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信息显示,本次高层活动首次走进天府之国。这里吸引它的不仅是成都良好的基础教育环境和成都教育优秀的教育氛围,还有成都七中这所百年名校。
今年的赛事,四川队共派出19名球员,其中仅成都七中就有9名球员。 “参赛者都已选拔完毕,这场精英之争才刚刚开始。”谈及本次大赛,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说道。
事实上,全国总决赛前60名金牌选手将入选国家集训队,并保送名校。他们还将竞选6名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奥运会的选手。难度可想而知。
近年来,成都市七中在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迄今为止,已获得国际奥运会金牌12枚,位居全省第一,在全国名列前茅。
12枚金牌就像一枚枚奖牌印在成都七中的肩膀上,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然而,作为一所全国知名、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全日制高中,其表现并不仅限于此。
七中乐队在2018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开幕式上表演。
各类比赛七位数
打造“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平台
学科竞赛只是成都七中的靓丽名片之一。
多年来,学校整合教育资源,为追求更高学术成就的优秀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为学生学科特长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基础学科培养了众多拔尖生。创新人才。
看看这两年的成绩就一目了然了。 2016年全国五大科学竞赛中,共有128人获得国家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共获得16枚金牌,37人入选省队,8人入选国家集训队。 2017年,全国赛区一等奖145人,全国总决赛金牌数达到19枚。32人入选省队,13人入选国家集训队。全国赛区一等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入选四川省队与入选球队相同。国家集训队数量居全国第二。
“七中不等于学科奥赛,只是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的众多特色之一。”成都七中校长易国栋表示,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构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系。这个平台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
成都七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以生命教育为基础,以志向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德育指导思想,积极打造教育平台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特点,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努力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成才、成功的机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进行课程改革,逐步创建了科学、完整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学校两个校区每学期开设100多门选修课和40多门活动课程。此外,学校还有各类学生社团40多个。其中模拟联合国俱乐部、未来领袖俱乐部、机器人队、管乐队、排球队、足球队、健美操、定向运动、体育舞蹈等文体队伍领衔西部,享誉全国。
同时,该校8名学生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6颗小行星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不仅如此,在国内外各类重大比赛中,七中的身影随处可见。学校曾荣获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全国中学生领导力大赛第一名、CCTV全国英语电视大赛冠军、全国金融素养大赛特等奖。等待荣誉。
全面的发展平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正如学校名言:“你有多大本领,七中给你舞台”。
2018年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成都七中举行
自豪
众多世界知名精英从七中起航
李稻葵,世界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张伟,SASTRA Ramanu金奖、晨兴数学金奖获得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李飞飞,人工智能领域世界领军人物、斯坦福大学教授;搜狗CEO王小川;杨鹿涵,入选《福布斯》杂志“2014年科学与医学领域30岁以下青年英才”;国内大数据研究带头人、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
这些业内知名人物,都记录在成都七中的校友名单中。除了七中扬帆起航的科技精英、文体名人、著名经济学家等众多优秀学子外,还有张兴东等10位常年为七中骄傲的院士中学。
一批批优秀校友的诞生,与成都七中“人文滋养、个性成长”的教育价值观和“全球视野、中华脊梁”的培养目标密不可分。
据成都七中副校长毛道生介绍,学校创办时就提出了“兼顾古今,弘扬学术天地”的办学要求。新时代,成都七中从杨雄《法言》中汲取灵感,提出“考试为德行善,模范社会公德”校训,明确了育人的价值追求和培养目标。人们。 “这些教育理念和教育理念可谓‘中国根’、‘民族魂’、‘世界眼’,既有历史底蕴,又有时代精神,融入了人生信条和行为准则。”七中师生”。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对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关注,以及成都卓越教育的良好氛围,是成都启中在教育领域立足的重要条件之一。当然,很多成绩的取得与学校的课程设计密不可分。据介绍,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探索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形成基础课程、延伸课程、特色课程三级课程结构体系。同时,学校注重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重点推进艺术、体育和科技模块、STEAM课程和国际理解课程的教学。为适应“两基一参考”多重评价机制和“3+3”高考招生改革要求,学校增设职业课程,构建多层次、多类型、选课体系,探索选课、选班的教学组织。新型号。为学生差异化发展、多元才能、个性成长搭建路径,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成都七中社区文化节上,一名女孩驾驶着七中制造的“汽车”。
年轻老师揭秘名校整体格局
七中学子走教育兴国之路
教师是传播真理、接受知识、解惑的人,也是他人的榜样。
今年年初,成都七中教师杨元林撰写的一篇题为《无限的距离,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疯传。他独特的观点和视野被许多人誉为“教育界的一股新鲜空气”。杨老师曾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分享了很重要的一点:成都七中培养不出狼性的学生。在他看来,七中的学生很有竞争力。如果他们继续激发狼性,把他们扔到社会上,那将是一场灾难;相反,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在爱国、热爱社会方面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只有关心人民,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有足够的能力成为国家的脊梁。
杨老师的话在教育圈引起了共鸣。有业内人士直言:“无论是观点还是言语,都渗透着名校的整体格局和教育的本质。”事实上,杨老师的视野和架构只是成都七中师资队伍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成都七中拥有一支德才兼备、才华横溢的教师队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成都市教育专家4人,四川省特级教师26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37人,高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202人,学校拥有100余名教师。硕士、教育学硕士毕业的教师,多毕业于清华、北大等著名学府,或美国、德国、美国留学归来王国。
近年来,学校涌现了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全国知名竞赛教练员,一大批特色鲜明、领军人才的班主任,以及风格独特、成绩突出的学科教师。 130余名教师荣获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四川省骨干教师”、“教学新秀”等荣誉称号。 100余名教师在国家、省、市等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学校教师在学科研究、改革探索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成都七中的最好体现。
不仅仅是“优秀”
名校应有责任、有担当,让教育“充满春天”
“出大师”、“出人才”、“出思想”、“出经验”是成都七中教育成就的重要体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成效显着。例如,《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基础培养课程》荣获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成果《基于云技术的现代课堂教学创新策略研究》荣获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等
在毛道生看来,七中的众多经验应该慷慨分享。他直言:“大家都好才好,七中不追求‘出类拔萃’,只追求春色‘满园’,只有整个教育发展得好。”名校可贵。”他表示,国家要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成都七中有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
2002年以来,成都市七中以成都市七中东方闻道网校为载体,共帮扶8省1市248所高中,惠及学生7.6万余名。成都七中教育集团成立于2009年,现有成员学校14所,学生4万余人。对凉山州雷波中学、甘孜州康定中学等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
学校在行动,七中的优秀毕业生也在行动。一个由成都七中学生作为核心成员发起并从成都七中起航的“林荫公益组织”。其成员包括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的学生。自成立以来,每年利用寒暑假开展公益训练营,分享优质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经验,让更多贫困优秀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进一步促进均衡发展的教育。
成都七中秉承“开门教书、开门听课”的开放原则,与美国Jinks高中、Beaver中学等多所国外学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波士顿和法国巴黎的珍妮·曼努埃尔双语学校。每年组织师生参加国际交流访问200余次。
不仅如此,学校国际部开设中美双文凭课程,以及海外大学本科衔接课程、学分转移课程等,迄今已输出优秀学生2000余名。
正如易国栋校长所说:“七中人始终走在教育兴国的道路上”。
红星新闻记者 徐文(供图 成都七中)
编辑关莉
词汇表:
拉马努金奖:拉马努金奖以才华横溢的印度数学家拉马努金命名。该奖项由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印度科技部和国际数学联盟联合颁发。每年12月31日颁发给45岁以下的人士。来自发展中国家做出杰出科学研究的年轻数学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1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