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大学的一堂体育课开始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这堂体育课的名字叫《体质改善:运动与饮食》。 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后,短短一年多时间,该课程已成为学校的热门课程。即使再加一门课,很多学生仍然无法“上”这门课。
李珊珊是第一批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参加这门课程后,她减掉了 17 磅。一年多过去了,她减下来的体重基本上还没有恢复。作为一名美食爱好者,李珊珊认为“美食是一门艺术,可以表达人间言语无法表达的烟火”。学完这门课程后,她感叹减肥也能符合美食家的本质,没必要跟自己较劲。 。
《体质提升:运动与饮食》把教室“搬”到食堂,学生们正在计算常用食物的热量。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为学生提供系统化、个性化的减肥方案
作为吃货,北大农家食堂二楼的肉末米线、学武食堂的酸汤牛肉面、原燕南食堂的桂林米线都是李珊珊的最爱。在参加这门课程之前,李珊珊曾在网上寻找过一些减肥方法,“纯素减肥法”就是其中之一。在使用这种减肥方法期间,李珊珊消耗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减肥效果并不理想。
《体质改善:运动与饮食》课程让李珊珊远离了这些减肥误区。本课程分为理论讲座、运动训练和实践讨论三个部分。其中,理论讲座涵盖减肥原理、合理膳食与减脂饮食、科学健身与运动处方等关键知识点,由体育教研部助理教授张晓媛主讲。北京大学.
李珊珊表示,从长远来看,课程中的理论教学是让她受益最大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张晓媛会给出一个包含身高、年龄等因素的公式。根据公式,每个学生可以计算出减肥期间每日的推荐摄入量和原来的膳食热量摄入量。李珊珊的这两个数值分别是1239大卡和1800大卡。
以此热量值为参考,每个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饮食喜好选择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比例。李珊珊还记得,一开始她非常“有野心”,将卡路里摄入目标定为最低值,但这相当于突然减少了餐食量的1/3,“非常痛苦”。之后她将摄入量调整到1500-1600大卡,最后慢慢减至1239大卡。
张晓媛将带着学生去食堂计算常见食物的热量,将“卡路里”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该链接最初位于课程的后半部分。由于同学们反应良好,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调整到了上半学期。 “我也在不断完善课程安排。”张晓媛说道。
除了饮食计划外,这堂课还为学生设计了个性化的运动计划。李珊珊一开始选择了跑步,但这对她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经过老师的指导,李珊珊的锻炼方式改为慢爬,也能达到预期的燃脂效果。 “我觉得我马上就能坚持下去。”
根据课程内容,《体质改善:运动与饮食》建议体重指数(BMI)为25kg/m2的学生参加该课程。大三的张家齐就是这门课程的“目标群体”。当他参加这门课程时,他的体重指数达到了34kg/m2。对于他这样体重较重的人来说,教练提供的锻炼项目也是攀爬,以减少对膝盖的伤害。另外,老师并没有建议张嘉琪选择推杠铃等比较激进的运动器材,而是选择低拉训练器、直臂扩胸训练器等基础器材。
学生接受的运动指导是由专业体育老师在体育馆等体育场馆现场进行的。本课程是北京大学体育教研室第一门由不同专业教师完成的课程。
据已完成课程的学生统计,三分之一的学生体重减轻了5%以上,一半的学生腰围减少了5厘米以上,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锻炼和健康饮食。李珊珊说,她最大的收获是养成了健康饮食和运动的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她的专注力和自我注意力也得到了提高。
学生们正在上一门专门的引体向上课程“体质改善:运动与饮食”。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团体监督为持续减肥提供动力
谈及开设这门课程的初衷,张晓媛表示,目前大学生身体健康检测情况并不乐观。张家齐是一名来自北京的学生。上大学之前,初中和高中的体育课帮助他控制了体重。进入大学后,张家齐大一、大二都没有选修体育课。加之学业压力大,她体重增加了10多斤。
目前,国家对大学生身体健康检测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北京大学最新政策是,2022届及以后的学生体能测试不合格,将无法获得毕业证书。张晓媛说,体能测试不及格的学生中,约有70%属于超重或肥胖,进而影响了很多身体健康成绩。
作为一名患有肥胖症的学生,张嘉琪之前也尝试过减肥,但因为没有人监督,所以基本上很难坚持下去。坚持困难是大多数减肥者面临的难题。张晓媛一直在做超重和肥胖人群的研究,非常清楚减肥人群的诉求。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张晓媛不仅安排大班组定期监督和鼓励学生,还要求学生根据个人减肥习惯组成5-6人的小组。
在张家齐的小组里,大家约定每天把午餐和晚餐的减脂餐送到小组里。一些小组成员会分享美味的低脂食谱和学校周围的“轻食”餐厅。团体给了张家齐减肥的巨大动力。张家齐一直喜欢吃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当他第一次开始戒掉这些饮食时,他经历了一个相当痛苦的阶段。正是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让他坚持了下来。
现在,张家齐很少吃高脂肪、高糖的食物。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已经融入了他的生活。课程结束后,张嘉琪的BMI从开始时的34kg/m2下降到了31kg/m2。随着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张家齐这个学期又瘦了6斤。
侯晓阳的群里还规定,如果当天运动量不达标,或者没有在群里发布减肥餐,就要在群里接受“惩罚”。除了“惩罚”之外,还有“奖励”机制。有些坚持一周完美打卡的同学会奖励自己一杯奶茶。
除了小组监督之外,课程本身也为这些想要减肥的学生提供了激励机制。本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出勤率、体能测试结果、体能改善/身体成分改善等。在课程开始时,每个学生都会制定饮食和运动计划。学期期间的落实情况也会纳入考核,减肥效果只占考核的一部分。不过如果效果提升的好的话,还会有一定的加分。
侯晓阳最后一门课得了91分。本次课程预体检时,他还没有减肥,体检成绩只有59分。不过,由于他减掉了30磅并获得了加分,因此他在这门课程中的最终成绩也比较令人满意。侯晓阳说:“我不仅体重减轻了,而且成绩也提高了,我很高兴。”
张嘉琪觉得,这门课程和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他课程学完之后似乎就结束了,而这门课程结束后似乎才刚刚开始,因为在课程中养成的这些健康的生活习惯会永远持续下去, “以前,说白了,保持健康可以让你受益一生。”
其他学校可以复制吗?
4月3日,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介绍该课程的推送。点赞较多的评论包括“我们为什么不开设在线公开课呢?” “这是我最期待、最应该推广的体育课。” “我期待着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它。” “清华大学的学生可以选择跨校区吗?”……
也许很多同学因为想减肥而想上这门课程,但在采访中发现,真正达到减肥目标的同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减肥过程中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张晓媛表示,她开设这门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课程的最后一个重点是“健康”,与张晓媛的专业相关。张晓媛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院运动医学专业研究生。她的具体研究方向是运动营养。在此期间,她跟随导师到北大第三医院的减肥门诊就诊。她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运动科学下的运动营养学,将于2022年春季学期加入北京大学。张晓媛是北京大学体育教研室唯一一位具有运动医学背景的教师。
如果其他学校的体育系想要开设这样的课程,张晓媛认为,在科学健身的基础上,还需要增加营养相关的课程。毕竟减肥“三分靠练,七分靠吃”。
(应受访者要求,李珊珊、张嘉琪均为化名)
点击预约直播按钮↓↓↓
编辑丨林君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1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