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教育厅印发《关于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
长时间在家生活后,学生的运动功能普遍下降。此外,受疫情影响,学生仍无法大规模或近距离聚集。请跟随山东教育出版社编辑看看,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对学校体育、训练等有何新要求……
政策解读
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的背景是什么?
突如其来的COVID-19疫情,迫使全省近2000万中小学生居家在线学习三个多月。他们普遍缺乏体育锻炼,有的体重增加、近视严重、身体素质较差。体力和运动技能下降,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学校体育工作积极有序开展,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免疫力,缓解心理焦虑,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健康素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和卫生习惯。对于确保学生安全、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考虑,我们印发了《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学校积极稳妥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政策解读
《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学校体育工作的通知》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本文件的印发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恢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顺利有序进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健康全面发展。二是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新时代学校体育的重要使命和目标是帮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完善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劳动。我们要求各地学校要结合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坚持体育与德育同向,形成协同效应。充分挖掘体育和学校体育教育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加强德育工作。以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不畏危险的先进事迹,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利用生动的体育人物和体育赛事,增强学生的斗志、规则意识、法律观念和家国情怀。
政策解读
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开展体育活动与正常情况下开展体育活动在具体要求上有何区别?
长时间在家生活后,学生的运动功能普遍下降。此外,受疫情影响,学生仍无法大规模或近距离聚集。因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条件下,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应有新的要求。
一是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返校初期,体育教学要遵循运动规律,合理控制运动负荷,以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逐步恢复学生的运动机能和基本运动能力,激发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运动的热情,确保既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振奋精神。坚决避免过早从事高强度、易集中、接触性运动,如中长跑、同场球类运动、高强度力量训练等。随着学生体能的恢复,在评价良好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体育课的强度和体力活动负荷。
二是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强化学校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指导学校做好体育教学工作。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学校要对体育教师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和技能培训。运动器材由专人管理,确保使用后消毒。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消毒、维护和管理,保持通风良好,确保安全运行。充分利用学校空间,为每个班级划分固定区域,错开体育课时间,让学生在户外加强体育锻炼。只要保持安全距离、通风条件良好,学生运动时无需佩戴口罩。
三是坚持创新原则。一要创新体育教学内容。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以培养学生健康意识、运动兴趣和健身习惯为目标,组织体育教师和体育科研人员开展体育教学研究,科学设置体育教学针对不同学校阶段和年级的教学内容。体育课堂教学应以基本身体素质、基本活动能力、基本运动技能为重点,合理设置基本体育知识和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组织开展一些低强度、分散的体育项目,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设置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课程和课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项目。二要改革体育教学和训练方式。鼓励实行小班教学,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的体育项目或教学内容。调整课堂组织形式,分组、分区,学生整体排队行进时,每个学生前后左右距离一般保持在1.5米。对学校运动队和体育特长学生,要分区域、分项目进行错峰训练和指导,避免分组训练,确保训练效果和安全。同时,要教育学生感到身体不适时主动报告情况。三要探索学校体育竞赛新模式。组织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创新研究,疫情防控期间,尽量避免举办人员聚集、项目集中、竞赛式竞赛等学校体育竞赛。鼓励开展错时、延时、持久的非聚集性学校体育竞赛,重点培养学生健康习惯、锻炼行为能力。
政策解读
为了避免运动损伤,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为了避免体育课和运动中发生意外伤害,学校除了坚持循序渐进、安全第一、创新体育教学的原则外,还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包括:制定运动风险管理制度和运动伤害事故处理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加强校医队伍建设,提高校医专业素质;组织体育师生开展急救知识学习和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培训;购买急救药品和自动体外除颤器,丰富校医院、医务室急救用品,增强应对运动风险的能力。
上课和训练时,体育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和身体状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停止运动并送医生检查。同时,要教育学生感到身体不适时主动报告情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6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