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第一支足球队,有史料表明,清末光绪年间(1903年左右),上海圣约翰大学成立了一支学生足球队。但据《汕头市志(卷四)》记载,足球是汕头市发展较早的近代运动项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瘙石小学和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华英学校已开办足球。看来瘙石小学在1903年也有学生足球队,所以汕头也是中国足球的发源地之一!
却石小学和他们的足球队
鹊石小学于1873年由美国浸信会教徒AM Fielde在汕头鹊石创办。圣约翰大学成立于1879年,前身为圣约翰学院。它是由上海美国圣公会主教SJ Sekoresehewsky将原有的两所圣公会学校培雅学院和杜恩学院合并而成。因此,汕头足球和上海足球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也是在美国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雀石小学成立于1873年,早于圣约翰大学。它可能在1903年之前就有了自己的足球队。如果能找到这方面的记录,中国足球的历史将被改写。
1905年,璜石小学与正光女学合并,成立璜石中学。1927年,更名为私立璜石中学。首任校长是美国人贾斌(RT Capen)。
城光中学
汕头私立城光中学军训布胸牌
网上流传一张美国人Paul F. Cressey拍摄的照片,照片是1921年汕头一所教会学校为足球队举办的宴会。我怀疑这所教会学校是雀石中学,因为Paul F. Cressey在这所学校任教。那年却师中学。这张照片可能是璜石中学的足球运动员,也是汕头最早的足球运动员照片。
1921年,汕头,教会学校为足球队举办的宴会
1952年,广东金山中学迁至汕头硐石,与汕头私立澄光中学合并,仍名为广东金山中学。所以如果说汕头是中国足球的发源地,那么晋中就是汕头足球的摇篮。
汕头足球的发展
1920年代是汕头足球最鼎盛的时期。受香港、广州等地足球发展的影响,汕头市各社会体育团体纷纷组织足球队。由于群众基础好,当时的足球水平也很高。较早成立的有汕头南雄足球队、群学足球队。民国十年(1921年),南雄队与群社合并为“汕头体育会”,成立了多支球队。民国十八年(1929年)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汕头市体育协会足球队赴厦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汕头市体育协会足球队一直坚持到1949年潮汕解放。队主要运动员有李启明、李惠官、李华国、李华甲、翁春喜、郭英木、李梦蝶、翁贵良、洪增贵、林艾贤、李松、李世赞、钱卓吉、赖西孔、赖洛、姚东、麦迪贤、吴茂德、黄九岁、吴景顺、陈嘉木、贝珠海、卓景瑞等
汕头之星
说起汕头足球明星,最有名的应该是汕头市体育协会足球队的李慧官。李启明、李惠冠兄弟是马来西亚华侨。作为1920年代著名的右内锋,李慧观曾入选1930年第九届远东运动会国足名单,但因商业原因未能上场。
李慧观的侄子李宁(1906-?),也是著名足球运动员,绰号“铲子”,1906年出生于汕头的一个马来亚归侨家庭。据此,我们有理由怀疑李惠官在1906年左右定居汕头,但李惠官最初可能是在马来西亚踢球并在那里成名的。
衬垫
除了是汕头市体育总会的足球运动员外,李惠冠还加入了香港华人总会足球队,还效力于上海三羽队。毕竟,当时中国足球的主战场,除了香港之外,就是上海。
上海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02年,是上海全市范围的足球管理机构,又称西联。西联有A、B、C级比赛,参加A级比赛的都是来自西租界的球队。刚开始的时候,上海的中国队与租界的西方球队无法相提并论。不过,经过几届自办联赛,中国队的技术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A级球队实力相当。西方人已经势均力敌了。为此,从1926年开始,中国足球俱乐部成员三羽、乐华、东华等球队先后参加了西联邦甲级比赛。
1926年,以常玉为代表的中国队向西方人发起进攻。为了拉拢中国人,进入西联的常玉队花费巨资请来了香港和马来西亚的著名华侨球员来增强实力。当时团队的重要成员包括李慧观、李启明兄弟。李宁也于1926年随叔叔李惠官来到上海,就读沪江大学,并成为校队队长。当三榆队有机会获胜时,李惠冠和李启明兄弟被马来西亚召回,但最终未能赢得西联甲A联赛冠军。
1927年至1930年的香港甲级联赛中,华侨会的两位前锋黄百松和李惠冠表现出色,帮助华侨会取得了香港甲级联赛的三连冠。
1928年和1930年,李慧观代表华南参加第三届、第五届全国足球甲级锦标赛,并协助华南队获得第三届全国乙级足球锦标赛亚军和第五届全国乙级足球锦标赛冠军。
李慧观大概在1930年后退役。退役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汕头市警察体育会聘请李启明、李慧观、黄耀东等为指导,林健为教练,组织足球队。此后,我们就再也没有李惠官的消息了。他很可能已经回到马来西亚了。然而,他的侄子李宁留在上海继续踢球,直到1947年退役,然后移居美国。
虽然李惠官已经退出了人世,但世间仍然流传着关于他的传说。 1934年,赖烈铭在《潮汕体育概况》一文中说:“追溯到潮汕足球,直接受省、港影响,并由著名足球运动员李惠冠军等人直接推动。”可见李惠官。除了踢好足球之外,潮汕足球的推广也非常有效。
受这一代潮汕球员的影响,汕头足球一直活跃。 1959年第二届广东省运动会和1964年第三届广东省运动会,汕头区足球队获得第二名。在此期间,还向省内和国家输送了一批足球运动员。可惜的是,汕头足球此后就开始走下坡路。让我们共同期待汕头足球能够取得更大辉煌的那一天。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在世界杯赛场上看到汕头球员的风采。
参考:
赖烈明:《潮汕体育概况》,《勤奋体育月刊》1934年第11期
兰一.近代汕头教会学校研究[D].广州大学,2007。
连元斌.民国时期潮汕地区体育活动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4):22-28。
《民国时期汕头的体育协会与比赛》《汕头经济特区晚报》2016年7月18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1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