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健身行业第一大品牌Keep因被曝裁员200-300人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对此,Keep官方回应称,属于正常的人员优化。实际优化的人数是800人的10%-15%。这并非网上曝光的数字,符合公司正常经营情况。
一直备受关注的资本宠儿Keep如此大规模裁员,网上议论纷纷。用户、员工和媒体收到的评价褒贬不一:
我认为我们不应该过早下结论,也不应该过于悲观。
寒冷的冬天,大公司普遍裁员
大公司裁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可以说是近两年的主旋律。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日子不好过。
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是靠融资、烧钱来换取市场规模。结果,还没盈利,我们就遭遇了资本寒冬。资本投资项目变得理性保守,消费者开始降低消费水平。这对于尚未实现盈利的互联网企业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企业纷纷裁员。 6月拉勾网裁员200人,8月手机厂商美图裁员600多人,12月知乎裁员20%,京东裁掉10%副总裁以上高管,滴滴裁员2000人……
另一方面,本次Keep的裁员幅度仅为10-15%,并不算太多。只不过宣布裁员的那天是10月24日,也就是程序员节。就是技术人员被裁掉了,得罪了很多人。看来,选择一个好的裁员时机确实很重要。
今年的市场形势依然不太好。年底的两个月,大家都要做好过冬的准备。企业会不断裁员,Keep绝对不是唯一一家。
从行业角度来看,今年健身行业确实已经到了物竞天择的阶段。
今年上半年四五月,经营20多年的老牌健身品牌浩沙健身宣告破产。除了自身资金流问题外,也反映出整个线下健身行业的表现并不好。还有很多小品牌已经破产跑路。
不少从业者也向我们表示,健身行业正面临寒冬。
前段时间,一家我两三年前留下联系方式的健身房给我打电话,告诉我现在有优惠,五年卡只要3500元。一位行业负责人曾表示,当健身房开始打折销售长期年卡时,就意味着现金流出现困难,需要回笼资金。下一步恐怕就是逃跑了。
在资本寒冬和行业寒冬下,Keep裁员、优化团队也很正常。作为一家公司的老板,你的首要任务就是不让公司这艘大船沉没。
资本对于Keep的前景还是非常看好的。 2018年7月,Keep获得1.27亿美元D轮融资,由高盛领投,腾讯、纪源资本、晨兴资本、BAI等跟投,创下行业单笔最大融资纪录。
相反,我认为Keep对健身行业的贡献是相当显着的。
传统健身房一直负债累累
目前,健身行业最大的问题是高负债率带来的高风险。
传统健身房采用预付费模式,先收钱再提供服务。那个月我卖了很多会员卡和私人教练,收入看起来很高,但是后面还是要提供服务,提供服务是有成本的。这个费用不是在收款当月扣除的,而是在后期累计的。一旦后期行情不好,办卡、购买私教的人就少了,月收入就会减少。不过,过去积累的会员卡和私教还是要做的。如果扣除这笔费用,可能一个月就够了。丢了钱。
因此,为了增加现金流,健身房要么宣传卖点,要么寻找新地点开新店,靠新店每年的会员费来弥补。这样一来,即使某个门店的业绩不是很好,仍然可以依靠业绩好的门店来弥补。
但如果整体市场形势不好,一旦崩盘,筹集不到钱,一切就都完了。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为了保证现金流,健身房会把教练的销售能力放在第一位,销售提成会非常高。教练卖课赚了很多钱,但他们当然不愿意花精力提供良好的服务。这让传统健身房挨骂。百度、美团搜索。没有一家健身房能做到如此低的差评率。我曾经计算过,十个百分点以上的差评率就算好的了。
到了2015年左右,Keep、热健身、即时运动、超级猩猩、乐客健身等一系列新型健身公司的崛起,让传统健身房意识到了危机,被迫进行改革。
Keep等互联网健身如何推动行业变革?
让我们将健身用户分为不同的阶段。
健身用户从新手到老手都有不同的训练阶段。前期,他通过一些简单的动作、健美操和舞蹈来培养自己的健身爱好。中期他会开始差异化训练,针对不同的肌群。这个时候,他需要聘请一名私人教练。教;等你熟练了之后,你就可以自己练习了。如果你想突破到更高的水平,你可能需要聘请私人教练。这时候就需要你制定计划并协助训练。但绝大多数人达不到高层次。
传统健身房主要针对中期用户,依靠他们购买私教课程。早期用户的消费主要是年卡会员,健身房通常有免费的舞蹈和瑜伽课程。这些都是为了吸引早期用户,从中赚不到多少钱。但你必须让他们进入健身房才能将他们转化为中期用户。后来的用户对健身房来说是一种负担,因为他们不买私人教练,经常来锻炼和洗澡。他们只能花一两千才能办一张年卡,所以健身房正在赔钱。
继续进入这个市场,针对健身新手和新手用户。拿走之后,健身房就失去了早期的用户,想要将他们转化为销售私教课程自然就困难多了。因此,不少从业者并不看好Keep、超级猩猩、Lox等新公司。
虽然一些早期用户被健身房断绝,赚钱变得困难,但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前面说过,健身房的发展存在很大的缺陷。高债务带来高风险和差的用户体验。只有推动他们的改革,行业才能变得更好。这也可以算是keepers对行业的贡献。
目前,Keep、Instant Fitness、超级猩猩等都没有足够强大的服务来满足中期用户。早期用户过渡到中期用户并需要私人训练服务后,他们仍然会去传统健身房。不得不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传统健身房在私教领域依然具有较强的优势。
这是keep的第二个贡献。他们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教育用户,让更多的健身新手入门,这对整个健身行业都是有利的。当然,这些新用户主要去的都是服务好、口碑好的健身房。他们懂得健身,不容易被愚弄。那些竞争力差的健身房将无法依靠利用信息不对称、恐吓用户的传统销售方式。
事实上,随着这些年的发展,健身行业也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健身教练为例。以前,只要你身体好,有一些肌肉,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教练。一些用户也遵循这个方向并变得笨重。很多女孩不喜欢肌肉发达的男人,也就是大块头的男人。
真正好的体型并不是健美方向训练的大块头,而是像彭于晏这样,有肉有线条,整体看起来很协调。如今,健身房里这种体型的教练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专业知识。未来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健身市场也会更加成熟。全民健身也是未来的趋势。
健身行业如何改变,没人有明确方向
传统健身房虽然有很多缺点,但业内没有人敢保证他们所做的事情一定有效。行业内不同品牌一直在探索。超级猩猩一开始是无人健身舱,后来改为集体健身班;乐客的月票、没有促销的小健身房、大量的ClassPass模仿者,都在创新。
持续入手健身内容,帮助不少新手用户成长。首先,它在内容上也做了很多创新。如今,Keep开发出的许多新商业模式都被业界效仿和模仿。
Keep创始人王宁表示,Keep正在围绕健身进行“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探索。
Keep确实在这些方向上做出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比如跑步机这种将课程与硬件相结合的模式,就被业内众多商家模仿,推动了健身器材的变革。基于家庭运动场景的动作评分,拓展了家庭运动场景,让运动随时随地变得可行。
近两年,keep已从单纯的线上平台拓展至智能硬件、线下场景、轻餐等领域。虽然可能没有被业界完全理解,但确实是从用户需求出发,真正做到了运动的“衣食住行”。
作为行业标杆企业,一举一动都很容易被放大到整个行业,这次裁员也是如此,显然有些极端。
目前,Keep等互联网健身公司给行业带来的变革是有目共睹的。他们教育市场、创新新的商业模式等,让整个行业朝着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但健身行业也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从业者共同努力去改变。
让我知道你正在“观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5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