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大学生青年亚文化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研究这些表现形式,我们可以解读大学生青年亚文化的特征,阐释大学生青年亚文化的特征,进而提出如何加强主流文化教育、影响大学校园的发展。亚文化来引导。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表达形式;主流文化
一、青年亚文化的产生及其特征
(一)亚文化的定义及特征
亚文化是西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引发了社会分工、收入水平、生活条件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思想领域,有些生活方式是不同的。主流文化群体中的人们根据其人际交往结构和生活方式特征,形成了相对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美国学者大卫·波彭诺(David Popenoe)撰写的权威教科书《社会学》对“亚文化”做出了如下定义:“从广义上讲,亚文化通常被定义为更广泛文化的一个子群体。该群体是否形成了包含亚文化某些特征的生活方式?”以及一些其他群体不包含的文化元素?”亚文化研究史专家、澳大利亚学者肯格尔德表示,在他主编的新版《亚文化读本》中,也对“亚文化”给出了类似的定义:“亚文化是指具有其独特性的一群人。兴趣和习惯,以及他们的身份?他们是因为所做的事情和地点而在某些方面不规范和/或边缘化的人?”[1]
从亚文化的概念来看,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应或反映某一群体生活方式的文化表现形式。亚文化也可以称为亚文化、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相对应,亚文化具有一定的反抗性和反叛性。
(二)青年亚文化的形成及特征
18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青年亚文化。当时,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一个“人民生活从未如此美好”的时代。亚文化是通过程式化和另类符号形成的。挑战主流文化从而建立身份的从属文化方式,如流氓Teddyboys、嬉皮士、ruddboys、mods、摇滚乐、流氓、光头党、朋克等。各种青年亚文化有不同的音乐、时尚、舞蹈、语言等。 .,并以震撼的风格对主流社会产生强烈影响。 [2]
青年亚文化对应的是亚文化中的青年群体。青年亚文化群体兼具青年和亚文化的特征,形式新颖、制作原创、内容批判性。
2.当代大学生青年亚文化的表达
青年亚文化反映了青年群体有别于主流文化的生活方式、语言、交往、思维和消费方式。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表演群体以不同的方式表达青年亚文化,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他们自身的矛盾、孤独、寻求关注、冲突和反抗。
(一)从表达媒介视角看当代大学生青年亚文化表达
一、从互联网平台看青年亚文化的表现
互联网的普及带来了青年亚文化的扩张及其影响范围的扩大。年轻人利用网络向世界宣示自己的声音,吸引更多关注和更大影响力。对于年轻人来说,互联网意味着他们的自由。一个可以利用互联网作为媒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的地方。
青少年的生活和交流主要以互联网为媒介。 QQ、MSN等聊天工具,博客、微博、空间等表达自己声音的工具,人人网、开心学等交友工具,优酷、土豆等视频通讯工具。通过这些新网络媒体的流行和使用,青年亚文化已经出现。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自由化、娱乐化。
orz、冏、雷、表、酱子等聊天用语体现了青年亚文化群体的标新立异、非主流本质; “你爸爸是李刚”、“哥哥抽的不是烟,而是孤独”、“别羡慕姐姐,姐姐只是一个传奇”、“……你知道吗”、“我是来打酱油的”、“ “嫁了就嫁灰狼,做人就偷懒”等网络流行语体现了青年亚文化群体的自我认识和非主流自我表达。的QQ、MSN、人人网、开心网反映了青年亚文化群体渴望被关注的愿望;QQ、MSN、人人网、开心网的广泛使用,体现了青年亚文化群体希望与自己广泛互动的非主流交友方式《包子杀人案》《鸟笼山剿匪》《春节帝国》等短视频的大量点击反映了青年亚文化群体中的非主流自我表达方式,他们毫无顾忌,要求参加社交活动讨论自我表达。
网络媒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自拍文化、恶搞文化、网络流行语文化,体现了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以及青年亚文化群体之间对话语权的争夺。
2、从动漫流行语的角度看青年亚文化的表现
萝莉、异装、宅男、腐烂等动漫流行语反映了青少年亚文化群体的不同心理特征。 “Loli”是洛丽塔的缩写。动漫中的萝莉形象是一袭蕾丝裙,柔弱而纯真。萝莉反映了当代年轻人拒绝长大、承受更多压力、逃避责任、弥补不自信的心态。特征; “异装癖”是指具有女性形象的男性。动漫中的形象是拥有美丽女性外表的男性,而异装癖则体现了当代年轻人追求多元化、抵制单一、力求改变的心理特征; “宅”意味着独自一人、躲在家里,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回避人际交往、依赖网络、回避复杂关系的心理特征; “腐败”,意味着绝望,反映了当代年轻人自嘲、逃避压力、逃避责任的心理特征。
三、从网络消费习惯的角度看青年亚文化的表现
网络消费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主要消费方式。网上购买机票、服装、化妆品、数码产品、新奇特产品已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常态。网络消费体现了有别于传统消费方式的心理特征,如网络消费的自由性和自主性、网络消费产品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网络消费的便捷性和个性化等。
(二)从表演群体视角看当代大学生青少年亚文化表演
1.健康的亚文化群体。例如,通过网络媒体、动漫流行语、不同的交友方式,帮助当代年轻人应对社会环境和家庭造成的压力过大、孤独、焦虑、悲观、抑郁、犹豫等心理问题。环境,让他们能够绽放出年轻人应有的光芒。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
2、亚健康亚文化群体。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判断力和辨别能力较弱。如果缺乏引导或自我控制,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就会被放大,导致青少年依赖网络,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回避一切外界互动;或者由于缺乏引导或自我调节,动漫流行语中蕴含的负面心理因素被放大,导致青少年逃避责任、无法应对现实情况等,焦躁不安、追求刺激、自我中心主义。 。这些都是主流文化的弱化以及对年轻人的影响。对人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3、如何引导大学校园亚文化的发展方向?
大学校园亚文化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影响着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因此,如何积极引导大学校园亚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用开放的主流文化正面解读亚文化
主流文化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对待亚文化,将共性与个性统一起来。利用青年亚文化中出现的微博、人人交友、QQ聊天等方式引导学生强调自我、追求独立、展现个性。网络媒体的习惯使用已使其内化为大学生参与政治、体现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方式。行为守则。对于“房子”、“萝莉”等,要注重发挥引导的积极作用,弱化逃避责任、逃避现实的消极作用。对于亚文化中的亚健康文化或小众文化,不进行宣传,以避免其产生不良影响。
(二)创新主流文化弘扬方式,提高主流文化教育的针对性。
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他们追求平等对话,要求拥有话语权。因此,在传播主流文化时,应重点利用网络聊天工具或利用网络平台,让大学生关注主流文化,并通过对主流文化的讨论进行积极引导和教育,提高教育效果。注重生活化、生动化的教育方式。
参考
[1] 孟登英.浅析“亚文化”概念的形成历史[J].外国文学,2008(6).
[2] 胡江峰.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的生成脉络[J].青年研究,2007(1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1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