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职业背景开辟了新的机遇
目前,中医药本科教育仍然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主渠道。对稳定中医队伍、继续开展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亚健康医师的设立,将带动中医院校开设中医亚健康本科专业,从而培养大批中医亚健康本科人才。专业人才队伍的成长也是衡量中医亚健康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方面之一。
首先,新职业延伸的服务职业可以促进专门人才的培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尤其是中医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目前,医院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此外,各级医疗单位存在精简机构、分流人员的倾向。这无疑给中医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中医亚健康市场的主力军在于亚健康服务行业,专业服务人员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这正是中医毕业生择业的新方向。因此,中医药院校在设置专业方向时应紧跟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根据亚健康服务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来设置专业方向。这既解决了中医药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有效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中医亚健康医生衍生出的服务职业将带动相应专科人才的培养规模。
其次,新专业将推动医院“治未病”科室的体系建设。
自2008年启动“防未病”健康工程以来,“防未病”理念已深入落实到中医医院建设和规划中,全国大部分中医医院都建立了治疗预防中心中心。 2013年8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中医医院资质认定标准中,明确要求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设置“预防科”。治疗”科室,开展“治未病”服务。 。 “治未病”科室已成为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中医亚健康是基于中医“防未病”的理念。因此,中医医院的“治未病”科室成为中医亚健康专业医学生的主要实习和就业地点。目前,全国大部分中医医院的“治未病”科室发展状况并不理想。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员仍以临床中医医师为主。他们拥有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但缺乏如何“防病”以及相应预防保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防病”科室无法与医院其他临床科室完全不同。中医亚健康医生执业的主要场所是“治未病”科室,他们的专业精神对科室体系建设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新专业明确了中医亚健康专业毕业生的执业方向。
中医亚健康学科自2008年成立以来,短短几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2013年开始,湖南中医药大学率先培养中医亚健康方向硕士、博士生。但该专业的中医医师取得中医执业资格证书后,在医院注册执业方向时,没有相应的专业方向。因此,他们的执业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能完全匹配。此外,疾病预防中心医生的职称评定还必须纳入中医内科、外科、妇科等其他领域医生的评定。
中医亚健康医师这一新专业的设立及时解决了这一尴尬局面,让中医亚健康专业的毕业生有了明确的执业方向,解决了该专业医师职称评审受限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医师本专业的优势,有利于医师个人发展和科室建设。
中医亚健康学科如何发展
从2008年创立到现在的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医亚健康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市场发展的大力推动下,展现出了极其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2015年国家新职业分类中“中医亚健康”医师这一新职业的出现,为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正确认识学科建设现状,抓住机遇,合理规划学科未来发展路线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中医亚健康科学的发展必须抓住国家政策支持的机遇。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加快培养新知识结构的研究人才,积极扶持多学科创新团队。中医亚健康科学是中医与亚健康科学融合渗透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它是中医药发展的新方向,也是当今时代背景下中医药发展的必然。
《国务院关于支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指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的需要,发展中医药事业。规划中医药大专教育。调整中医药高等教育结构和规模,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体,按照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进行教学。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也提出,支持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健康相关学科和专业。引导服务业、相关高校合理确定相关专业人才。养殖规模。
中医亚健康科学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蓬勃发展的亚健康产业带动了中医亚健康学科的快速发展,是中医现代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推动中医亚健康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学科发展步伐必须稳步加快。
其次,中医亚健康科学的发展要注重其学科特色。
社会需求对中医亚健康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以亚健康产业带动学术,学术与产业拉动式互动发展,才是中医亚健康学科发展的正确路径。
亚健康市场中,医疗与非医疗领域并行发展。 《中医药卫生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明确,在中医医院、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立救治中心开展中医健康服务。体检,提供规范的中医健康干预服务;同时,加强对中医保健机构、人员、技术、服务、产品等的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因此,中医亚健康科学的发展也必须遵循市场需求的导向,人才培养和输出的方向应面向医学和非医学两个方向。这不仅拓展了学科本身的发展广度,也拓宽了中医亚健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从目前亚健康市场需求来看,非医疗保健服务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近年来的学科发展和人才输出应该趋向于满足非医学领域的巨大需求。 40号文件明确,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师到医疗机构提供健康咨询和调理服务。这也使得中医亚健康医师的执业范围不再受到限制,充分满足了亚健康市场在医疗和非医疗两个方向的双向需求。
第三,学科发展要注重与新学科、新技术的交叉融合。
发展中医亚健康科学必须紧紧坚持“一个突出”和“三个结合”,即突出中医特色、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与技能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中医亚健康理论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治未病”的中医思想为指导。亚健康应用学科分支也以中医理论为支撑,以经络调理、体质调理、捏脊、刮痧、药膳、足疗等中医干预技术为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亚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吸收更多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中医干预技术和方法。因此,中医亚健康学科的发展应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主要理论基础上,积极开展不同学科和技术交叉的合作研究,不断创新,以市场需求为驱动,不断丰富和完善应用学科。中医亚健康建设,使中医亚健康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相互促进。 (孙涛、朱蓉,众和亚健康服务中心,何庆虎,张继东,湖南中医药大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