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在湖南省举行的一场少儿足球比赛的决赛中,由三名幼儿组成的省一队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了决赛的胜利。然而主办方公布的冠军却是没有进入决赛但网络点赞数最高的队伍。面对质疑,主办方表示,比赛将通过点赞数来决定最终冠军。 “这是为了淡化少儿足球的竞争力,我们不想说,孩子进球了,他就是第一。我们希望,即使他不进球,他也是第一。”会打球的孩子也可以参加。”
“淡化竞争力”的说辞听起来很美,但其中存在着巨大的逻辑陷阱:只要有“冠军”,就有“竞争力”。以点赞数决出冠军,只是将场内的“竞技性”转移到了场外,用成年人的“手指技术”代替了孩子们的“脚技术”。
真正的“淡化竞技性”是没有排名、没有冠军。但在“点赞”意味着“流量”意味着“兴趣”的场景下,主办方显然不愿意这么做。
可悲的是,直到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几位赢得比赛的孩子才知道“冠军”不属于他们,还在说“刻苦训练就是为了赢”。他们还不知道,规则不再强调“刻苦训练”和“获胜”,更不用说赛场上的“公平竞争”——这个看似“奇怪”的规则显然与足球无关。某物。
少儿足球场并不是一片净土。此前,多地曾发生过少儿足球比赛“假球”、“黑哨”事件。人为的违反规则,侵蚀了孩子们对足球世界的信心。但“点赞数决定冠军”依然刷新着人们的“三观”。它超越了“违反规则”。就足坛而言,直接拿出了“烂规则”,就像中国足坛的“抽签定冠军”,甚至“输球保级”一样——奇葩甚至丑闻都在由于规则“怪异”,他们可以让一切基于公平的努力瞬间消失。
“点赞数决定冠军”规则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集点赞”逻辑。这种逻辑不仅出现在足球场上,还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成为一种主导逻辑。
这就是“点赞数决定胜负”更具象征意义,也更可怕的地方。
使用社交媒体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弹窗中时不时会出现“求点赞”、“求投票”、“每天可以投票5次”等请求和提醒。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评价、评选、竞赛,让“点赞”、“拉票”成为“竞选”的常用手段;相应地,“点赞数”也成为了核心手段。评价标准——点赞数最高意味着你是“最美丽”、“最好”、“最聪明”、“最受欢迎”。至于你做了什么,也许并不重要。
“集点赞”原本是用来衡量“人气”的,似乎也符合互联网时代“流量至上”的特点——有流量就意味着有人气和美誉度,自然就会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这是很多人都相信的想法,聪明的商家不会放过盈利的机会。他们特别擅长将流量转化为利润,用利润捆绑“人气”。
于是,简单的“争人气”很快就变成了刻意的“拉人气”和“造人气”,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争人气”。甚至出现了“家长发2万元红包拉票,为孩子赢几块钱”的情况。 “十元奖”轶事。至于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作为“村民”的商人。随着“玩家”越战越勇,“庄家”赚到的流量就相当于真金白银。
但问题是,如果只是少数商家的炒作,这种“点赞热潮”如今已是普遍趋势。在社交媒体上,人们总是对“拉票”感到恼火,但一旦有“拉票”的需要,他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加入其中。很多时候,“集赞”已经成为人们不愿意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游戏规则。
一旦接受了这套新的游戏规则,就意味着暂时放弃一些原来的东西——比如足球比赛中的“技能”、“才艺比赛”中的“才艺”、各种选拔中的“才艺”比赛。 “公平竞争”、“实力说明一切”。相反,“集赞”强调网络资源、公关能力、运用非常规手段的能力,即使它们与真正的“才华”和“能力”无关——甚至背道而驰。
显然,放下那些东西,强调这些东西,很容易改变很多人的是非的评价标准,也很容易被各种不正常的因素绑架。
在“点赞数决定胜负”的新闻中,愤怒的孩子家长对着镜头说道:“点赞是什么?点赞就是网络投票,大家都可以用它来加票,进行操作。”这已经是成人世界中常见的游戏。
但孩子的世界,是不是太赤裸、太不堪了?
遗憾的是,在当今的互联网上,各种针对儿童的评测活动恰恰是“点赞热潮”的重灾区。正是在这个层面上,“点赞数决定冠军”事件才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我们不知道那些获胜但没有赢得冠军的孩子是否会对足球这项运动感到失望。这还不是最担心的事情。真正值得担心的是,这些刚刚开始长大的孩子会不会对这个社会感到失望,甚至不再相信公平正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8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