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美味又营养的饭菜会让孩子们感到更加快乐。
人民网贵阳7月2日电(孙元涛)饮食每周都在变化,每餐三菜一汤,每餐后一个水果,身体越来越好。走进贵州省长顺县四中,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教学楼,还有学生食堂。
一栋干净整洁的三层楼房,每层面积近2000平方米。这里,储藏室、操作间、餐厅等功能区科学齐全,电气设备一应俱全。厨师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准备午餐。两个小时后,全校学生都将在这里用餐。
“自从推出营养餐以来,没有一个学生在学校挨饿过,家长省了很多心,孩子们的营养也跟上了。”万宇校长说道。学校是长顺县最大的寄宿制初中,现有学生2773人,覆盖周边8个乡镇。过去,由于学生家庭经济背景不同,每个人的饭菜也不同。有的孩子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但现在,所有学生每天都能吃上热饭菜,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改善。情况正在好转。
长顺县四中的变化只是贵州众多农村学校的一个缩影。自2012年国家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贵州立足实际,累计投入167.69亿元,彻底解决了逾380万农村中小学生的午餐问题。全省87个县12000所学校。
均衡营养:从“吃得好”到“吃得健康”
“以前爸爸妈妈很忙,经常没时间做午饭,放学后我们就得吃前一天的剩菜。和现在不同,我们每天都能在学校吃到可口的饭菜。”说起学校里的营养午餐,县长田小学六年级学生惠水向美霞满脸幸福。
向美霞今年13岁,身高近1.5米,脸色红润带点婴儿肥,性格十分开朗。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向美霞家住长田乡桥东村,距离学校一公里。她的父母是农民,在附近的工厂工作。他们经常不能按时回家做饭。因此,冷餐和泡面常常成为她的“标配”午餐。由于身材娇小,向美霞7岁时才进入一年级。
这种变化从一年级就开始了。 2012年,长田小学作为全省试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向美霞成为第一批受益于营养改善计划的学生。从最初的牛奶+鸡蛋、面包+火腿,到现在的三菜一汤,每天都不一样,向美霞的身体也越来越好。
“惠水县营养餐的所有食材和每周菜谱均由县里统一分配、制定。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饭菜做得更美味,让学生喜欢吃。”长田小学飞副校长吴艳表示,为了让学生爱上吃营养午餐,学校每年不仅安排食堂工作人员去县城进行烹饪培训,还要求老师全程陪同膳食。随行老师负责收集并反馈学生的就餐意见,确保学生的4元补贴真的很值。
在长田小学的食品安全信息栏里,记者看到,学生每周的食谱计划和用餐状况都被详细记录。采访当天,记者现场体验了一顿学生营养餐,包括土豆烤牛肉、炒佛手瓜、番茄鸡蛋、黄瓜汤等。虽然都是简单的家常菜,但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学生不仅要吃得好、吃得饱,而且要吃得好、营养、均衡。”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邹连科表示,贵州省全面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不仅实现了“学校有食堂,人人有午饭”。高度重视学生营养健康,成立了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领导小组。与学生营养办公室合作,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食谱。同时,我们鼓励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动“4+x”,即每餐“三菜一汤”的基础上,添加水果、牛奶、和其他成分及时。 、牛羊肉、家禽、海鲜等食品供应,不断完善学生的食物结构,实现膳食科学、营养、均衡。
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健康知识和饮食习惯,结合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大力开展“勤奋、诚信、感恩、励志”教育,构建“食品帮助+精神鼓励+道德渗透+能力拓展“教育”体系。
全程监管:确保原料从田间到餐桌的安全可控
人们在工作,数字在转动,云在计算。在惠水县绿坎园学生营养餐食材集中配送中心,营养餐运营监控管理系统的数据正在实时跳动。屏幕上,农产品种植、粮食采收、检测、仓储、配送、食堂烹饪等情况一目了然。
“系统可以详细跟踪食材从种子到筷子的整个流程,实时监控每一个环节。”配送中心负责人蒋先勇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监控,不仅可以监控食材采购的数量、质量标准、加工过程,还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需求、包装、分拣、配送计划。合理,食品全程可追溯,确保食材安全放心。
据介绍,惠水县绿坎园学生营养餐食材集中配送中心主要负责贵阳市惠水县、罗甸县、观山湖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配送工作,日配送量为15吨。 ,涉及超过89,000名学生。
采购、生产、配送当天凌晨2点开始,上午10点前全部到达学校食堂。蒋先勇介绍,配送中心主要采用净菜配送模式。学校所有的食材都是在加工车间采购、分拣、加工、清洗、切割。完成后,直接送到学校。学校只需完成做饭和分餐,有效避免了部分学校面临的问题。食堂储存和加工条件不足可能造成食品原料二次污染,食品安全风险显着降低。
“自从从事这份工作以来,我的心一直在颤抖,不敢有丝毫懈怠。”蒋显勇表示,为确保食品安全零事故,公司不仅参与原料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在加工过程中也严格遵循管理标准。公司还建立了自检、送检、抽检三级检验机制,确保食品原料来源可追溯、生产可控、流通高效。
“在推广营养餐的过程中,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邹连科表示,为保障营养膳食安全,贵州因地制宜全面开展农村中小学校食堂建设,回收外部承包食堂3000余个,并全部进行信息化改造后,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它们就像“天上的眼睛”。通过远程实时监管,确保食品安全无盲区,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严格的流程管理,使贵州营养餐计划取得显著成效。据卫生部监测,2013年至2016年,贵州男学生平均身高增加0.3厘米,平均体重增加0.5公斤;女学生平均身高和体重分别增加1.4厘米和0.9公斤;贫血率、维生素缺乏率明显下降。孩子们身心更加健康,学习意愿显着增强,对确保“保学、控辍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贵州还在全省82个县9100个学前教育机构实施了农村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省、市(地)、县财政向66个贫困县发放营养餐补贴。资金7.31亿元,惠及75.53万名农村学龄前儿童。
校农融合:助力脱贫攻坚、共享“幸福”
营养餐给农村中小学生带来了健康和快乐,也给许多贫困户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以前,产品种出来后就得拿到市场上销售,产量高并不一定代表丰收。现在产品直接提供给学校,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销路了。” ”看着韭菜田长势喜人,贵州省黔西县玉多镇沾泥村村民王殿鹏欣喜若狂。
以前,王殿鹏种韭菜的土地几乎全部用来种植玉米,每亩产值不到1000元。 2016年,根据黔西县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玉垛镇开始发展韭菜、香葱等产业,产值比以往增长10倍以上,激励了村民奋发图强、谋发展。
但由于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农民只能为自己种植的产品寻找自己的市场。平时,他们每天采摘的新鲜蔬菜都会运到县城。此行路上至少需要2个小时。如果市场不好,他们可能卖不出去。 2018年3月,王殿鹏所在的农业产业合作社与当地一家负责学生营养餐的配送公司达成协议。生产的产品直接供应当地中小学,彻底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销售不稳定的问题。
在贵州省铜仁市,“校农一体化”助力精准扶贫行动也在展开。铜仁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霞表示,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过程中,当地教育部门优先采购深度贫困地区农产品,贫困村基于了解贫困村的数量。 2018年春季开学以来,累计资金1.24亿元,从贫困地区采购农产品1.8万吨,占食堂采购总量的55.4%。共有7420户农民参与生产,预计年人均收入增加4200元左右。
“全省每年有超过380万学生吃上营养餐,每年提供近30亿元的学生营养餐补贴。如果当地的贫困户得到保障,这个庞大稳定的消费市场将在产业扶贫中发挥重要作用。”优先”。邹连科坦言,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贵州省教育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校本教育”“关于‘三农融合’助力脱贫攻坚”的意见》,要求相关部门负责学生营养将学校农产品需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精准对接,以“学校+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框架,农民、合作社根据学校订单种植农产品。养殖后,公司集中采购配送给学校,实现了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保障学校食堂供应的“双赢”。
2017年秋季学期以来,贵州省各级学校食堂累计收购贫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24.49万吨,金额15.94亿元,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显着。收入增加,人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惠水县绿坎园学生营养餐食材集中配送中心营养餐运行监控管理系统。
惠水县学生营养餐食材集中配送中心正在进行肉类初加工。
惠水县绿坎园学生营养餐食材配送中心正在清洗、切割蔬菜。
惠水县长田小学的学生正在吃饭。
永田小学的食堂工作人员正在为孩子们补充饭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