、浏览。

    1、儿童的意义【理解】:

    (一)儿童的定义

    儿童社会工作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为基础,以年龄定义为标准,将儿童定义为18岁以下的所有自然人。

    儿童是人一生的初级阶段,是与成人相对应的群体,是独特文化内涵的载体。

    (二)儿童观念的形成

    团体观点:法国社会历史学家Philippe Ariès(绘画、私人日记)。

    儿童基督(成人的缩小版)

    18世纪之前,不重视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一般按照成人的标准对待儿童。

    卢梭的批判

    20世纪20年代,随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儿童的概念受到关注。

    白羊座 (1960)

    2、儿童特点【了解】:

    (一)社会属性特征

    儿童生活技能训练表_儿童基本生活技能有哪些_儿童生活技能内容

    儿童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具有社会属性,即基本本性。

    具体体现在:童年是每个人一生的基础;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基础(家庭概念的基本要素);它们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少年强则国强)

    (二)生长发育特点

    1.快速(快速增长)

    2.阶段性(不能一刀切,平等主义)

    3、顺序性(按照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大到小、从低到高的顺序)信任人格——自主人格——勤奋人格。

    4、不平衡性(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不同,关键期理论)

    5、个体差异(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

    6.差异化与互补性(功能差异化;功能互补性)

    3、孩子的需求【理解】:

    (一)生存的需要

    生命存在的需要;社会存在的需要

    (二)发展需求

    拥有美好的家庭生活;有机会接受教育;休闲娱乐充足,有适合儿童的安全娱乐场所

    (3) 保护的需要

    儿童生活技能训练表_儿童基本生活技能有哪些_儿童生活技能内容

    身体虐待;情感虐待;儿童忽视包括忽视儿童身体健康需要的日常护理和医疗保健、忽视儿童的发展需要和教育需要;剥削儿童,例如:以童工形式进行的劳动剥削以及允许儿童从事商业性行为 主动性剥削

    (4)社会化需求

    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促进自我概念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4、孩子面临的问题【了解】:

    (一)儿童生存问题

    1.新生儿健康问题(截至2010年,新生儿死亡率为每1000人13人)

    2、儿童营养问题(2012年,卫生部首次发布《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

    3、子女户籍问题(由于家长不关注子女户籍或因其他原因无法为子女办理户口,导致很多子女长大后无法享受应有的医疗福利;无法进入当他们进入学龄时上学;他们搬到居住地,充满困难)

    (2)儿童发展问题(贫困、家庭监护)

    儿童的成长需要基本的经济保障、适当的父母照顾以及良好的家庭和社区环境。因此,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

    1、贫困问题

    贫困直接威胁儿童的生存,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它还限制甚至剥夺了儿童的教育机会、信息资源和其他对儿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资源。

    知识点4.孩子面临的问题

    2. 家庭监护问题

    良好的家庭监督是孩子成长的基本保障。父母抚养子女的能力,即养育能力,是家庭抚养权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父母是否有科学的育儿理念、正确的育儿方法、充足的育儿时间和精力。

    受家庭监护影响的儿童群体包括:留守儿童、流浪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父母服刑儿童、父母吸毒儿童、父母重病或残疾儿童、以及父母去世的孩子。 ,父母一方去世,另一方失踪,等等。

    (三)儿童保护问题

    1、遗弃儿童问题

    遗弃儿童包括遗弃婴幼儿。目前,全国儿童福利机构养育的儿童几乎全部是弃婴,总数约10万。 (开设“婴儿安全岛”)。

    2. 体罚和虐待儿童的问题

    尽管没有权威的国家研究或统计数据,但有小规模或地方研究表明,儿童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遭受体罚。对近5000份16岁之前经历的问卷调查发现,54.6%的男孩和32.6%的女孩曾被徒手殴打过; 39%的男孩和28.5%的女孩曾被棍棒、扫帚或皮带殴打;

    3.8%的男孩和1.9%的女孩曾被窒息或烧伤、烫伤或刺伤。近年来,媒体还曝光了一些幼儿园、小学教师严重体罚、殴打幼儿或学生的案件。

    3. 儿童遭受性虐待问题

    上述同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5000名受访者中,12.2%的男孩和13.8%的女孩曾遭受过言语性骚扰; 6.5%的男孩和11.9%的女孩曾被人故意暴露过自己的生殖器; 9.7%的男孩和13.5%的女孩曾被他人触摸过私处; 1.9%的男孩和2.7%的女孩曾被迫触摸罪犯的私处; 1.7%的男孩和2.1%的女孩曾被迫与他人发生性交行为。

    儿童性虐待现象非常隐蔽、难以察觉,对儿童身心造成的伤害是难以估量的。 2013年,由100名女记者组成的“女孩保护”公益组织对一年内(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媒体报道的性侵案件进行分析,发现受害儿童有103人。其中,男生3人;所有人均未满 12 岁;这些事件发生在家庭之外,主要是在学校;施暴者多为熟人、邻居,教师比例较高。

    4. 忽视儿童问题

    忽视儿童的肇事者通常是孩子的父母或老师。该过程较长,且过程中造成的危害不明显,难以及时发现。 2013年6月21日南京一名女孩被饿死,就是一起典型的儿童忽视事件。一般来说,孩子越小,忽视儿童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5、儿童被拐卖问题

    虽然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但拐卖儿童问题已经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它不仅给失去孩子的父母带来无尽的痛苦,也让被拐卖的受害者遭受身心创伤。拐卖儿童现象的原因与贫困、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以及养儿育女的观念有关。

    5、儿童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解】: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

    儿童基本生活技能有哪些_儿童生活技能内容_儿童生活技能训练表

    儿童社会工作以儿童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践理论为基础,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结合社会环境资源促进儿童社会工作。为儿童健康成长、保护儿童免受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二)儿童社会工作方面

    儿童社会工作一般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微观层面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基于儿童个体需求的个案辅导工作;中观层面是指以满足儿童需求为中心,针对有相同问题的儿童家庭或同龄人的小组工作;宏观层面是指以满足儿童需求为重点的小组工作。社会工作侧重于满足儿童的需要,重点关注社会组织和社区,或者是政策变革的研究、宣传和倡导等社会工作。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种类(重要)

    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确保儿童得到适当的抚养、照顾和教育,保护他们免受伤害,安全成长。因此,儿童社会工作可分为以下4大类型:

    1. 支持性儿童福利服务

    此类服务针对的是所有儿童及其家庭,特别是有良好家庭监管的家庭。其内容主要包括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个性化咨询辅导、为儿童提供休闲娱乐服务、为准妈妈提供咨询、协助新生儿户籍服务等。这些服务的目的是支持父母履行养育责任,以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

    2. 补充儿童福利服务

    此类服务针对的是父母育儿技能不足的儿童及其家庭。内容主要包括为经济困难家庭对接资源、为子女提供经济补贴等;为缺乏时间和精力的父母提供托儿服务;为新生儿及其子女提供服务;为家长提供健康育儿信息和技能培训服务。此类服务的目的是通过弥补父母育儿能力的缺陷,改善父母的育儿条件,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

    3.替代性儿童福利服务

    此类服务针对父母照顾不当或缺失的儿童,主要包括家庭收养、家庭寄养、机构照顾或教育等。此类服务的目的是通过代替孩子父母履行父母职责,帮助孩子回归家庭环境,健康成长。

    4. 儿童保护服务

    此类服务针对遭受人为伤害(包括虐待、忽视、剥削和暴力)的儿童及其家人。内容主要包括伤害预防和伤害应对服务。伤害预防服务是通过对有伤害风险的儿童及其家人进行干预,逐步减少和消除风险的过程。所包含的服务可以是支持性的或补充性的。伤害响应服务通常是指在儿童伤害发生后向受伤儿童提供户外安置服务的过程,通常作为替代服务。

    6、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了解】:

    (一)明确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

    从定义上看,儿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就是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实现。这意味着儿童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将儿童权利与一般社会工作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一切都需要以儿童为中心,以满足儿童的需求、促进儿童权利的实现为最高指导。原则。

    也就是说,儿童社会工作应本着保障儿童基本生存和发展、保障所有儿童得到公平服务、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保障儿童参与社会等专业服务活动的基本原则。 。

    (二)界定了儿童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范围

    根据定义,儿童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体系由两部分组成:儿童发展理论知识和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理论知识。

    儿童发展理论帮助社会工作者解决“为什么服务”的问题,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帮助解决“如何服务”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社会工作者的实践能力提供基础和保障。

    (三)注重亲职能力建设,突出家庭监护服务

    从出生到18岁,家庭是孩子第一个满足成长、照顾和教育需要的环境。父母是养育、照顾、教育孩子的第一人,他们的监护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最基本的保证。因此,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围绕满足儿童成长需求,以儿童家庭为实践中心,根据不同情况为儿童提供家庭支持、补充和替代服务,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四)兼顾职业理想与本土实践路径的平衡

    儿童社会工作的实践需要与其所处社会的环境资源相结合。儿童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是超越时空界限的专业要素。他们为世界各地的儿童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理想目标——促进儿童权利的实现。然而,儿童社会工作的实践不能超越其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条件。

    脱离实际的工作就难以保证良好的服务效果。因此,儿童社会工作实践需要在坚持职业理想的前提下走本土化道路,即一方面尊重我们社会的客观环境条件,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职业理想,推动环境的改善朝着有利于儿童权利实现的方向发展。 。

    7、儿童社会工作实践原则【了解】:

    (一)儿童中心的原则

    (二)个性化服务原则

    (三)儿童发展原则

    (四)儿童参与原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4400.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