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份榜单中,我们将盘点一下职业生涯大部分时间都穿着 10 号球衣的最佳球员,无论是俱乐部还是国家队。因此,克鲁伊夫并未出现在名单上,尽管他的才华足以为他赢得一席之地。
10.罗伯托·巴乔
职业生涯:1982-2004
在意甲还被称为“小世界杯”的时代,罗伯托·巴乔效力过多支意甲球队。让他脱颖而出的不仅仅是他独特的马尾辫发型,还有他在球场上的能力。许多人总是将这位意大利球星与 1994 年世界杯决赛中意大利队对阵巴西队的决定性点球失误联系在一起,但他的职业生涯远不止于此。巴乔,1993年金球奖得主,在22年的辉煌职业生涯中,随尤文图斯和AC米兰夺得意甲冠军。
9.鲁尼
职业生涯:2002-2021
鲁尼于2002年10月成名,当时他帮助埃弗顿队在对阵阿森纳队的比赛中攻入致胜一球,当时距离他17岁生日仅五天。然而,真正让鲁尼在欧洲成名的舞台是2004年的欧洲杯。他在欧洲杯上为英格兰队打进了四个进球。同年晚些时候,他转会至曼联。在曼联,鲁尼以253个进球成为队内最佳射手。在被哈里·凯恩超越之前,他仍然是英格兰进球最多的球员。
8.博格坎普
职业生涯:1986-2006
博格坎普出身于著名的阿贾克斯青训营。他的职业生涯始于这支荷兰豪门球队,后于1993年转会至国际米兰。但来自采用“全攻全守”战术的阿贾克斯,他很难适应意大利的足球风格。
1995年,博格坎普以750万英镑的转会费加盟阿森纳。但博格坎普花了一些时间才进入状态,他在阿森纳的前七场比赛中没有取得进球,这让一些媒体质疑他是否会成为一个失败者。他在代表阿森纳出场的第八次对阵南安普顿的比赛中梅开二度,并且再也没有回头。在枪手的11年里,博格坎普打进了120个进球,贡献了112次助攻。
7.罗纳尔迪尼奥
职业生涯:1998-2015
罗纳尔迪尼奥绝对是足球历史上最具娱乐性的球员之一。 2001年,这位巴西球星登陆欧洲,加盟巴黎圣日耳曼。效力两个赛季后,他于2003年转会到巴塞罗那。他在巴塞罗那度过了自己的巅峰时期,并帮助俱乐部在六年的干旱之后重新进入冠军争夺战。 2005年,巴萨夺得西甲联赛冠军,这是巴萨自1999年以来夺得的第一座冠军奖杯。2006年,他们再次夺得西甲联赛和欧冠冠军。
6.齐达内
职业生涯:1989-2006
齐达内在俱乐部生涯中并没有穿过10号球衣,但他在代表法国国家队时确实穿过过10号球衣。这位法国传奇人物于1998年获得金球奖,同年他带领法国国家队杀入世界杯,并在对阵巴西的决赛中攻入两球。他还在2002年欧冠决赛对阵勒沃库森的比赛中打进了欧冠历史上最著名的进球之一,帮助皇马2-1击败勒沃库森。
5.费伦茨·普斯卡什
职业生涯:1943-1966
费伦茨·普斯卡什是足球历史上最好的前锋之一,他在皇家马德里与迪斯蒂法诺组成了轰动的锋线二人组。普斯卡什整个职业生涯都保持着非常高的进球效率,仅仅在528场比赛中就打进了512个进球。由于他作为球员的传奇表现,国际足联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奖项——年度最佳射手普斯卡什奖。普斯卡什不仅随俱乐部赢得了无数重大荣誉,而且还是1954年世界杯亚军匈牙利队的成员。普斯卡什是他这一代最伟大的球员之一。
4. 米歇尔·普拉蒂尼
职业生涯:1972-1987
米歇尔·普拉蒂尼为后代法国球员树立了标杆。齐达内的情况就是如此。两人职业生涯相似,都曾担任过法国队队长,都效力于尤文图斯。
1984年欧洲杯,法国国家队队长5场比赛打进9球,率领法国队首次捧起国际冠军奖杯。 1986年,正值职业生涯巅峰的普拉蒂尼带领法国队获得世界杯季军。要知道当时的法国队并不是世界上的强队,直到在普拉蒂尼的带领下才崛起。普拉蒂尼是法国国家队历史上的最佳射手,直到2007年他的41个进球的纪录被蒂埃里·亨利打破。
3.马拉多纳
职业生涯:1976-1997
马拉多纳是足球界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最著名的是他在1986年世界杯对阵英格兰时争议性的“上帝之手”进球,仅仅四分钟后他就打进了连续超越五名球员的“世纪进球”。
2.梅西
职业生涯:2004年至今
多年来,关于梅西和C罗谁更优秀的争论从未停止过。由于C罗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穿着7号球衣,所以我们不必在这里讨论。作为历史上最全面的足球运动员之一,梅西不仅拥有惊人的进球能力,他的传球视野和准确性也是一流的。如今,梅西几乎赢得了足坛的所有奖项,其中包括八次金球奖两项大奖,在足球领域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
1.贝利
在梅罗之战之前,还有贝利与马拉多纳之战。巴西足球是天赋和成功的代名词——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贝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