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第一批公开名单有哪些?
厦门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体育场馆有序开放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各体育场馆:
3月24日起,我市体育场馆将分期、分批、分类逐步重新开放。首批重新开放的体育场馆主要是10个室外体育场馆。健身人员必须通过“爱运动”APP提前预约,方可进场锻炼。其他场馆重新开放时间以公告为准,未经公告的体育场馆不得擅自开放。
各开放体育场馆必须按照厦门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厦门市体育场馆重新开放指南》,严格执行各项要求和规定。
特此通知。
厦门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 年 3 月 20 日
首批开放体育场馆分布在岛内外,尽可能满足更多人的健身需求
首批恢复开放的体育场馆名单
▲点击查看大图
如上所述,健身人员必须预约才能进入场地锻炼。
如何预约?
第 1 步:在线注册
① 扫描上方二维码,下载“爱运动”APP,填写个人信息并登录。
② 点击首页“场地预订”,进入开放场地列表界面。
③ 选择健身场地、时间、项目,点击“立即预约”。注:若当天预订,当天即可使用。过期后您需要重新预订。
④预订成功后,您可以直接点击“查看订单”或进入“我的预订”查看电子入场券。
第 2 步:验证条目
使用APP中生成的电子入场券进行入场验证,在体育场馆入口处验证通过后进入场馆。
场馆逐步重新开放时,各单位、各体育场馆应该怎么做?
厦门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厦门市体育场馆重新开放指南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各体育场馆: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科学统筹的原则,为做好疫情防控和精准施策,稳妥有序推进全市体育场馆复工,加强行业疫情防控,做好复工后工作指导,严防聚集性风险,厦门市全民健身办公室领导小组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厦门市体育场馆重新开放指南》。请跟随他们。
各区各部门要主动关爱、服务各类体育场馆,积极稳妥推进体育场馆复工登记工作,督促指导体育场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全力做好体育场馆复工复工登记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
特此通知。
厦门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 年 3 月 20 日
哪些体育场馆可以开放、哪些暂时不能开放的标准是什么?开放场馆应做好哪些工作?这在《工作指引》中有详细解释。我们先来看几个关键点。
前往会场
1、室外场所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可以开放。
2、室内场馆按地区、项目有序开放。
3、密闭空间内的体育场馆暂时不能开放。
4、线下运动训练尚无法进行。
5、可以开业的场所也必须按照指引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进行监督检查。
对于健身人员
1. 入场需预约。对于首批开放的户外运动场地,必须先使用“爱运动”APP进行预约。验证成功后才可以进入。其他场馆预约方式以场馆公告为准。
2、仅限单人练习、单人操作。不允许进行对抗性训练比赛和高强度运动,不得共用同一器材。运动时戴口罩。
3、目前没有线下体育赛事可以参加。
指南全文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厦门市体育场馆重新开放的指导意见
1.开放场所
室内外运动场馆、健身房等各类运动场馆,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和各类商业体育场馆。线下体育训练活动继续暂停。
二、总体要求
(一)贯彻落实《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方案》的通知《推动服务业服务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厦委办[2020]14号)精神,各类体育场馆、经营单位要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建立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向区(开发区)复工登记。
(二)户外运动场所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可以开放。
(三)室内体育场馆按地区、项目有序开放。通风不良的室内游泳池、运动场馆或部分运动场馆开放在封闭场所或利用地下空间(如封闭式健身房、健身室、单车房、团体健身室、瑜伽馆、拳击馆、各种室内球场、淋浴间、桑拿、SPA等)暂不适宜开放。
(四)实行预约服务,引导健身人群分时段、分散锻炼,合理控制客流。除首批开放的户外运动场馆必须通过“爱运动”APP提前预约外,其他场馆均可通过网络、电话、微信、短信等渠道进行预约。鼓励使用“爱运动”APP进行统一安排,获得更多技术支持。
(五)各体育场馆经营单位要切实承担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强化防控工作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制定疫情防控预案和应急预案。要以单一经营场所(店面)为单位,指定专人全面负责,只保留单一出入口,确保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得到严格落实。
3. 预约流程
疫情期间,健身人员到体育场馆锻炼前必须按照相关要求提前预约。具体流程如下:
(一)网上报名。下载“爱运动”APP,填写个人信息并登录,点击首页“场地预订”,选择健身场地、时间、项目。预订成功后,您将收到电子入场券(可在“我的预订”中查看)。
(二)审核录入。凭APP中生成的电子入场券,在体育场馆入口处核验通过后入场。
四、平稳有序恢复开放
(一)准备工作
1.落实防控物资,配备充足的体温监测设备、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控物资,确保满足防控和开放需求。
二、按照本指引第二条“总体要求”,符合复工条件的体育场馆应当对场馆各区域进行防疫安全评估。一些不符合开放条件的区域、场馆或项目应暂时重新开放。
3、复工前,应通过在线培训等形式,对所有员工进行疫情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置流程等方面的认真培训,确保员工接受充分的岗前培训,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安全要求
1.暂停各类体育赛事、集体健身课、体育训练等线下人员聚集的活动。
2、告知并引导健身人员或等候人员保持1.5米以上安全距离。
3.各运动项目仅限个人练习,不进行对抗性训练比赛或高强度运动。
4、每台设备只能由一个人操作。多人不得共用同一设备。不允许多人共用场地。场地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米。
(3)通风条件
1、室内体育场馆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优先选择自然通风,并尽量打开门窗通风。
2、室内运动场馆原则上暂停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需要继续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采用新风运行(所有循环空气均为室外新风);第二,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系统,可以保证每个房间独立通风。
3、继续运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体育场馆必须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一是开启冷却塔、过滤器、过滤器、净化器、排风口、空气处理机组和设备或部件等表面冷却器、加热器(加湿器)和冷凝水盘应进行清洁、消毒或更换;其次,日常作业后应对空气和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四)客流控制
一、各类体育场馆除符合前款规定的安全要求外,每100平方米活动区域的人数密度应当控制在50人以下。体育场馆管理单位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和控制人数。
2、每隔一段时间对场所进行消毒、清洁。建议消毒清洁频率为每2至4小时一次。
3、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及时发布公告,明确开放时间、开放区域、服务项目、预约方式、顾客须知和疫情防控措施等,告知顾客并取得理解。疫情期间,视情况可能适当缩短开放和营业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消毒和清洁时间。
5、加强人员健康管理
(一)实行人员进出管理
1、体育场馆入口处应设置醒目的提示和基本防控系统标志,并公布当地疾控中心电话。加强出入口管理,严格对进入人员(包括员工、顾客、访客)实行测温管理。拒绝接受体温监测或体温异常者,将被拒绝入场。
2、通过APP预约方式登记顾客的健康状况信息,包括姓名、身体健康状况、进出时间、联系方式等。
(二)保障员工安全返岗
1、各体育场馆应安排符合复工条件的人员值班。
2、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开展日常体温监测和健康状况查询,并登记“一人一档”。
3、督促员工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工作时佩戴口罩、勤洗手、穿干净的工作服。每天下班前和下班后进行自我清洁和消毒。
(三)引导客户加强预防
1、告知顾客在场馆进行健身活动时需佩戴口罩。对不戴口罩、不摘口罩的人员要及时劝阻,必要时请其离开。如果顾客运动时口罩弄湿,提醒及时更换。
2、建议有条件的运动场馆提供75%不含酒精的洗手液,在使用器材前后进行双手消毒。与顾客直接接触的健身设施和器材、防护和穿戴设备、租赁设备、体育用品等应对每位顾客进行消毒。疫情期间,建议顾客自备球、球拍等运动器材。
3、安排员工加强场内巡查。如发现人员密集,应劝告及时疏散。
六、切实加强消毒管理
制定预防性消毒管理制度,成立专门消毒工作组和检查组,安排专人严格落实清洁、消毒和卫生管理。每次消毒均应详细记录。
七、严格执行应急预案
安排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应急工作,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场馆内发现疑似感染者,或者防疫部门收到确诊、疑似患者到场信息,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防控应急响应措施,并将报告报区体育部门。他们使用和接触的设施、设备、体育用品以及相关密切接触者也必须进行相应隔离,严格防止聚集性感染的发生。
八、监督检查全面落实
各级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地方管理职责和行业监管职责,积极稳妥推进体育场馆复工和备案工作,督促指导体育场馆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经确认复工的体育场馆要自觉配合体育部门及所属街道、镇及有关部门开展的监督检查工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切实承担起防疫主体责任。对未取得复工登记确认擅自开业、防控不力或者督促整改不力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责令停业整顿。
为什么没有完全开放呢?
目前厦门体育场馆开放采取“先室外、后室内”的有序开放策略,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输入性风险防控需要。当前,厦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向好,但全球疫情蔓延形势日益严峻。厦门作为著名侨乡、旅游城市、沿海城市和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存在输入性风险和不确定性。据统计,目前厦门机场入境人数位居全国第三,确诊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决不能放松,要坚决防范疫情反弹风险。结合厦门自身疫情防控实际,体育场馆开放必须分步骤、稳妥进行。
2、基于体育场馆疫情科学防控的需要。体育运动是强度较大的活动,而且大多是有氧运动。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会增加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率,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由于通风条件和场地大小的差异,室内场馆尤其是密闭的室内场馆的感染风险会比室外场馆更大。出于对群众身体健康和体育场馆科学防控的考虑,下一步封闭的健身场所将逐步开放。
3、先室内开放,再室内开放,有利于进一步总结经验,为后续全面开放做好充分准备。
各区要按照《工作指引》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要求,各场馆要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体育场馆有序开放。厦门市全民健身领导小组将对开幕进行监督检查。室内场馆暂不开放。困难是暂时的,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是长久的。希望广大市民和场馆经营者理解并支持我们的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9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