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MBA智库百科()
(重定向自用电量弹性比率)
用电弹性率
目录
[编辑]
什么是用电量弹性系数?
用电弹性系数是指一定时期内用电量年均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的比值。它是国民经济许多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变量。其变化是经济增长、结构变化、技术进步、供求等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编辑]
用电弹性系数影响因素
从理论上分析,影响用电弹性系数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产业结构的影响
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电力消费结构。比如重工业比重较大,轻工业、第三产业比重较小,这会增加电力消费的弹性系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国民经济由“重工业”转向“重工业”。随着“服务业”转型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用电弹性系数可能下降。由于不同行业、产品的用电量不同,即使GDP增长比例相同,用电量的增速也会不同。因此,随着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演进,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将逐渐下降。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历程,中国经济在实现快速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降,由1978年的28.1%下降到2004年的15.2%;第二产业产值持续上升,从1978年的48.2%上升到2004年的52.9%。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也在上升,从1978年的23.7%上升到2004年的31.9%。 中国经济增长这一时期的重点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2002年以来,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工业加速发展时期,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快速上升,而2002年至2005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略有下降。
在我国工业化背景下,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重的增长,导致工业用电比重和重工业用电比重大幅上升。重工业用电量增速高于轻工业。越来越大。 2004年,第二产业用电量比重高达74.9%,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1.01%。轻、重工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3.8%和17.07%。因此,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与用电量增速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
2、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能消耗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逐年上升,发达国家达到35%~45%。我国也从1980年的20.6%上升到2000年的41.72%,已经接近2000年的44.3%的世界水平,终端能源消费将逐步转向电力。用电量快速增长,但国民生产总值却无法相应增长,必然导致用电量弹性系数增大。
3、对人民生活用电水平的影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建设水平逐年提高,种类繁多的家用电器逐渐普及,加速了国内用电量的增长,其增速远高于增速电力总需求率。据统计,2001年之前,我国人均生活用电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长速度。仅近两年,人均生活用电量增速一直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例如,2000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了11.36%,而人均家庭用电量增长率达到12.11%。而且,电网电量的峰谷差也越来越大,势必导致用电弹性系数增大。
另外,从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100)和城镇家庭人均用电量数据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居民(商业)用电量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趋势。
4、电价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需求也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对于沿海城市来说,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刺激了电力需求的持续旺盛。另一方面,西部电力供应相对充足的省份,却受到区域电网之间的输电瓶颈,无法有效跨区域部署。这使得沿海城市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在电力供需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根据微观经济学的消费理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均衡价格可以及时调整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市场出清。因此,在不增加电力投资的情况下,提高电价可以抑制市场对电力的过度需求,而降低电价则会“火上浇油”,加剧缺电现象。因此,解决电力市场需求紧张的有力手段是价格工具和扩大电力投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行业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企业用电水平。当电价高于企业承受能力时,用电量显着减少;二是影响高耗能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和产业转移。高耗能行业将由高电价地区向低电价地区转移,或进行技术改造,由高耗电业务向低耗电业务转移,导致各地区电力需求增长格局发生变化。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电力市场供需状况将更多地受到电价水平的影响。
[编辑]
用电弹性系数变化趋势
(1)居民用电弹性系数将长期保持大于1。 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意味着人们的关注焦点从衣食住行转向住行,更加注重生活质量。 ,家庭电气化水平将快速提高。城乡居民用电需求将以高于经济增速的速度快速增长。
(2)第三产业用电弹性系数将长期保持大于1。加快城镇化将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城镇化必然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未来,第三产业发展将更加注重发展旅游、休闲、健身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服务业以及金融、通信等服务业,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服务设施电气化。
(3)第二产业用电弹性系数近期呈上升趋势,未来2至3年用电弹性系数可能保持在1以上。考虑到仍有大量高耗能项目在建,预计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将继续缓慢上升,短期内经济重型化的趋势不会改变。未来2至3年第二产业用电弹性系数仍可能大于1。
[编辑]
用电弹性系数与电力适度超前发展的关系
首先,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主要依靠工业增加值,主要是制造业和加工业增加值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因此,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与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电力工业的先进发展可以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其次,我国目前人均能源水平较低。就人均装机容量而言,美国为2.88千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为1.8千瓦,世界平均为0.55千瓦,中国仅为0.237千瓦。 ,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增长空间巨大。为满足居民用电增长,必须加快电力工业发展。
第三,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许多高耗能企业自建小型发电厂发电。电力行业节能主要不是通过减少电厂煤耗来实现的,而主要是通过调整电源结构,大力发展核电、水电、风电等新能源来实现的。电力的先进发展,使得关停小火电厂、创造电力过剩成为可能。提高能源效率的可能性。
四是根据电力生产与消费同时完成的特点,必须留有足够的备用电力容量,以随时保持电力供需平衡。为此,电力建设必须迈出第一步,即供电建设、电网建设必须走在用电企业和其他电力用户电气设备发展之前。发电设备的增长要高于发电量和用电量的增长,电网的输电和供电能力要高于用电负荷的增长,即要有足够的备用率用于电力设备。
总之,用电弹性系数的宏观性质也决定了其对电力发展的指导意义只能在较长时期内体现。基于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基本事实,从长期趋势来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我国电力消费弹性系数至少应大于1,电力工业仍需加快发展。
[编辑]
参考
^ 蔡书文, 基于用电弹性系数的电力需求分析[J].云南社会科学,2007(1)毛吉兵,华如兴。城镇化进程中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演化研究[J].中国电力,2004(9)邱伟杰,刘四峰。我国用电弹性系数灰色控制体系研究[J].经济经纬,2005(5)
从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6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