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中学文化墙上校舍老照片
1990年夏天,我有幸考上大学后,离开了苏北和梅园。当时“梅园”仍称“威园”。学生们自然热爱自己的母校,但苏北中学的学生们似乎对母校的感情更深。我们的校歌在国内外传播,这是很多中学很难做到的;我们的学生将校服带到大学,并在同学聚会时再次穿着;寒暑假期间,不少新老学生回到江苏看望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心永远在梅园!
苏北中学老校门
苏北中学文化墙上校舍老照片
1984年,我在老学校读初一时,每天都会路过威远一两次。威远已深深印在我的心里。老围园是一个由两个长方形组成的拼图,南北门之间有一个方形的池塘。池塘西侧的长方形是操场和250米的沙道。晴天是淡淡的尘埃,下雨的时候却是露水。栅栏旁长着树木,左右各有一个池塘。池塘对面是稻田,西侧是威远坡。 1990年之前的威远,其实还在田里。
苏北中学的文化墙上挂着校舍的老照片。照片中看到的教室是1987-88年的高中一(2)班。
1985年9月,我开始在威远爬行,学习压力很大,生活很艰苦。操场上,冯老师又喊道:“考试,考试,考试!”冲刺我不怕,100米13.9秒,还不错。 1000米长跑,终点是遥远的地平线,永远遥不可及。一共才四圈,才两圈我就气喘吁吁了,而有的同学已经到了终点! A'E兄弟,速度真快。冯老师已经开始登记成绩了。我在跑,跑,跑!我的双腿感觉像灌了铅。从工作上来说,我从来没有当过副班长,但在1000米跑中,我很容易就获得了资格。我是一个可耻的落后者。但我有一个强项——引体向上!以我超过80磅的肌肉发达的身体,我可以轻松地做13或14个引体向上,每次都取得完美成绩。
苏北中学文化墙上校舍老照片
最激动人心的还是校运会。老江苏校运动会上,同学们激情燃烧,奋勇争先,展现了苏北学子昂扬的精神风貌。我一直是啦啦队长。我中学六年了,从来没有机会打球。赛场上,运动员们拼尽全力的跑、跳、投、推,而场下,他们则竭尽全力地加油、加油!马老师的号角不断响起,震撼的一幕幕接二连三地出现!当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冲刺时,场下的同学们如潮水般涌向终点。丁老师、西勤老师、冯老师、青老师忙着劝阻学生不要在跑道上跑步。但那些摔倒的人还是摔倒了,膝盖和手掌都淤青了!学生们连忙把他扶了出来,顿时一片烟雾缭绕的景象。
苏北中学文化墙上校舍老照片
许多年后,我还记得我们初中四班的一位美丽的女同学,勇敢地参加跨栏比赛,摔倒受伤,但仍然继续比赛!干得好,即使是两年前,她掉进了旧教学楼门口的空心菜池里,但爬起来后,她仍然选择每天来上课,风雨无阻。她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许多年后,我还记得同学们在4×100米接力赛前是如何计划的,然后一路跑的。然后,那些突破的人、阻挡的人、丢下接力棒的人、抱怨的人。在没有视频播放的时代,这些都是学校运动会的情节,每年都会上演,红着脸,特别真实,生动,刺激!我想这就是苏北笙对母校特别眷恋的原因之一:因为他的真情流露,所以他担心。
苏北中学文化墙上校舍老照片
苏北运动会上有一个典故:百米决赛,谁吼得最响,谁就是冠军。这些头脑顽强的绿棍小子根本不关心跑步过程中不呼吸的问题。他们一路“哟哟呵哈哈哈哈哈哈”地跑着。最后,他们发现自己才是真正的冠军。他们肯定吼得更大声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位的人,谁傻谁喊。
比较运动会的热闹的是班级间的篮球比赛。我依然是忠实的观众。篮球比赛中直接的身体对抗更加精彩。女同学们甜美的欢呼声和撕心裂肺的尖叫声,成为了篮球比赛最和谐的配音。我记得这样一个场景:兰校长当时还是班主任。他的班级正在与另一个班级竞争,围观的人们为他们的对手班级欢呼。中场休息时,兰校长问队员们:“你们为什么不为我们加油呢?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由于他们的实力,他们班最终还是输了。
这是苏北中学1987年一(二)班在合唱比赛中夺冠的珍贵历史镜头!
女子篮球比赛则更加精彩。篮球比赛是用足球比分来进行的。经典的比分是4比2和6比2。不过,我从来没有见过女学生被动竞争。尽管他们失误连连,把球扔到半空中,离篮筐还有很远,但他们仍然奋力拼搏……
合唱比赛中,苏贝的声音如黄钟一般,响彻整个夜空。每年合唱团比赛都移至旧校舍礼堂举行,显得格外隆重。我永远不会忘记1987年我们高一(二)班的歌曲《爱跨山千里》! “高山巍峨,江水滔滔,风雨瑟瑟。英雄江河豪情满怀,烟雨斜阳不可诉说!”雄伟而热情!学生们特别投入,用尽了劲儿,伸长了喉咙,张大了嘴巴!歌颂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歌颂了无数漂泊游子的感伤,歌颂了中华纵横的山河,歌颂了英雄们高涨的英雄情操,让你热血沸腾!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高一(2)班获得了冠军。
第八十九初中在烈士墓举行追悼会
其实这些只是外在的衣服。江苏中学的学子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它的精神内核:它深厚而质朴的文化底蕴,它豁达而冷静的精神气质,它善良而包容的性格特质,它开拓进取的行动习惯。我始终铭记母校的校风:尊师爱校、刻苦教书、扎实严谨、热爱劳动。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过:“劳动是揭开人类历史奥秘的钥匙”。我们母校的校风真是棒极了。 “热爱劳动”体现了教师们通过教育教学揭开人类历史奥秘的不懈努力。 。
这是1988年国庆节拍摄的苏北中学文科90班珍贵的合影。当时我读高二,
同学们相约参观澄海师范大学旧址并合影留念。 30年过去了!同学们注意安全!
我的母校在樟林古港附近。昔日潮流人士在此,乘着红头船漂洋过海,到海外谋生。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没见过?我们看到,大世界可以掌控大场面。在这样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下,苏北中学师生的气质始终淡定从容。
1994年春节,苏北中学90届校友回到苏北校区聚会并合影。
我永远感谢我的老师们,他们无私的奉献和奉献,培育了我的成长。当我上初中三年级时,我的英语老师实际上创造了一种让学习和教学更容易的方法。三、四班的学生向一、二班的英语老师背诵课文并接受点评。一、二班的英语老师是谁?林少华!我特别怕他。为了通过背诵,我拼命读书,面试时依然结巴。少华老师说:“我基本上能掌握课文的内容,但还不是很熟练,我还要继续努力!”我像小鸡啄米一样点点头。兄弟们,严师出良徒。我个子不高,1.63米,矮。只是一个弟子而已。感谢初三班主任吴和平等老师的培养,我顺利考入苏北中学高中!
各位校友,猜猜这是哪一班的童鞋?
高中,世界更广阔!当我遇到方卓南老师时,很难找到这样的老师。听说方老师是该校历史上唯一一位拥有双本科学历的老师。他的讲座太精彩了!国际时事触手可及,分析清晰、深刻、中肯。听着听着,我陷入了沉思,常常回不来。林少仁老师的政治经济学讲课生动活泼。月库的豆芽菜、东里的卤鹅都是他经常引用的经典例子。当时还是新老师的陈昌君老师在第一节就用英语自我介绍:“我叫陈昌君!”老师有点紧张,这么年轻漂亮的老师啊!潘合力老师侃侃而谈:“课本上的内容全都印在我的脑子里,我不用翻书就知道在哪一页!”班主任杜丽华老师有一颗慈母心!
当我读高中一年级时,冬天非常寒冷。下课后,学生们纷纷跑到南面墙下。当时,正好有一个高出地面40至50厘米的墙基。大家排成两排取暖。被挤下墙基的学生们又跑到了队列后面,继续挤、撞!挤出温暖,放声大笑!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请找个地方再碰一下。三十一年没碰面了,肩膀痒痒的。
这是哪款童鞋?太可爱了!
陈思楚老师,高二了,我们背地里偷偷地叫他“老包”老师,脸色阴沉。课程通常涉及大南山游击队、日军侵占城城、以及汉奸的可恨悲惨命运!诚然,往事更永恒,思念远在千里之外。有一次,有同学答错了一道题,老师说:“你真的不能碰徐地志浦糖!” “不能碰浦糖”是什么意思?那时我还小,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从形象方面猜测,我一定不能笑,直到我的形象被打破。
1989级初中班秋游海门合影
那时我还不知道有没有素质教育的概念,但母校可敬的老师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实践素质教育。这也是苏北学生素质高的原因之一。
高中的时候,我好像只考了两次数学,但当我遇到黄小奎校长、魏克胜校长、张丽静主任时,他们给了我高中数学的第三次通过——高考考试!黄小奎校长上课思路非常清晰。我们仔细聆听,高度集中。魏克胜校长听课非常兴奋,沉浸其中。张立静主任诠释了什么叫完全沉浸在课堂中——上一节课下课铃刚响,他就走进教室,把要讲的题目全部写在黑板上。放学铃声一响,打架,打架——直到下课铃一响,打架才勉强结束!
这张照片也极其珍贵。它记录了江苏北园新旧变化的巨大转变!你能看出什么端倪吗?
关于中文和英文,我真的不想吹牛。那时我正在申请外语。学校的三名人员入围面试机会。我就是其中之一。教我英语的人是陈瑞霞老师,大家都认识,呵呵。
1990年夏天,我高中毕业,离开了苏北的母校,但我的心始终在梅园。
致敬,梅园!
“印象苏北”是两位苏北师生共同创建的苏北校友公共平台。这里有大量的照片和精美的文字来表达他们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苏贝的感情,青春的回忆。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对本公众号有什么建议,请留言。
如果校友还有关于江苏的老照片,请联系我们。近期我们将推出江苏部分老照片纪念册。提交文章请添加微信ID“yinxiangsubei888”或发送邮件给我们,并附上文字说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