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风味”的背后是扎根当地、与当地相通; “乡村风味”的背后是热爱乡村、享受群众。只有激发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让农民快乐、便捷、主动地参与,才能增强乡村文化的感染力,增强农民的获得感。
通过创造性改造、创新发展,让传统乡村风情和魅力焕发时代光彩,让农耕文明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这就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批具有乡土气息、文艺气息、体育气息、网络气息的“乡村+”文化实践,串联起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乡村振兴带来的昂扬风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不仅要塑造形态,还要铸造灵魂”“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农村社会良好风气”。近年来,农村文化生活亮点不少。 “村巴”、“村超”、“村晚”等活动在广大农村开展,并走红“出圈”,释放出乡村文化建设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充沛活力在新时代。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更多文化动力。
接地气,凝聚人气,激发乡村文体活动内生动力。
继贵州台江县大班村的篮球赛引起公众关注后,榕江县的足球赛也火了起来。 “你可以赢,你可以输,我们可以一起追求伟大的事情。我们可以跌倒,我们可以爬升,我们可以快乐,这太棒了!”赛场上挥汗如雨、拼搏的精神,场边山海啸般的欢呼声,千里迢迢赶来的外地观众,网络观众为赛场助威的热情云让“乡村赛”更有国际赛的氛围。 “村霸”、“村超”的称号背后充满了自豪。体育场是村里自己建的,队员都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啦啦队表演民族歌舞,奖品全是当地特色菜,就连现场解说也带着友好的当地口音。
《乡村BA》《乡村超》之所以好看、好玩、受欢迎,关键在于尊重乡村文化的群众性和自发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今,“村BA”、“村超”已走出一村一县,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打造出“村牌”文化体育品牌。
1981年除夕夜,第一届农村春节联欢晚会在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月山村举行。村里的文艺人才发动村民写、作、导、演、打、打、唱、舞,用文艺的方式放松身心,辞旧迎新。这种聚会形式一直保留至今。一转眼,“村晚会”在丽水已经走过了40多年。从最早的“月山春晚”到脱颖而出,再到创建6个乡村春晚示范县和10条乡村春晚体验路线,在家参加“乡村春晚”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新民俗。 “乡村晚会”的形式和内容也随着农村生活的变化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但始终不变的是让农民率先登上舞台,创造自己的生活。文化娱乐生活靠自己双手。
与“村八”、“村潮”一样,“村湾”也以“乡味”、“村味”见长。 “乡土风味”的背后是扎根当地、与当地相通; “乡村风味”的背后是热爱乡村、享受群众。只有激发农村文化体育活动的内生动力,让农民快乐、便捷、主动地参与,才能增强乡村文化的感染力,增强农民的获得感。
今年,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评选的51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开,其中包括沂南沉浸式情景剧山东省临沂市、河南省平顶山市包县。丰县农村文化合作社、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山歌艺术普及等一系列案例,折射出基层文化生活的一个侧面:群众正逐步从舞台走向舞台从观众到主角,许多自发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新时代条件下变得更加充满活力和魅力。特别是在农村,通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内容形式,“村霸”、“村超”、“村晚”等接地气的文体活动不断涌现,调动了农村群众的积极性。文化科目参加。 ,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信心和活力。
既继承又创新,焕发出时代光彩,充满田园风情和韵味。
故乡凝聚着乡愁、乡愁,也积淀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人文传统和价值观,体现在乡村历史遗迹、传统节日、民俗技艺、民俗风情等方面。通过创造性改造、创新发展,让传统乡村风情和魅力焕发时代光彩,让农耕文明与现代生活相得益彰。这才是乡村文化建设应有的意义。
贵州台江县大班村的篮球赛,原本是当地传统“六六”年味节的保留项目。这个传统的民间节日是在农忙季节过后举行的,以祈求丰收。节日期间,村民们会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充分展示传统礼仪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农村篮球赛作为最热闹的活动之一,现在利用旅游宣传和网络传播等方式,自觉给当地民俗风情更多的展示空间。热身、中场、赛后庆祝活动中都少不了独特的民俗表演和文艺表演。 “村巴”、“村超”期间,体育赛事与节日、歌舞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侗族山歌、苗族芦笙、蜡染刺绣等“最耀眼的民族风情”能够出现在更大的舞台上。
“十里有不同风情,百里有不同风情。”地方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结合当地资源特点统筹规划,在历史文脉和当地土壤中培育和发展文化,正在带来乡村文化振兴的多元化创新。黄岭村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东北部。是一座有着近600年历史的徽州古村落。由于地形限制,村里可用土地稀缺。真可谓“无地三尺平”。村民们只能用竹匾在屋顶的木架上晾晒庄稼,形成独特的“秋日晒”景观。经过探索,篁岭村以“秋日阳光”文化、梯田油菜花海、徽州古建筑文化为切入点。一系列展示民俗文化、打造乡村旅游IP的活动,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季节变换的色彩斑斓的“秋阳”,不仅暴露了丰收的果实,也暴露了繁荣的乡村生活,成为美丽乡村的生动象征。
如今,音乐、美术、戏剧、手工、创意设计等艺术领域纷纷把实践舞台放到农村,多角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寻找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将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活跃起来。继承并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这些艺术实践也为乡村农业、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转化提供了机遇,有利于探索农业、文化、旅游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让农业更强、乡村更美、农民更富。更富有。
新媒体新传播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协作
在“村霸”、“村超”流行之前,乡村比赛、乡村比赛已经流行很长时间了。但直到近几年才轰动整个网络,成为现象级传播事件。离不开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推广。影响。
在4G/5G多频段通信技术的支持下,贵州榕江县以全国“互联网+”农产品进城试点县建设为契机,抓住新媒体发展机遇,并开展短视频、直播等技术培训。鼓励村民以短小精悍、贴近现实、有泥土气息的短视频形式记录美丽家乡,传播乡村文化。 “村BA”、“村超”活动期间,村民、游客、观众现场直播、分享经验,带来了指数级的传播效果。
除了榕江之外,很多位于深山偏远地区的村庄也通过新媒体被人们所熟知。江西省浮梁县韩溪村的狮子园自然村,在田野里举办展览,把村子变成了“无顶美术馆”。浙江省松阳县通过一系列建筑设计改造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农民画资源。传承、发掘、改造的新疆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以及打造“以山为媒介,渐入画”的写生基地的山西左权县泽城村,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名度。新媒体平台。数字时代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让更多的人走进乡村、了解乡村。
手机成为新农具,交通成为新农资。一方面,更多农民成为乡村文化的积极创造者、表达者、传播者,形成传播乡土文化、讲述振兴故事、建设数字乡村的热潮;另一方面,便捷媒体还搭建城乡文化交流渠道,增强城乡文化发展联动共享,促进城乡文化融合协作。在新媒体影响下,农村迎来产业转型、人才流动、公共文化服务新机遇,为乡村振兴发展汇聚合力。
推进农村现代化,不仅要丰富物质生活,更要丰富精神生活。一批具有乡土气息、文艺气息、体育气息、网络气息的“乡村+”文化实践,串联起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乡村振兴带来的昂扬风采。今年7月1日,歌曲《为党唱一首山歌》在榕江“乡村超市”响起,引发5万观众大合唱。那场面令人震惊,令人难忘。相信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更多的乡村文化实践将会脱颖而出、“出圈”,展现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描绘出一幅和谐美丽乡村的幸福画卷!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制图:沉一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1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