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福州印尼侨领、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会长张锦雄接待了来自江西省赣州市的来访代表团。以“华侨”为“桥梁”,他领导下的印尼中华总商会自成立以来,业绩一如既往。充当印中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张锦雄是印尼华人社团领袖、印尼百家斯集团董事长。他的创业与奋斗故事励志而传奇。你不妨也来了解一下吧!
诚信无价,张锦雄赊购价值1万新元的货物
张锦雄(右)在家乡福州接受东南网采访
张锦雄,印尼华人知名领袖、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会会长、世界福州世艺联谊会永久名誉会长、印尼百嘉士集团董事长,1949年出生于丁宜市,北苏门答腊岛,印度尼西亚。祖籍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靖溪镇关中村。
福建江河浩瀚,哪里有海水,哪里就有福州人。多年来,无论是世界闽商大会,还是世界福州世易联谊会的活动,心系祖国、热爱家人的张锦雄都会出席并积极参与。
张锦雄的父亲早年跟随同乡离开闽侯南下,迁居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岛丁宜市。他靠一家小杂货店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家里的孩子中,张锦雄排行第二。他从小就聪明、稳重,深受父母和家人的喜爱。
华文教育是海外华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不灭之火。当他们在异国他乡艰难求存时,他们依靠中华文化长期影响形成的精神内核,演变成一股生机勃勃、不断成长的力量。 ,以其勤奋、踏实、顽强的行为和理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和那个时代的华二代一样,张锦雄从小就接受华文教育。然而1966年,印度尼西亚爆发了令人痛心的“排华运动”。当局关闭了所有华侨中小学,禁止华文教育和华文媒体。甚至连姓氏也被要求改为印度尼西亚名字。 17岁的张锦雄被迫辍学,走上了艰苦的打工谋生之路。
张锦雄等赴印尼参加公益活动
起初,张锦雄在定宜市一家五金公司当送货员。他每天都在风吹日晒,极其艰难。此后,他又到棉兰和雅加达工作,吃苦耐劳,工资微薄。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他睡在仓库里,常常被别人瞧不起。
经过十年的打工生活,张锦雄意识到“打工”二字没有成功的机会。只有创业,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今年7月,印尼中华总商会会长张锦雄在会见厦门海外联谊会来访代表团时,这样说,其实是对他家族故事的生动描述:“在近代史上, ,中国有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广东的孩子们到南阳谋生,白手起家,谱写了‘上南阳’的壮丽史诗。”
1974年,一个机会降临到张锦雄身上,这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自己创业的张锦雄苦于缺乏资金和商业渠道。他偶然结识了一位新加坡商人,他是在做报关行时认识的,开始销售从新加坡进口的日用品。
一开始,张锦雄因资金不足只能采购少量商品,一旦销售完成,他就会立即付款购买更多商品。一段时间后,新加坡商人得知张锦雄虽然手头钱不多,但人品优秀,诚实守信,于是决定给他货,信用额度为1万新元。从此,张锦雄依靠快速周转,生意迅速扩大,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印尼巴古斯集团董事长兼创始人张锦雄
张锦雄创办的印尼巴古斯集团最初只是一家只有四人的小型贸易公司。 50年来,张锦雄凭借自己的诚信,凭借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精神,建立了商誉。百嘉氏集团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已成为印尼乃至东南亚享有盛誉的跨国企业集团。
目前,张锦雄旗下的百佳士集团业务横跨家居百货、日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咖啡餐饮连锁、矿业、投资等多个领域,旗下拥有Bagus、Swallow、Kopitiam等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张锦雄的公司在家居防霉、除臭产品方面在印尼占据领先地位。
如果你对张锦雄创造的商业世界不太了解,不妨给你介绍一下他在中国投资的公司。例如,他在天津投资的天津远大日化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防霉防蛀产品、除湿机等日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外商独资公司。除臭剂、热贴剂以及家庭和个人消毒和灭菌。公司已在新三板挂牌。
另外,位于上海嘉定的上海鼎味食品有限公司于2001年6月投资兴建,是一家生产“鼎味”牌精制面条、特色面条和风味面条以及调味品、速食食品的企业。冷冻食品和其他产品。
不忘初心,张锦雄为印中交流合作“架起桥梁”
印尼福建社团联合会副会长张锦雄
张锦雄虽然出生在印尼,但从小就接受华文教育。父母经常向他灌输中国传统文化,介绍家乡福州、闽侯的风土人情。树虽高千尺,但不忘根。张锦雄曾告诉人们,从小他就对自己从未谋面的祖国、故乡福州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4年前COVID-19疫情爆发后,身在海外的张锦雄始终通过微信、网络关注家乡的防疫情况。当得知家乡急需口罩等医疗物资时,他迅速联系了印尼制药企业和制造企业。联系并购买了相关物资寄回家乡。此外,他还向家乡福建、北京等地捐赠防疫物资。
作为印尼著名企业家、知名侨领,张锦雄不仅担任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会长、世界福州世艺联谊会永久名誉会长,还担任印尼中华总商会副会长。印度尼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和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吉祥山基金会。协会会长,兼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海外顾问、福建师范大学印尼研究中心总顾问。
多年来,张锦雄热心公益事业,关爱社区。积极参加印尼华人华侨社团的活动。他以相关侨联平台为“桥梁”,积极促进印中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发展,推动印中关系发展。友好合作,造福两国人民。
张锦雄(左)接过吉慧琪(右)传递的印尼中华总商会会旗
1999年,张锦雄当选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吉祥山基金会主席。这个基金会相当于雅加达的“福州同乡会”。 2012年底,张锦雄接任世界福州十易协会会长。后来,他从另一位印尼著名华侨领袖吉慧琪手中接过了印尼中华总商会的旗帜,成为印尼中华总商会的总会会长。
张锦雄多年来关注华文教育,他所在的华人社团一直在推动后代去中国留学,毕业后返回印尼,使他们成为新一代印尼与印尼交流的“使者”。中国。
1970年代末,张锦雄参加“广交会”后,打开了一扇与祖国联系的窗口。随后,他又到天津、上海等地投资,也将经营版图拓展到了中国。
2013年,张锦雄等人(前左二)陪同印尼华人女部长冯蕙兰(前右)回家乡祭祖
值得一提的是,张锦雄还帮助印尼第一位入阁的华裔女部长冯蕙兰寻根。当年,冯蕙兰一直希望能在福州找到爷爷的家,也想回到家乡祭奠祖先。几经周折,张锦雄不仅联系上了在印尼的福州老乡,还联系了福州市相关部门和福州的朋友。历时2年多,终于找到了冯慧兰部长的祖籍——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西侧。花园村。
2013年11月,印尼旅游与创意经济部部长冯慧兰携家人首次回家乡祭祖寻根。当时,张锦雄也随行。西园村数百名吴氏族人身着盛装,列队街道欢迎返乡祭祖的人们。亲属。
当时,冯蕙兰部长一家在亲戚的带领下前往吴氏宗祠祭祖。她当时还表示,这是她第二次来福州,但与十年前“游客”的身份不同,这次她是“福州女儿”回国了。她说:“我的爷爷来自福州西园村,我很高兴今天终于回家了,回到了爷爷家。”
据家谱记载,冯蕙兰的祖父吴云玉,姓吴,是家中唯一的儿子。 20世纪30年代,他离开福州西园村前往印度尼西亚时年仅12岁。后来,吴云玉被一位名叫冯的华侨收养,改姓冯。她以给人理发为生,再也没有回到福州老家。冯惠兰的家人从祖父生前所说的“我是福州西园村的村长”中得知她的家乡是福州西园村。然而,由于与家乡吴姓亲戚失去联系,他们一直没能找到爷爷的家。
据悉,印尼首位华人女部长冯慧兰是吴(冯)云玉长子吴(冯)来金的女儿。除了请张锦雄帮忙寻根外,冯蕙兰还借助祖父的亲友和印尼万隆福州同乡会常任会长吴学轩夫妇帮助她寻根。据《福州晚报》报道,吴学轩夫妇于2012年帮冯慧兰找到了爷爷的祖籍,并陪同冯慧兰回家乡祭祖。据介绍,冯惠兰是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西园村吴氏第23代孙。她回家乡祭祖时,还与家乡宗族进行家谱对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