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目标:完善标准提升品质,线上运动会吸引130万人参与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完备,质量显着提升。社会力量提供的普惠公共服务将有偿、价格实惠、质量有保障、监管安全。

    近日,一场“全民健身在线运动会”给很多人宅在家里带来了新的乐趣:在线参与活动,有跳绳、广播体操、毽子、乒乓球等45个运动项目可供选择,还有来自世界各地健身爱好的参与者一起“云端”竞技,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生活。截至5月17日,活动开展20天累计参与人数突破130万人次。

    把健身房搬到家里,把客厅变成运动场,“随时随地运动”的运动氛围体现了大众强烈的健身热情。随着“运动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公众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明确了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目标。到2025年,政府提供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完善,质量显着提升。社会力量提供的普惠公共服务将有偿、价格实惠、质量有保障、安全有保障、有监督。 “关键是要让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围绕人、跟随人,让群众成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定位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丽表示。

    眉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缓解供需矛盾

    优化资源布局

    几年前,北京西城区荣丰社区居民因健身问题发生纠纷。在这个常住人口13000多人的社区里,篮球场这个唯一的健身场地每天都在“超负荷”使用。离篮球场最近的居民在夜间受到噪音问题的困扰。后来,经过多次整修,居民楼附近的篮球场被拆除,改建为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类社区运动场地。免费向周边社区居民开放,健身场所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虽然城市居民缺乏日常锻炼的空间,但一些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的健身设施经常闲置。这种对比反映出全民健身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过去,健身资源供给主要按行政区划配置,与人口总量、结构和流动趋势不太适应。地区间、城市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与农村、不同类型城市之间。”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玉雄说。

    《意见》提出,“根据人口因素统筹资源配置”是让全民健身资源“跟着人走”、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人口定位器”的创新尝试,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学利认为:“围绕居住区常住人口数量配置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可以跟上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变化。统筹城乡发展,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

    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眉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随着人口向城市群、都市圈聚集,场馆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产品和服务的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然而,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却出现了常住人口外流的情况。这些地方往往具备发展户外运动的条件。结合不同地区特点,探索差异化的全民健身发展路径,成为地方政府配置全民健身资源的方向。

    在长三角地区,江、浙、沪三省市历时十多年,因地制宜打造一体化、联动的“体育圈”。上海的城市健身运动与江浙的山水体育运动打破地域限制,形成优势资源互补,带动了该地区的全民健身热潮。如今,这个“圈子”已经扩大到整个华东地区。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进程加快,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也在加速推进。国家体育总局集团司公共服务处处长赵爱国表示:“我们正在根据人口规模推动各地体育公园建设,新建住宅区室内人均建筑面积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1平方米或配备公共健身设施等室外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落实新政策。

    政府确保底线

    积极参与社会

    2011年以来,全民健身三个五年规划均包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表述。目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但发展不平衡、供给不足、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等问题仍然突出。

    在王雪莉看来,《意见》的出台,为新时代全民健身工作指明了方向。 《意见》提出的“更高层次”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利用群众体育及周边场馆设施;二是体现了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三是突出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 “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是满足现阶段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健身需求。政府是主要提供者,发挥着保基本、保底线的作用。全民健身非基本公共服务是为了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需求方面,政府是间接提供者,通过政策、机制、激励等引导社会和市场提供服务。”北京永怀体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兵说。

    人民体育馆在浙江省早已家喻户晓。温州市2017年开始探索的此类健身场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办体育,按照城市服务半径不超过1.5公里或服务常住人口不少于的标准进行规划2000人以上,农村常住人口不少于1500人。这些网站免费或低价向公众开放,深受当地人欢迎。

    截至2020年底,瑞安市已建成74家民用健身房。瑞安市体育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这些小而精的健身点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营方式,拥有独立的健身中心。由业主委员会管理。逐渐普及后,会通过星级评定的方式进行评定。以奖励代替补偿。 2021年3月,瑞安市统一为人民健身房指定场所的所有健身房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行保险保障,让群众锻炼更安心。

    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眉山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撑能力的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范围和内容逐步扩大,“上档次”标准也逐步完善。王兵表示:面向2035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的目标,全民健身的发展理念、体制机制、配套政策、财政投入、评价内容和方式要与时俱进、协调一致,逐步构建政府主导、部门主导、协会主办、市场参与的全民健身工作新格局。 ”

    深化运动与健康融合

    普及健身文化

    最近网络上流行一套简单易学的“毽子练习”。不仅有不少网友在线关注舞蹈,还吸引了不少知名运动员前来“打卡”。 “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周锻炼四次,通过锻炼来提高身体素质。”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市民于梅说。

    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实现全民健康的积极、有效、经济的手段。 2021年10月,上海启动探索体育促进健康新途径专项行动计划。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元新表示,与体医融合注重通过运动治病相比,体康融合融合了运动预防疾病的理念,将健康屏障向前推进。 。

    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抓手,深化体育与健康融合,有利于发挥体育部门和卫生部门资源的“1+1>2”效应。赵爱国举了一个例子。江苏、河北等地启动了体育促进健康中心建设,推动“运动是良药”理念的普及。目前,很多国家体质监测点都设在体育场馆内。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开展体育健康促进工作,将有助于这些监测点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场馆利用率。

    实现健身活动“主动、前端健康干预”,需要形成“人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普及科学的健身理念和知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山东省日照市组织全市体育场馆健身教练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利用体育场馆开展网上健身视频教学,鼓励群众持续锻炼身体。

    健身热潮的兴起,是推广健身文化的良好契机。 “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媒体和优秀运动员的引领作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健身文化,在线上开展健身教学,吸引更多人积极参与。”陈元新说道。

    针对《意见》中提出的“加强全民健身激励”,王兵建议,现有的激励方式可以进一步创新:“加强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奖励,特别是对直接参与全民健身的协会、俱乐部等。服务全民健身。大政府将加大购买服务投入力度,提供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让全民健身覆盖全民、服务全民。(人民日报)5月20日第15页。 202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4654.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