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李丹丹:从高级白领到蘑菇姑娘鹅司令,返乡创业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

    元宵节

    促销活动今日继续

    介绍年轻人回乡创业的故事

    他们,

    放弃大城市的白领工作

    毅然回乡

    带领村民

    创业致富

    为他们加油,为他们点赞!

    李丹丹

    从高级白领到“蘑菇姑娘”、“鹅司令”,汾阳女孩李丹丹回乡创业后,被村民赋予了新的绰号。

    李丹丹勇敢地放弃了高薪白领工作,回到家乡,用自己的知识和努力帮助村民改善家乡的面貌和生活水平。

    回乡创业的名人_回乡创业的事例_创业后回乡故事

    创业

    李丹丹今年30岁。烟台商学院毕业后,他在烟台一家韩资企业工作。虽然城市的生活美好而充实,但李丹丹时常想念家乡的亲人,想为家乡做点贡献。

    经过再三考虑,李丹丹于2012年放弃了工作,带着这几年积累的积蓄,从繁华的城市回到了家乡汾阳。

    经过半年多的实地考察,李丹丹选择了食用菌这一新兴产业。 “考虑到家乡的农村环境,我觉得种植食用菌有很多好处。”李丹丹表示,种植食用菌不仅可以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而且还可以利用农业废弃物种植食用菌。另外,种植的菌袋废弃物是优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另外,农村还有大量闲置窑洞,通过增设通风设备,可以完全重新利用。解决了场地要求,增加了农民收入。

    有了这个想法,李丹丹很快就付诸于实际行动。 2013年,她在汾阳市李家庄河底村成立了妙营源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她经营的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大学生+贫困户”模式,规模已达到年产香菇棒50万支。邦,年产蘑菇近150万斤。

    帮助

    2016年,经过多次考察和调查,李丹丹发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药用真菌——松茸。松茸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食用菌中的后起之秀。被誉为“真菌之王、蘑菇皇后”。但它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高。北方的气候和土壤质量是否适合该产品的生长将成为一个重大的研究问题。

    通过潜心研究和细致观察,李丹丹大胆引进外地原始种子进行种植,并选择了温室、林下、露天三种种植模式。选好地点后,从种植、培养菌种到收获,李丹丹亲力亲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的时间,林下种植红松茸的实验成功了。汾阳林下种植松茸的成功,在山西尚属首次,这也意味着在北方林中种植南品的可行性。

    2017年春季,林下种植的红松茸日产量达到数千公斤,年产值150万元。李丹丹算了一笔账,发现在林下种植松茸,每亩需要投资3000-5000元,每亩可产3000-8000公斤。按每公斤5元计算,每户种植松茸,每户可增加收入1万-1万元。 2万元,从而实现了周边农民脱贫的目标。

    “2018年春季,我计划推广松茸种植600亩,辐射到周边300户农户,每年可消化玉米芯1000吨,农作物秸秆2000吨。”李丹丹说道。

    如今,妙营源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给合作社社员和村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还将帮助汾阳及周边县市的20户贫困户脱贫。

    刘金晶

    她是一名留学归来的硕士生。她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国创业。她希望把在欧美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带回到中国的家乡。

    回乡创业的名人_创业后回乡故事_回乡创业的事例

    年仅27岁的刘锦晶已是六日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近年来,她致力于家乡文化旅游建设。

    大一就开始创业

    刘金晶1991年出生于山西省临汾市,虽是女孩,却从小就有一颗敢为人先的心。

    2009年,当她考入西安工业大学大一时,她有了一个想法。由于她是一名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她知道每年的12月都是各个艺术专业的艺术考试时间。作为一名播音主持艺术考生,她在面试时需要化妆。

    “他们需要食物、住房和化妆品。这是一个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想到这里,刘金静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创业之旅。

    前期,经过多次交涉,刘金静最终拿下了运城最大的两所培训学校学生的住宿和化妆服务,随后她在山西师范大学东门开设了“金豆化妆吧”。

    回乡创业的名人_回乡创业的事例_创业后回乡故事

    虽然很辛苦,但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生意蒸蒸日上。艺考的20天时间里,刘金晶就已经赚到了下一学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三年。

    学习创办公司

    2013年,刘金婧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该校研究生院,并选择服装商业作为研究生研究方向。

    开学后,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刘金晶还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各项科研项目。同时,她结合自身实际,创办了六日春商贸公司(六日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前身)。她利用业余时间奔波于广州、杭州,逛遍每一个服装批发市场、布艺辅料市场,记录下当季的流行色彩、款式、价格等。

    “研究生的创业生涯是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刘金晶说道。

    为了开阔视野,学习更先进的企业管理知识,刘金晶申请了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出国留学机会。

    但刘金晶放弃了在美国的工作机会,继续回国创业。 “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为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人才的引进有助于企业向前发展。”刘金晶说道。

    2013年9月,刘金婧凭借服装业务研究生专业创办了柳日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各类设计服务,包括展览设计服务、景观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等。

    近年来,她的公司为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创业提供了机会。与此同时,以刘金晶为核心的年轻团队为临汾地区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她的设计团队设计了135个以“瑶族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此外,刘金晶临汾地方特色艺术表演团成立,安排了多项弘扬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节目,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山西黄河文化、推动临汾市旅游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积极做志愿者

    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一员,作为红军第四代,她多次当过志愿者,到贫困山区支教,参加红色夏令营。

    2012年,她担任“火炬引领我前进”夏令营志愿者,并荣获“中国少先队英雄中队十佳志愿导师”荣誉称号。同时,她还组织和参与了许多捐赠活动。为尧都区何家庄东下庄村200多户居民送去了生活必需品;带领公司员工走访襄汾县贫困户;走访临汾市残疾人学校看望孩子们,并给孩子们送上了避暑被子、水杯等礼物。

    刘静的梦想是带领家乡的村民通过饲养乌骨鸡脱贫致富。

    刘静

    回乡创业的名人_回乡创业的事例_创业后回乡故事

    “今年10月,我们深加工的五味黑骨蛋将正式进入市场,这也将成为我国首个绿色有机乌骨蛋熟食产品。该项目的顺利建设,可带动五味黑骨蛋熟食产业的蓬勃发展。临汾和山西的乌骨鸡养殖业,也能带领更多农民走上致富之路。”90后女孩刘静是大宁市刘静农牧专业合作社的董事长。临汾市县人。

    2018年,刘景农牧专业合作社预计饲养乌骨鸡18万多只,日产鸡蛋9万枚。

    回乡创业养乌鸡

    大城市的繁华总是让人流连忘返,也吸引着来自小山村的刘静。然而,每当回到家乡,看到依然生活贫困的村民,刘静就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想法。 2010年,刘静从青岛大学毕业后,她下定决心要回家乡创业,帮助村民改善生活条件。

    回到家乡后,刘静无意中得知乌鸡产业在当地市场是空白。经查,2012年5月,刘井联合马新民、张新军、刘立生等151名村民成立了大宁县刘井农牧专业合作社,开始引进乌鸡品种。

    刘静介绍,合作社坚持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合作社的乌骨鸡全部饲养在果园和山坡上。生产的绿壳黑壳蛋是高维生素、高微量元素、高氨基酸、低胆固醇、低脂肪的天然滋补食品。具有滋阴补肾、行血行气的功能,具有强身健脑的作用,被誉为“鸡蛋中的人参”。

    “由于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养殖打破了自然格局,牲畜不再具有自然养殖的香味。我们的乌骨鸡是在果园山坡上饲养的,只吃玉米和冬虫夏草。正因为如此,我们的乌骨鸡是在果园山坡上饲养的,只吃玉米和冬虫夏草。”乌骨蛋无污染、无添加。”刘静说。

    目前,合作社的产品已注册“晶峰”商标,并统一产品包装。 “京丰”黑鸡蛋自上市以来一直供不应求。

    为了保证鸡蛋的新鲜度,刘京农牧专业合作社一直采取微商、电商、实体店三合一的营销策略,消除了传统行业的中间环节。所有鸡蛋均直接从养鸡场运出。到顾客手中。

    精准扶贫创新扶贫模式

    在此期间,刘静还带领合作社参加了山西农博会、北京优质年货节、山西省优质年货节等活动,并荣获畅销金银奖。

    2014年,合作社还被评为大宁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董事长刘静还荣获临汾市最美平阳花3月8日红旗手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合作社散养乌骨鸡养殖项目也成为大宁县精准扶贫帮助农民脱贫的项目。目前,合作社已帮扶大宁县定点扶贫户480户,累计饲养动物5.5万头。

    刘静介绍,合作社采取的方式是把乌骨鸡饲养到35天龄,免费分发给定点扶贫户,而农户只需缴纳15元押金。丝骨鸡饲养两年半后就被淘汰。农户还可以将淘汰的乌骨鸡返还给合作社,合作社将押金返还给农户。养殖户也可以选择利用淘汰的乌骨鸡和合作社更换新一批雏鸡,然后继续养殖。

    乌鸡苗养殖户只需饲养4个月左右,即可开始产蛋。在此期间,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疫苗防疫、消毒剂等。此外,合作社还负责回收鸡蛋,每个鸡蛋的费用为1-2元。

    “现在我们的帮农模式已经在忻州繁峙县吉义庄乡复制,带动102户农民养殖了2万只乌骨鸡。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更多贫困户早日脱贫。”柳静说道。

    郭若侨

    上海某电视台台长、临汾市委组织部部长、萧山村第一书记……这七年里,郭若桥的职业轨迹不断发生着变化。

    回乡创业的名人_创业后回乡故事_回乡创业的事例

    对于临汾市永和县七七里村的村民来说,郭若桥第一书记的到来,点亮了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光。因为郭若侨曾坚定地对他们说:“七七里脱贫之前,我不走!”

    提高对赤七里枣的认识

    回乡创业的名人_回乡创业的事例_创业后回乡故事

    28岁的郭若侨大学毕业后在上海电视台工作,但第二年他选择回到家乡,到临汾市委组织部工作。 2015年,他被任命为临汾市永和县七七里村第一书记,一年330天,一年365天,与村民在一起。

    “七七里是全市重点贫困村,要想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就必须破解‘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郭若侨说道。

    一到村里,郭若侨就开始四处走访。他了解到,由于缺水,地里种的玉米只有牛犊高,仅靠种粮很难保证温饱。但他发现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种植枣树。村里有枣树8万多棵。由于连年雨烂枣,价格低廉,2014年村民人均红枣纯正。收入只有一百多元。

    为了让村里的支柱产业红枣成为农民真正的摇钱树,2015年9月,郭若桥协助摄影家协会在七七里村举办了“魅力乾坤湾,七彩七七里”摄影活动。他还用自己的精神文明奖金在村里设立了枣基金,为有需要的枣农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

    2015年冬天,郭若桥带着村干部来到临汾市场,帮助村民销售红枣1万多公斤。他还设计了自己的红枣商标和包装,提高了七七里村红枣的知名度。

    在推广红枣的同时,郭若桥还与息县村第一书记杜凯群联手,开展“枣如你梨”活动。他们一起推广七七里村的红枣和息县的梨,开拓了七七的生意。李村红枣销售市场。

    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要彻底改变七七里落后落后的现状,必须充分利用黄河乾坤湾红枣树和旅游两大现有资源,用现代理念开发七七里。”郭若桥认为,要降低成本,要脱颖而出,必须搭上“互联网+”的快车。

    经过多方努力,郭若侨带着七七里的红枣作为奖品参加了2016年“特社会”杯首届“精准扶贫·影像中国手拉手”全国摄影展,并邀请了众多摄影师和游客来到七七里。奇奇里的枣树是现场采摘的,让奇奇里的红枣通过深圳电商平台“特社汇”和全国知名摄影师的镜头走向全国。

    对于郭若侨来说,这次活动最大的收获是一种新的营销思路:建立“全球枣园”红枣实验基地,通过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枣树的认领者。郭若桥表示,认养枣树是结合七七里实际情况开展的精准扶贫活动。申诉人缴纳相应金额,并将村委会编号登记在登记册上,并安排村民对枣树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当年红枣成熟时,通知索赔人前来采摘。 “目前已认领枣树近2000棵,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效益。”郭若桥说。

    为了进一步宣传《七七里》的美丽,郭若侨自掏腰包两万元,既写剧本又担任导演,拍摄了一部名为《黄河哪一段最神奇,乾坤湾七七里》的宣传片。 ”;为游客创造良好环境,郭若桥申报美丽乡村工程,投资改造32个窑洞,建设系列农家乐,并对村民进行统一培训,落实“五个一”服务理念,规范服务对于农民来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最重要的是改变村民观念,用科技、用互联网为村民路上提供‘导航仪’”脱贫攻坚,发展枣业和旅游业,带领群众创业致富。” 。今年8月,我的任期就满了,但在齐齐里脱贫之前我不会走。”郭若侨坚定地说。

    安志锐

    他遵循“地下支撑地面”、“黑色培育绿色”的思路,积极转型,以独特的经营理念,带领团队将新满园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打造成朔州市农业龙头企业。

    他就是朔州新满源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志锐,他凭借自己的创业经历和无私回报社会的高尚情怀,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和赞誉,成为青年创业者的典范。在不断加快企业自身发展、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同时,我们也在创造自己的生活。

    努力工作

    大学毕业后,安志瑞开始了他的外出打工生涯。但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决定回到家乡创业,追求自己的梦想。

    2009年,29岁的安志瑞选择了生猪养殖市场。他成立了朔州新满源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注册资金800万元,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

    他开始南巡,考察种猪养殖基地,寻找养猪科技人才,改变过去传统的养猪方式,确立现代化、规模化、科学化养殖的目标,并投入资金首期投资2400万元,打造优良猪种。养殖基地。

    目前,该基地已发展到年产种猪、商品猪1万多头,成为晋北最大的种猪基地。几年来,公司发展到年销售商品猪1.2万多头,实现利润600万元以上,市场供不应求。

    实现规模化养殖的安志瑞,投入巨资建设了150余座纯天然绿色蔬菜日光温室,将养猪场的猪粪全部用于沼气站规模化生产,推动多元化生产的蔬菜品种。 ,常年种植各种优质蔬菜供应市场。

    在建设蔬菜日光温室的同时,还建设了容量1500立方米的沼气站,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和附近农民家庭的能源需求,还可以提供优质的有机农产品。农村生态农业复合肥,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建设小康新农村和谐循环发展提供保障。

    在公司初期取得成功的同时,安志瑞将目光投向了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他在朔州市建造了海月山庄酒店,占地15000多平方米,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于一体;建设年处理原煤180万吨的洗煤厂;用一万头猪建造了一座高品质的高品质酒店。建成年屠宰20万头生猪的现代化环保屠宰基地——养殖基地;建成500亩绿色生态景观果园等,引领农民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回馈社会

    安志瑞认为,企业是社会企业。企业只有真正回报社会,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

    他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孩子。他深知“面朝黄土背天”农法的艰辛,也明白当今农民的生活水平亟待提高。

    “我是老家曹庄人,钱赚到哪儿就花到哪儿,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乡亲们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只有回馈平陆,我才能安心” ”。安志瑞表示,厂址最初选择在曹庄村附近,是为了解决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农民子女提供就业机会。现在,他已经安排了100多名当地人到公司工作。

    安志瑞在不断壮大公司的同时,也不忘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经过努力,他帮助解决了村里的劳动力分配问题。在关心村民的同时,他也热心公益事业。每逢过年过节,他都会给村民发放面粉、猪肉,还垫付全村的煤费、电费、水费。

    安志瑞说,一个人的财富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实在是微不足道。重要的是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这是真正体现自身价值的基础。公司还被朔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先进单位”。他个人还荣获山西省“五四青年蜕变”奖章和平鲁区先进工作奖。当选为朔州市平陆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点击链接,查看往年年轻人回乡创业的故事。

    - 结束 -

    山西青年原创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2346.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