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举重屡创佳绩的故事
8月28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大港体育馆,运动员廖秋云以222公斤级的总成绩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53公斤级举重冠军。
湖南日报记者 唐军 摄
2012年伦敦奥运会王明娟获得金牌。(资料图)通讯员摄
6月1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国际举重联合会秘书长为永州举重运动员朱巧玲(右一)颁奖。 (资料图)通讯员摄
永州体校举重馆内,学生们正在刻苦训练。 (资料图)通讯员摄
湖南日报记者 唐山丽
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上,永州举重又传来喜讯。来自永州市江永的运动员廖秋云参加女子举重53公斤级比赛,以抓举95公斤、挺举127公斤、总成绩222公斤的成绩获得金牌。在女子63公斤级举重比赛中,永州运动员周晓青代表广东队获得铜牌。此前6月17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永州运动员朱巧玲获得女子53公斤级比赛抓举、翻翻和总冠军,杨春燕获得女子58公斤级比赛抓举冠军,周晓青获得女子58公斤级比赛抓举冠军。获得女子53公斤级抓举冠军。以106公斤的成绩夺得63公斤级抓举金牌。
永州举重运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 40年风风雨雨,许多运动员克服困难,通过考验。他们获得过2次奥运会冠军、3次奥运会亚军、40次世界冠军、70次全国冠军。他们相继出现。廖素萍、李红丽、李云丽、乐茂胜、王明娟、赵长岭、周岩、胡桂福、欧晓华等20余名国际运动员,永州举重运动员用钢铁般的意志,在举重比赛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世界,为永州赢得了“举重之乡、冠军摇篮”的美誉。
7对老杠铃圆“金牌梦”
9月4日凌晨5点左右,永州体校举重教练李世英准时出现在学校操场,带领一群10多岁的学生挥汗如雨进行体能训练。
李世英告诉记者,这些来自江永、宁远、道县等地山区的农家孩子,大多从十多岁起,就在教练的陪伴和指导下刻苦训练了好几年,无论成绩如何。无论酷暑还是严冬,他们都已成为世界领先者。又一位享誉海内外的世界级“大力士”。
1970年代末,在九嶷山脚下的宁远,一些业余举重爱好者聚集在宁远机械厂工人周林生身边,凑钱买了一些简单的器材,不管刮风下雨,继续练习举重。 。这几年,确实有人在全国比赛中获奖,造就了胡桂福、欧晓华等最早一批举重人才。
在与广西贺州接壤的江永县,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分配到县体委工作的梁晓东,同时兼任县体校教练。他用微薄的工资买回了7对旧杠铃,创办了当时永州第一个举重班。虽然设施简陋,条件艰苦,但几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永州首位奥运冠军王明娟来自江永!”李世英向记者讲述了王明娟的过去。
王明娟,1985年出生于江永县小浦镇童岩村。 7岁那年,她表现出了一个不同于同龄孩子的特点:异常坚强。梁晓东特别注重苗木的选择和培养,更喜欢选择性格顽强、爆发力强、能吃苦的农村孩子。 1995年,10岁的王明娟被选入江永县业余体校练习举重。在江永县体校、永州市体校,后来在省举重队,王明娟接受了陈桂峰、梁晓东等教练的精心训练,进步很快。 2001年,年仅16岁的王明娟在第九届全运会上一鸣惊人,夺得女子48公斤级举重冠军。随后,王明娟进入国家队。 2002年,在波兰举行的世界举重锦标赛上,王明娟夺得抓举、挺举、总成绩三枚金牌,并打破了三项世界纪录。 2005年,王明娟因伤没有获得全运会金牌,她产生了退役的想法。梁晓东知道后,鼓励她克服伤病。经历风风雨雨后,王明娟从未放弃。 2012年伦敦奥运会,王明娟终于站上了女子48公斤级举重冠军的领奖台。
汗水铸就“冠军的摇篮”
永州的举重人才主要来自江永、宁远、道县等山区县。据介绍,当时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一是因为山里的孩子顽强、吃苦、凶猛、爆发力强,适合举重训练;其次,举重对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一对杠铃就够了。从实践来看,这是一个“廉价”的项目,也更符合永州的实际。
曾是梁晓东担任永州体校教练时的学生的李世英谈起梁晓东充满了敬意和怀念。 2012年1月23日,国家队备战伦敦奥运会时,梁晓东因过度劳累而心源性猝死。他把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举重事业。李世英表示,在30年的举重教学生涯中,梁晓东用自己的热爱、坚持、刻苦、奉献,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举重运动员,也培养出了莫小东等一大批举重运动员。惠玉、李俊友、王赛、李世英。专门的举重教练。
经过多年的努力,永州这座山区终于放出了一只又一只“金凤凰”。 1990年第四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上,江永运动员廖素萍一举夺得52公斤级冠军,成为永州第一位举重世界冠军。
从此,永州举重精英辈出。自1986年起,永州举重队连续多年获得湖南省举重比赛团体总成绩第一名,创造了湖南举重史上难以逾越的纪录。永州由此成为我省举重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永州举重呈现出“井喷”之势。具有年龄优势的“五小花”廖秋云、朱巧玲、杨春燕、廖秀珠、周晓青,都是世界级比赛中的“冲金”人才。今年6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上,中国队主教练、湖南举重队主教练周俊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朱巧玲是中国队培养出来的又一位优秀运动员。我希望湖南自己将来能参加奥运会。”
屡次成功的秘诀
谈及永州举重运动40年来长盛不衰的秘诀,永州市体校校长吴锡文表示:“这与永州市探索一条符合永州实际的竞技体育发展道路密不可分。”状况。”
多年来,永州竞技体育坚持优先发展举重赛事,落实政策、资金、人才倾斜,得到了财政、教育等部门的全力支持。先后培养了梁晓东、莫惠玉、李世英、王赛、李俊友、陈桂峰、蒋宁丽、陈勇等数十名优秀举重教练员,建立健全了举重四级人才选拔网络。市、县、乡、学校各级出台了《永州市举重后备人才选拔标准》、《永州市运动员参加各级比赛奖励办法》、 《永州市体校学生学习、生活、训练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每年组织教练员到基层、乡镇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大规模的人才培训。同时,充分发挥比赛杠杆作用,先后举办了雅典奥运会女子选拔赛、全国青少年举重锦标赛、全国高级别举重赛事等多项高水平、高规格的举重赛事。举重后备人才基地大赛、湖南省青少年举重锦标赛。目前,永州业余举重训练已形成以市体校为龙头、县体校为辅助的训练格局。常年有数百名运动员参加训练。
吴锡文从事教练工作已有30多年。在他看来,城市举重运动就像一盘棋,只有扎实布局,才能积累丰硕成果。永州市有业余举重训练学校、班、点10余个。近年来,一些中小学开始与体校联合办学,举重人口基数不断增加。市县教练每年都要到全市100多所中小学寻找优秀的举重人才。与此同时,各市县建立了信息数据库和人才网络,顶尖举重人才不断涌现。
永州举重为何能不断交出成绩?吴锡文认为,科学的培训方法和管理模式是关键。永州拥有一批志存高远、技术水平高的教练员队伍。经过40多年的探索,他们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培养后备人才的培养方法。通过精心选苗、科学培养,永州举重这些年来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繁荣永不衰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