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RET睿一德(ID:)”。
体力活力、优美体态已成为个人品牌的象征,健康生活理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据国家统计局预测,到2020年,国内体育消费总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4.35亿人。
新物种不断涌现,传统模式不断向前发展。我国健身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1、不同健身业态的特点
首先,现有的健身行业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传统健身房
有氧区、力量区、动感单车、淋浴区、前台区(一般是健身房的区域),场地面积约400-800平方米。
私人教室和练习课区面积约为200至500平方米。主要盈利点是瑜伽、普拉提等私教和一对一私教。
美容SPA区,面积80至100平方米。
休闲区占地约200至300平方米,主要包括冷餐、营养餐(蛋白粉等)、咖啡、茶室、饮料、服装、运动包等,占5利润的%。
2.新兴迷你健身房
主要包括:迷你健身仓、小型健身房和单人体操班工作室。
手机客户通过互联网在App客户端购买会员并在线预订课程。按课时收费和子卡/月卡收费是主要收费方式。
全天24小时开放,无限制使用。
使用智能手环链接APP和健身房。顾客携带智能手环,使用手环从门禁到使用健身器材、储物柜、淋浴等服务。同时,运动数据记录将传输至APP,形成数据库。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除了在线消费、预约等功能外,还将有用户运动数据、群体跑步等功能不断迭代。
AAP/线上线下同步记录顾客体质及健身频率,实时分析身体状况并推荐饮食。
智能硬件也将智能硬件与场馆结合起来,作为提升用户体验的新手段。
课程APP:开发团体课程、全方位工作室及记录客户健身足迹的APP
互联网互动:品牌微信公众号提供云端私教服务。如果您在线询问健身问题,云教练将为您解答。
APP社交文化:通过乐恋部落APP,利用直播效果,顾客可以与健身专家互动,实现锻炼和社交,让健身不再局限于健身场所,也能随时满足用户的健身需求和任何地方。
准确:在线开发的APP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定制,专人跟踪练习进度,实时调整健身课程。
专业:多位健身健身教练指定的全面课程内容。
2、国内健身行业的发展背景及现状
1、国家政策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健康服务业和体育健身产业发展,促进健身产业壮大。
2、健康意识的觉醒
2010年至2020年(预计),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大幅增加,人们的健身意识将被唤醒。
现代人非常注重健康管理。近年来,中国人民特别重视通过体育运动预防疾病。 2009年至2014年,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持续上升,达到近4亿人。庞大的健身人群未来将为健身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
3、业态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内健身行业发展迅速,年产值较高,增长较快。
随着我国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健身行业仍在以相当的速度发展。
健身俱乐部和会员总数逐年增加,增速呈上升趋势。
我国健身俱乐部数量自出现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然而,2011年至2013年期间,健身市场竞争加剧,引发了一波倒闭潮。增速变小甚至负增长。然而,近两年,随着健身风潮的兴起,参与健身人数的增长以及行业自身盈利模式的完善,健身俱乐部数量快速增长,整个行业已经开始显现出复苏的迹象。自2015年以来,俱乐部数量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
目前,商业健身房普遍采取会员收费制度,健身房会员总数与健身房收入密切相关。受健身俱乐部数量影响,会员数量在2011年至2013年间也呈现放缓趋势。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参与健身锻炼,会员数量大幅增长。
4、健身需求多样化
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对健身的需求不同:尼尔森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除了提高身体素质是共同原因外,70后、80后消费者更重视科学、系统的锻炼以及健身,可以有效缓解压力。预防运动损伤。 85后非常重视通过高效的运动内容设计来实现塑身效果。 90后将运动视为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在社交网络上通过发布运动照片和运动成绩来塑造自己的健康。图像。
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都面临着休闲时间短的困境。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约为2.55小时,不到发达国家的一半。休闲时间的缺乏意味着选择运动项目的空间较小,而球类运动对时间和同伴的要求也很严格。商业健身“边练边练”的运动模式更适合当下城市紧凑的居住条件。
5.有问题
与北美市场相比,我国健身行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市场相比,我国健身俱乐部和健身会员数量差距较大。北美有36,742家健身俱乐部,拥有5600万会员。如果按照总人口计算会员渗透率,北美健身俱乐部会员率达到15.8%。
健身观念和习惯尚未形成。国内的健身理念和习惯还处于建立过程中:北美崇尚健身文化,健身理念根深蒂固。美国家庭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运动被视为必修专业并受到重视,从而引发对运动的兴趣。它会持续一生;国内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学业负担重,缺乏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他们往往错过了掌握运动技能和培养运动兴趣的最佳时期,导致成年后忽视体育锻炼。
近年来,一方面,家长和学校开始重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锻炼,培养体育特长。另一方面,国外健身潮流蔓延到中国,带动成年人走进健身房,健身意识和习惯的培养方兴未艾。
国内健身费用比较高。从成本上来说,国内健身成本相对比美国要高。早在2015年,美国线下健身房市场规模就达到258亿元,拥有会员5531万。人均健身消费466元,占人均收入水平的比例不足1%。相应的,我国目前的商业健身房基本都是靠年卡销售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一张年卡的价格基本在5000元左右。美国的人均健身支出/人均收入较小,健身消费成本较低。
国内健身行业比较单一。从供给丰富程度来看,美国健身房行业业态更加丰富,吸引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目前国内健身房盈利模式单一,主流健身房均采用年费会员+私教模式,其客户群体多为一二线城市的高收入人群。水平上,服务内容同质化较为严重。
相比之下,美国的健身房包括面向普通阶层的平价连锁健身房(如 Planet Fitness)、面向中产阶级的高端连锁健身房(如 Life Time Fitness)以及面向职业运动员或对特定运动领域感兴趣的健身人士的小型健身工作室。例如,Soul Cycle丰富的业态吸引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进入健身房。
国内商业健身市场品牌分散,行业标准和门槛较低。
商业健身行业竞争壁垒小,市场品牌分散。健身行业不依赖上游设备供应商,资金投入金额可大可小。除了设备投资外,只需要合适的场地选择和员工。该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不断扩大的消费群体吸引了大量新进入者。
竞争者众多,导致国内商业健身市场品牌碎片化,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国内商业健身行业经历洗牌后,大型健身俱乐部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三、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方向
1、业态垂直升级
扩大MINI健身业态市场规模/加速传统健身房优胜劣汰。
优质品牌布局城市,提升三四线城市健身房整体品质。
更少但更好的健身器材/精细化的课程设置/精准的目标客群。
2、业态横向拓展
传统健身房业态较为复杂、跨界,多种业态满足健身人群的相关需求。
健身房越来越平台化,推出不同的课程和设备,满足不同人群健身、塑身、交友等的喜好;业务的受众范围逐渐扩大,健身房也逐渐从仅仅为健身爱好者服务,转变为满足各类人群不同需求的业务。商业业态;而业务则可以更好地实现客户群体的共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