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
一位初一学生的妈妈曾向我抱怨:“自从我儿子接触了手机游戏,他的成绩就一落千丈。我告诉他,如果他的手机不好,我就没收他的手机,还给他。”结果就如要了他的命一样,他居然威胁我,如果我没收了他的手机,他就不去上学了!”
一位父亲也对孩子玩电子产品表示担忧:“说实话,我和孩子的关系就像警察和小偷,你看他好像在专心学习,但如果你不注意,他会偷偷地在网上聊天和玩游戏,禁止他使用电子产品是不现实的。这给了他很多学习的机会。和我一起“利用”和“游击”,发明各种方法来掩盖真相,说实话,我现在已经厌倦了打他,我真的身心俱疲!
”
谈“如何”之前,先问“为什么”
大多数家长来找我咨询,是因为他们想找到一些方法来帮助他们解决孩子的问题。例如,“我怎样才能阻止我的孩子玩游戏?” “如果我的孩子做作业花了太长时间,我该怎么办?”有的家长甚至简单地对我说:“我没时间听分析,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吧。”就是这样。”
这个时候我会告诉前来咨询的家长,如果你不能先放慢自己的脚步,找到孩子身上这些“问题”的原因,那么你就看不到孩子真正的内心需求,只会一味地使用一些外在的手段来解决。控制孩子的行为必然会导致失败。
真正有价值的方法是发掘孩子强烈的自我激励能力,让他们自愿思考和改善自己的行为。这里我们可以运用“黄金圈法则”的思维模型。面对各种让孩子头疼的行为时,先从内到外问“为什么”,然后解决该做什么、具体做什么的问题。 。这有两个目的。
●了解孩子离不开电子产品的真正原因,找到有效的切入点。这可以帮助家长判断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以及如何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主管理电子产品的使用。
●引导孩子观察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将自我管理的责任还给孩子。
电子产品对儿童具有强烈吸引力通常有几个原因。
√ 享受视觉、听觉、操作等全方位的刺激和乐趣。
√ 体验完全沉浸在活动中的乐趣。
√ 电子产品意味着一个可以随时响应您需求的玩伴。
√ 人际交往的需要。你身边的好朋友都在玩。如果你不玩,你就会落后。
√ 在游戏中,你可以体验到现实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 电子产品信息量巨大,总能发现新奇有趣的内容。
√ 虚拟世界比现实世界更舒适。
√ 只是为了放松。
孩子需要了解使用电子产品的真正目的,这样才能有动力主动控制和改善自己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
”
四步帮助孩子实现电子产品自我管理
一旦家长了解了孩子对电子产品的真实需求,就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结合下面介绍的四步方法,引导孩子实现对电子产品的自我管理。
第一步:冷静接受,主动沟通。
正如父亲刚才所说,今天的孩子出生在一个智能、信息的时代。无论是学校的教学方式、学习工具,还是家校互动,都离不开电子产品的参与。彻底消除儿童生活中的电子产品既不现实也不合适。与其控制孩子玩电子产品的行为,不如主动与孩子沟通此事。
了解孩子为什么玩电子产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喜爱电子产品背后真正的内心需求。
如果孩子玩电子产品只是为了放松,被视听效果或有趣的内容所吸引,家长不必担心。他们只需要帮助孩子了解更多样化的电子产品使用方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即可。 ,只是好奇。
如果孩子玩电子游戏更多的是出于社交需要,家长首先要了解孩子,然后再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一旦孩子学会更多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更加自信,他的目光就不会只停留在电子游戏上。
但如果你发现孩子只能在游戏和虚拟世界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那么即使是电子产品也成为了孩子逃避现实、给予他们安慰的一种方式。所以,家长首先需要进行自我审视。是他们给孩子的陪伴太少,还是只和孩子谈论学习,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是否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接受太多否定,太少肯定,导致严重缺乏自信?
很多时候,父母真正需要解决的不是孩子的行为本身,而是他行为背后真正的内心需求。一旦孩子的心理需求被看到并得到满足,行为自然就会改善。
加入您孩子的游戏
陪伴孩子可以从和他玩他喜欢的游戏开始,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接受和认可。陪伴孩子体验他喜欢的事物。一方面,你会和孩子找到更多共同话题,更深入地了解他的内心需求。另一方面,当你的孩子觉得你认识他时,他会更加敏感。很容易敞开心扉,愿意更理性地管理自己的行为。您可以进一步帮助您的孩子认识到电子产品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可以作为工具和媒体来了解更广阔的世界,创造更多有趣的事物。例如,告诉孩子你要去旅行,使用一些旅游或地理类的应用程序来调动孩子学习地理和人文知识的浓厚兴趣;下周您的孩子将有一场以科学为主题的课堂演讲,您可以指导孩子制作自己的演讲PPT,并协助他做出独特的作品,在课堂上自信地展示自己;他还可以找到一些有趣且有用的学科应用程序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予孩子更多的陪伴和耐心,而不是一味地限制孩子。
第二步:讨论规则并设定合理的限制。
帮助孩子实现对电子产品的自我管理,也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好方法。你需要让你的孩子知道,电子产品对我们来说非常有用,家长支持你使用电子产品,但是如何使用、何时使用需要有规则和限制。因为这个规则是全家人一起讨论制定的,孩子会有参与感和自主感,会更愿意去执行。
指定使用期限
家长在与孩子制定时间计划时,可以引导孩子思考这些问题:“我们每周需要多少时间玩游戏或看视频?” “我们每周玩几次?什么时候玩最好?” “时间该怎么安排?安排可以保证你能有效完成学习,快乐玩耍,还能保证充足的锻炼和休息?”规则执行过程中如何提醒时间?如果游戏时间到了怎么办?”
父母在与孩子讨论时,应该让他们感觉到你并不是刻意限制他们的玩耍,而是支持电子产品作为他们的休闲活动和兴趣之一。孩子们会更积极地参与讨论并理解这些限制。时间的意义。
过滤内容
当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家长也需要对孩子的视频、游戏的类别和内容进行过滤和管理。
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建议如下。
● 孩子使用平板电脑时,家长需要在场。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平板电脑设置数字或指纹密码锁,孩子使用前需要请家长帮忙解锁。
● 提前与您的孩子商定他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范围。在此基础上,你可以让孩子选择他喜欢的App,并问他:“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游戏,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它不仅可以过滤掉不适合儿童的内容,还可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 尽量避免孩子玩网络游戏。除非有正当理由,否则应尽量不要让孩子玩网络游戏,以免沉迷,直到确保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 为您的家设置“无科技”的时间和地点。
√“不带电子产品”时间:①吃饭时间(与全家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 ②睡前30分钟(睡前确保感官不被过度刺激,用睡前故事或亲子对话代替电子产品)。
√ 没有电子产品的场所:①卫生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②卧室(卧室是休息的地方,电子产品最好放在客厅或书房)。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和孩子一起严格遵守家规,这样孩子的抵触情绪更容易化解,父母的榜样作用也会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第三步:建立信任并遵守规则。
说到这里,有家长忍不住问:“孩子不遵守规则怎么办?” “如果孩子还偷偷玩游戏怎么办?” “如果孩子定下规则后不遵守规则,那么规则就失去意义了吗?”
规则不是用来限制孩子的工具,而是让孩子通过制定、执行、评估、调整规则的一系列过程,逐步建立解决问题、控制情绪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当规则刚建立时,孩子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是完全正常的。并不是他们不想遵守规则,而是他们在养成良好习惯之前暂时缺乏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在规则的早期阶段,孩子们可能很难执行规则。如果父母的反馈让孩子觉得自己不仅自控力差,而且不值得信任,孩子很可能会因此而放弃自己。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理解和信任。当孩子反抗时,无论是哀求、生气、发脾气,父母都不要生气、斥责,也不要心软、逆来顺受。他们应该咬紧牙关,坚持帮助孩子遵守这个规则,并且当孩子坚持完成计划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
当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修改或完善自己的“电子产品管理规则”。比如你可以问他:“你怎么保证玩游戏时不超时?”或者“当你真的想玩游戏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控制自己吗?”
久而久之,在你的信任和坚持下,孩子会慢慢理解规则,内化规则,知道做任何事情的界限是什么。同时,他们也会发展更多的自我控制和管理方法。
第四步:培养兴趣,增加友谊。
很多家长告诉我:“我每周都会花很多时间陪伴孩子,要带他们去上课外班,陪他们学习、做作业,这占用了我很多时间。”这里所说的陪伴,不仅仅指家长陪孩子学习,或者送孩子跟着老师去上课外班,然后一边等孩子下课一边在外面玩手机。相反,他们注重陪伴孩子培养兴趣、建立亲子联系。在此过程中,应全心全意与孩子沟通,陪伴孩子进行运动,如跑步、打篮球、羽毛球或游泳等,增加家庭郊游、旅游、博物馆参观等活动。对于时间确实有限的父母来说,每天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也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陪伴方式。研究发现,兴趣丰富、父母优质陪伴的孩子,不易沉迷于电子产品。
不易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通常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身体健康,精神状态良好,睡眠充足。
●有学习的信心,有学习的成就感。
●亲子关系良好,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有足够的安全感。
●我有很多亲密的朋友。
●有自己的爱好(电子游戏除外)和特长。
●做事有追求、有目标。
●您可以使用多种电子媒体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奖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9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