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国产业网记者 刘冰
近日,北京市民在亮马河参加水上运动。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7月以来,全国多地开启“烧烤模式”,尤其是华北地区,已连续多日出现高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参加运动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方法,往往很容易造成身体损伤甚至严重后果。
为此,《工人日报》记者近日走访运动医学专家及相关业内人士,了解炎热天气运动中容易发生的各种意外伤害和疾病。业内专家表示,通过采取防护措施、控制运动量、及时补充水分,炎热夏季科学健身可以有效避免运动损伤。
高温运动时要小心
近期,北京炎热天气持续,但不少市民仍然坚持锻炼身体。家住朝阳区的邵女士告诉记者,她最近一直在跑步,抱着“夏天出汗多,健身可以帮助你更快减脂”的想法。然而,上周晚上跑步时,我出现了呕吐、头晕等症状。我一度晕倒,最后在同事的帮助下冷敷才缓解。
对此,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大辉告诉记者,在高温运动引起的病变中,最常见的就是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无法有效散热,导致体温升高过快,导致头痛、恶心、呕吐、暂时失去意识等症状。”
王大辉表示,热痉挛、中暑比普通中暑更为严重。热痉挛是由高强度运动或体力耗尽引起的疼痛性肌肉痉挛。 “导致运动员肌肉痉挛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脱水、微量元素(如钠和钾)的流失、极端的环境条件和神经疲劳。”中暑是一种以高烧、意识障碍为特征的严重急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此外,上海浦南医院医师吴红亮介绍,高温下运动对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都有一定影响。 “大量出汗,氯离子流失,胃液酸度降低,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高温下运动,会使小肠运动减慢,引发其他胃肠道疾病。”
为了避免上述病理变化,相关专家提醒,夏季高温下运动时,应注意科学防护和运动康复方法。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降温散热。如果严重,要及时就医。
区分室内和室外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随着近期炎热天气的持续,不少健身爱好者在参加体育锻炼时更喜欢在室内使用各种健身器材进行锻炼。不过,仍然有一些人热衷于户外跑步、骑自行车等。球类运动等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韩震认为,高温下户外时应避免中午剧烈运动,运动时需要一定的防晒措施。 “当室外温度超过35℃,特别是湿度较大时,避免长时间剧烈运动,如长跑、踢足球等。阳光特别强烈时也应减少户外运动,尽量减少户外运动。”避免阳光直射头部,最好在清晨或天气凉爽的晚上在户外锻炼。”
王大辉告诉记者,室外运动温度较高,人们对身体的变化更敏感,但在室内运动时往往被忽视。进行室内健身时,应注意空调的温度和湿度。一般建议在22-24摄氏度之间,并保持适当的湿度,以提供舒适的运动环境。 “如果气温太低,一旦运动结束进入室外高温环境,就容易引发感冒、痢疾等疾病。在没有空调的房间里,需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良好。”您可以通过打开窗户或使用风扇来增加空气流通。”
冬季运动国家队体能教练郭勇建议,天气炎热时,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散步、健身操、瑜伽等,减少体能消耗。 “高温时,可以多考虑室内项目,但一定要避免室温过低和运动强度过高。”
科学的健身秘诀
面对炎热天气与体育锻炼的矛盾,是否有更科学合理的健身方法和指导,既能达到健身效果,又能有效避免高温带来的运动风险呢?答案是肯定的。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关节镜与运动医学中心副主任吴鹏认为,高温下要实现科学健身,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适当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选择透气、吸汗性能好的速干运动服和鞋袜,使身体更好地散热排汗;炎热天气运动时要充分补充水分,特别是盐和电解质;运动时定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运动后立即吃冷饮或大量饮酒、冰饮、冷水浴等。
吴鹏还提醒健身人士,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热药对中暑患者过热无效,而且可能会加重肝脏损害或引起肾脏损害和消化道出血,因此不建议使用这些药物。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炎热天气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合理选择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器材,根据个人体质和环境条件进行。 “特别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更应该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合理适度的健身活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0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