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影响一个人的容貌和气质
其实就是影响美观那么简单
不~不是真的
....
胖过的人都知道
肚子上的“游泳圈”最麻烦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先把肚子胖起来
通常最难减肥的部位是腹部。
腹部脂肪堆积过多
危害远超你的想象
腹部肥胖及其原因
腹部肥胖也称为向心性肥胖。其主要特点是身体其他部位的肥胖不是很明显,但腹部的脂肪堆积比较严重。又称“将军肚”、“大肚”。
腹部肥胖的主要原因是内脏脂肪堆积过多。一般来说,40岁之前,女性腰围>85cm,男性腰围>90cm; 40岁以后,女性腰围>90cm,男性腰围>100cm,就属于严重腹部肥胖。
俗话说:“腰围一寸长,寿命短”。这不是玩笑。腹部堆积的脂肪细胞最为活跃。多余的脂肪很容易进入血液或肝脏,导致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包括恶性肥胖。
腹部肥胖有多危险?
人体的大部分器官都位于腹部。当腹部有明显的脂肪堆积时,说明内脏脂肪过多。少量的内脏脂肪可以保护内脏器官,但内脏脂肪堆积过多会严重影响内脏器官的功能,并且容易损伤肝脏,导致脂肪肝。
腹部脂肪堆积过多,很容易造成糖代谢异常,导致血糖不稳定,进而引发糖尿病。
腹部脂肪过多会增加对血流的需求,从而增加心脏的泵血负担,心肌就会变厚。同时,动脉壁上脂肪堆积的不断增加,会导致人体动脉内形成脂肪斑块。这些脂肪斑块一旦脱落,就会堵塞血管,引发心脏病。
腹部脂肪堆积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女性长期处于内分泌失调状态,容易患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男性腹部脂肪过多会导致胰腺负荷过重,容易患胰腺癌。多余的脂肪组织会释放肿瘤组织所需的雌激素和其他营养因子,促进癌细胞的生长。
为什么虐腹的时候没有腹肌?
有些大肚子的朋友即使猛烈虐待腹部,也看不到腹肌。事实上,你练出的肌肉是真实存在的,只是被脂肪掩盖了而已。很多人在深呼吸、绷紧腹部时,都能感觉到腹部的肌肉。当他们放松的时候,又出现了一块肉。这就是原因。
想要露出腹肌,必须把握两点:身体脂肪和核心肌群。
只有当体脂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腹部线条才会显露出来。当体脂较低时,加强核心训练可以达到腹部线条。这就是为什么瘦人锻炼腹肌效率更高的原因。
如何正确有效地减掉腹部脂肪?
不管你的腹肌有多厚,不减掉脂肪就无法获得它们。想要减掉腹部脂肪,获得腹肌,第一步就是减脂。减脂是全身性的,所以需要进行有氧运动,比如跑步、骑自行车、跳绳、游泳等。 。
没有力量训练,即使身体脂肪瘦了,也不会出现线条。想要腹肌,就需要有氧训练和力量训练的有效结合。腹部力量训练动作如下:5个动作,每个动作10-20次,动作间休息10秒,连续完成一组,做四个循环。
【1】
【2】
【3】
【4】
【5】
健身圈里常说:30%练习,70%食物。减脂时饮食非常重要。真正有效的减脂饮食一般遵循6个原则:
少吃,多吃
少食多餐可以确保身体更快地消化食物并更有效地吸收营养。每隔几个小时吃一点,身体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营养供应,身体也会更有效地燃烧卡路里。将每日热量需求分成多份,分时加餐,保证不饿,总摄入量不变,解决一不小心摄入过多热量的问题。
早餐缺一不可的原则
很多上班族为了早上睡懒觉,常常没有时间吃早餐。众所周知,人体每天的热量供给是从早餐开始的。身体休息一晚后,各器官的功能都被唤醒,处于急需补充热量的状态。
如果不补充,身体会自发意识到自己受到了伤害,反而会加速食物热量的吸收,然后将热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想要减脂,千万不能忽视早餐的重要性。
随心所欲吃绿叶蔬菜的原则
绿叶蔬菜不仅提供人体日常所需的营养物质,也是人体纤维的主要来源。它们的饱腹感很强,而且不含卡路里。它们是减脂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多吃蛋白质的原则
吃蛋白质食物的一大好处就是蛋白质消耗缓慢,身体不容易感到饥饿。运动后补充蛋白质,相当于为身体储存能量,让肌肉快速恢复活力。
想要身材匀称、身材好看但又不能太多,蛋白质的作用就不能小觑。一般来说,一个140斤的成年人每天吃150克蛋白质就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
必需碳水化合物的原理
众所周知,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人体器官运动、健身训练、日常思维都离不开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日常饮食中最好有一半的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以确保身体健康。
少油、少盐、少糖的原则
听很多健身爱好者说,如果经常在外面工作,难免控制不住饮食。那里有很多油炸、烧烤和火锅店。这些都是高脂肪、高盐的食物,一定不要贪吃。无论是吃炒菜还是零食,尽量选择少油、少盐、少糖的食物。
担心腹部肥胖的朋友
通过这样做,你就可以告别腹部脂肪了。
战胜腹部脂肪,展现八块腹肌
别让脂肪毁了你帅气的脸庞
哈哈哈哈哈哈
...
结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