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3417
预计阅读时间:12 分钟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至于足球这项“世界第一运动”的起源,国际足联早已给出了答案——中国。
中国为何成为世界足球的发源地?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规则和足球俱乐部是什么?几千年来蹴鞠发生了哪些变化?蹴鞠所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何特点?成都体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博物馆馆长宋秀平近日接受中新网《东西问》专访对此做出解释。
访谈实录总结如下: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国际足联会认为“中国是足球的诞生地”?中国蹴鞠运动起源于何时?
宋秀平:虽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认为自己是世界足球的发源地,但2004年国际足联最终确定“中国是足球的发源地”。这与历史悠久、流传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体育蹴鞠是一致的。与余年密切相关。
学术界认为“蹴鞠”有三种起源说。一是训练理论。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经法·十六经·正乱》记载了黄帝战胜蚩尤的故事。书中提到,黄帝打败并俘获蚩尤后,为了鼓舞士气,“以弓填腹,使人坚守,击中多者,有赏”。因此,刘向在《别录》中说:“蹴鞠,相传是黄帝所制……故武人练武时,自知有才,皆以教习为乐”。
蹴鞠的起源也与祭祀有关。体育史专家唐昊研究甲骨文后,认为一篇甲骨文是“十个足球”的复杂文字,就像两个人争夺一个球,并得出“足球舞”的结论。始终是一种巫术仪式。”蹴鞠起源的博弈论主要与考古实践中发现的岩画、石球有关。
2004年,国际足联认定足球起源于中国,也是因为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虽然朝代更迭,但蹴鞠一直都有相应的记录,并且在两千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其比赛规则、技巧、场地、装备有,运动员、裁判员、竞赛制度等都已初步形成。除了文献资料外,我国还出土了大量与蹴鞠相关的文物,为研究不同历史时期蹴鞠的发展提供了详实的史料。
张朗蹴鞠图案瓷枕摄影
中新社记者:蹴鞠两千多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宋修平:中国古代蹴鞠运动最早记载于《战国策》、《史记》等文字记载中。 《战国策·齐策》记载:苏秦遣使到齐国,对齐宣王说:“临淄物产甚丰,其民皆奏豫、鼓、琴、筑、奏琴,斗鸡、走狗、六伯、踏鞠谁……”《史记·苏秦列传》里也有类似的记载。苏秦对齐宣王说:临淄城有七万户,百姓安康。他们的人都是“奏豫鼓瑟,弹琴楼,斗鸡走狗,六局戏鞠”。为了好玩。 《史记·扁鹊苍公列传》还记载,项楚虽病重,但不遵医嘱,继续外出蹴鞠,结果而死。
蹴鞠在汉代十分流行。汉代“球迷皇帝”刘邦即位后不久,就在宫中修建了足球场,称为“巨舆”,即塔巨一带。敦煌马圈湾风绥遗址西汉墓葬中出土了疑似蹴鞠的蹴鞠。
不过,汉代打的球是实心球。一种用羊毛纤维缠绕而成的弓,适合妇女在鼓乐的伴奏下,进行用脚、膝、肩、头等部位控球的技术表演。另一种外皮是用毛草制成的,更坚固,更有竞争力。后者可以用于军事训练。刘向《别录》记载:“塔举,兵力也。”
历史学家班固也将古代蹴鞠列为兵家之术。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将士缺乏粮食,或不能自立,但为治病,仍须游历各地,演蹴鞠”。由此可见,蹴鞠也是对士兵的一种训练。就是培养人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士兵之间的相互配合。
东晋南北朝时期,蹴鞠运动逐渐衰落,文献典籍中记载甚少。但到了唐代,“充气”蹴鞠开始出现,极大地增强了蹴鞠的乐趣,并带来了蹴鞠技术和规则的革命性变化。这种“充气”夹克由皮革制成,并使用猪或牛膀胱作为内衬,使其可以踢得更高。这就是王维《韩诗城东记事》中描写的“蹴鞠连飞鸟过,秋千竞出垂杨树”的景象。
唐代的蹴鞠球门立在两根三尺高的竹竿上。中间的球门被称为“风流眼”,所谓“网就是衡量球的球门”。汉代蹴鞠队每队有六名队员,唐代蹴鞠队员较多,每队有十二人或十六人。左右队以球衣颜色区分。唐代的蹴鞠与汉代相比,在身体对抗方面有很大的退步。军事训练的功能逐渐退居二线,但对射击精度和个人技术的要求更高。
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陈列的张朗古代蹴鞠“球门”照片
另外,女子蹴鞠是在唐代开始流行的。女子蹴鞠的踢法不使用球门。他们能踢高球、耍花招,被称为“百大”。唐代康骈的《聚谈录》记载了一个女人和一个男孩在街上打球的故事。
宋代是中国古代蹴鞠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蹴鞠不仅在宫廷和民间广泛流行,规则成熟,而且出现了专业的宫廷队伍和社会蹴鞠团体。宋代礼仪规定,宫廷举行大型喜庆宴会时,必须有蹴鞠表演。宋代也有靠蹴鞠技艺谋生的蹴鞠艺人。
近日,四川博物院举办的“高山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专门展出北宋蹴鞠相关文物。高俅曾为苏轼当侍郎,是一位蹴鞠高手。 《水浒传》描述高俅为宋徽宗踢球时,“气球像脂肪胶一样粘在他的身上”。这是指使用不同组的头、肩、背、胸、膝、腿、脚等的踢球技巧,使球整天不落下。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已经从精准的射门发展到了灵巧、控球的技巧。
火炬童子雕像(宋代) 摄影:张朗
明代蹴鞠的方法仍继承宋代,有单球比赛和无球“白球”两大类。但随着公民阶层逐渐成为蹴鞠运动的主体,踢法简单、场地要求低、娱乐价值高、适合民间庭院和街道的“百打”开始流行起来,成为蹴鞠运动的主要形式。明代蹴鞠的形式。
清代,蹴鞠随着统治阶级文化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化而衰落。清代中叶以后,有关蹴鞠的记载几乎消失,反映出这项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古老运动逐渐衰落。
中新社记者: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规则是谁制定的?第一个足球俱乐部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宋修平:东汉李友的《巨成名》被现代学者认为是世界上最早论述“足球规则”的著作。 《蹴鞠名》虽然只有48个字,但却简洁地描述了蹴鞠运动对比赛器材、场地形状、比赛规则、运动员、裁判员的基本要求。
宋代蹴鞠的一个重要发展标志是在汴京、临安等大城市出现了类似现代体育俱乐部的体育组织——气云社,又名元社,是中国最早的“足球俱乐部”甚至世界。
张朗拍摄成都体育学院修复后的“气云社”蹴鞠场景
当时有句话叫“不入完美社会,老了不红”。宋代的齐云社并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只要喜欢踢球,遵守《齐云社规矩》,都可以加入。如果你是宋朝非常时尚的人,那么你一定是气韵社的一员。
北宋开封府也有北宋皇家球楼军。苏恕和孟轩都是非常有名的丸子头。同时期的吕豹、张俊、李政是南宋临安皇家造球军的首领。民间也有像如今的梅西、C罗这样非常出名的球星,比如范老二、黄如意等。
宋代曾有一项类似于今天足球锦标赛的活动,称为“山赛”,用于选拔当时蹴鞠技艺最高超的选手,在每年祭祀时举行。如果通过比赛,选手还将获得证书。
宋代的蹴鞠有很多规矩。其中,无论是拜弟子还是比武,都必须先拜始祖——清源妙道真君,俗称二郎神。中国古代并无二郎神会蹴鞠的记载,因此有研究者推测,蹴鞠技艺可能千变万化,就像二郎神能见六方、闻四方,因此被视为始祖。 。
中新社记者:蹴鞠所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何特点?
宋秀平:虽然“体育”、“竞技”、“竞技”等词语来自现代西方,但作为人类追求进取、朝气、健康、娱乐、积极的生活方式,体育文化已经贯穿了人类悠久的历史。中华民族。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态,包括中国传统体育精神、体育思想、体育道德和实践方法等。它也是世界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精彩篇章。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形成的体育文化相对应。它产生并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之中,有自己的形成发展渊源、思想文化基因、项目活动特征。 ,从而成为它自己的“传统”本质。在近代中国和现代文明的背景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统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和现代文明的要求进行了重构,从而具备了“现代性”并成为核心。中国现代体育。有机成分。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体实践行为的背后,有特定的思想、精神、理论作为基础和支撑。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崇尚公平正义、礼节诚信,重视教书、和睦、谦让。例如,东汉李友的《巨成名》就强调“立长事,立太平,是一致的,不靠亲近,不靠疏远,不可有私心,平和而安定”。不要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他人,而是坚持计划。”明代《蹴鞠谱》有“十要”:“仁、信、诚、行、温、友、敬、谦、礼、灵”。总体而言,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非常重视教育和礼仪,注重非直接对抗和相对低强度的运动。这与古希腊体育和现代西方竞技体育有很大不同。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但历史上却有不同的实践和传承主体。蹴鞠、投壶、捶丸等是历史上汉族主要的体育活动;射柳是古代鲜卑、契丹、女真等游牧民族流行的体育活动。蒙古族盛行“蒙古三术”(骑马、摔跤、射箭)。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丙戏、布库是满族的传统民族体育运动。正是历史上各民族体育文化的创新、交流、融合,才构成了今天丰富灿烂的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超过)
受访者简介:
宋秀平,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中国武术研究院副院长,体育史研究所副所长,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馆长成都体育学院,主要从事体育历史、体育文化、博物馆理论研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学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体育文化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子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厅局级项目3项。作为完成者,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国家体育总局“十三五”、“十四五”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 “五年规划”体育宣传文化规划项目。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1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