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退役体操运动员吴柳芳擦边主播事件引发关注,探讨退役运动员待遇与职业规划

    近日,“退役女体操运动员变身副主播”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日有传言称,涉事者吴流芳与公开批评其行为的管辰辰分属于不同的MCN。考虑到两家MCN过去的互动,本次事件存在联合“剧本炒作”的可能性。

    由于吴流芳是退役运动员,国家体育总局体操管理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公开表示:“我们已经关注到这件事情了……领导还在研究如何处理和解决。”

    是因为性感八卦这样的八卦新闻本身就有人气,还是有“主谋”在暗中推波助澜?我们暂时不管,可以等有关部门查出来。笔者想借此机会谈谈退役运动员的待遇,进而探讨他们退役后如何合理利用冠军头衔谋生。

    与关辰辰师妹的争执引发关注后,吴流芳的账号短时间内粉丝数突破200万。目前,其账号已被禁止关注。

    ·退役运动员安置和再就业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死胡同依然存在。

    退役冠军成为“场边主播”。这一“转变”,再次让退役运动员的待遇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

    确实,退役运动员的待遇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从1932年刘长春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开始,中国现代体育的历史并不短。但相比之下,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和再就业是一项相对年轻的工作。这项工作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和非常具体的背景。

    195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了《关于选拔各类体育项目运动员进行集中训练的通知》。该通知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运动员职业化体系的建立。严格来说,这一时期的运动员属于政府行政机构的一部分,某种意义上属于公务员。因此,这一时期的运动员退役问题被视为体育系统内的人员转移问题,可以在系统内解决。

    举重大力士_大力士和举重冠军谁力气大_举重冠军算是大力士吗

    这一制度直到1963年颁布《运动队工作条例》后才发生改变。《条例》参考了退役军人安置的相关工作办法,将退役运动员的安置纳入了政策轨道。随后,在1965年《关于调整运动员处理工作的通知》中,对退役运动员的就业安置办法作出了专门规定。安排清晰、操作性强。这一时期退役运动员的待遇问题普遍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安排”色彩。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这种“安排式”的移民安置措施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因此,1980年,我国颁布了《关于优秀运动员选拔和分配等问题的联合通知》,调整提高了人员安置标准,打破了原来绝对平均主义的原则,解决了“吃大饭”的问题。在体育系统内配置人员时,“同一个大锅”。

    1986年,《运动员退役费实施办法》出台,再次采用类似军队退役的方式,通过一次性缴纳退役费的方式解决运动员退役结算问题。随着国家恢复高考,1987年颁布了《关于著名优秀运动员上大学有关事项的通知》,大大拓宽了运动员退役后的选择。总体而言,这一时期运动员的退役解决问题还处于紧急措施和社会措施并重的阶段。

    1993年,随着《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的出台,运动员退役解决问题开始驶入快车道。摆脱旧有的“组织安排”模式,转而采用市场和社会手段解决已成为政策共识。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正式实施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也进入了法制化阶段。

    1999年、2000年,我国先后发布了《关于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免试招收退役优秀运动员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院校招收退役优秀运动员有关问题的通知》。大学无需考试”。这非常重要。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状况大幅改善。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退役运动员的安置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的意见》的相关通知。 2003年,《退役运动员择业经济补偿办法》完善了多年来实行的一次性支付方式。退役费用办法进一步提高财政补贴标准。

    总体而言,我国退役运动员安置再就业起步较晚。直到2007年《运动员招募暂行办法》颁布,运动员退役制度才正式建立; 2008年,颁布“运动员保障专项财政基金”。 《管理办法》,正式使用专项资金保障运动员权益,让运动员从此有了“社会保障”。

    该通知下发十多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退役运动员安置和再就业的政策。例如,2007年出台《关于做好运动员转业过渡期工作的意见》、2010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护的指​​导意见》、201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护的指​​导意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护的指​​导意见》。 《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2020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发布;2016年以来,每年都会举办全国退役运动员技能大赛,培训课程涵盖从开网店到无人机飞行员,从中学教师到行政岗位。

    退役运动员指导学生进行曲棍球训练。资料图:半月潭

    从这个背景来看,我国在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和再就业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举重冠军算是大力士吗_举重大力士_大力士和举重冠军谁力气大

    但如果说我国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和再就业工作是完美无缺的,那显然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我国退役运动员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退休后的处境截然不同。其中有李宁、邓亚萍、刘国梁、姚明、郭晶晶等名人。也有很多人生活在尴尬和困苦之中。其中,偏差很难一言以蔽之。

    比如前段时间被传“奥运冠军沦为泳客”的前全国女子举重冠军邹春兰,在1993年退役前一共获得了9枚金牌,打破了全国纪录。但她退休后的生活却十分坎坷。 2001年她被诊断出体内激素严重失衡后,她没有了生活来源,只能打工治病。 2003年,她成为一名沐浴大师。

    例如,“体操运动员扒窃事件”中,前男体操运动员张尚武在2001年世界大运会上获得男子团体和男子吊环冠军。退休后,他为生计所困,多次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实施扒窃。因盗窃罪连续3次入狱,累计刑期5年以上。后来,因为找不到工作,他就靠在地铁站乞讨为生。

    另一个例子是他的举重能力。他一生获得过40多个全国冠军,20多个亚洲冠军。然而退役后,由于高强度训练留下的后遗症,曾经“亚洲最强人”的他无法再从事重体力劳动。同时,他小学二年级的学历也意味着他退役后只能去辽宁省体育。他在医院担任看门人,四年后因病去世。去世时,家里只有300元,处境凄凉。

    举重运动员天赋数据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例子都是在国家级和世界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他们在同龄人中很少见。在庞大的运动员群体中,绝大多数人一生都可能得不到好成绩,默默无闻。

    2007年,《社科纵横》杂志发表的论文《我国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发展体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设想》对770名在国内和国际青少年比赛中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年轻运动员在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上最终进入前10名的成功率分别为14.1%、2.2%和0.26%。据国家体育总局相关统计,我国注册职业运动员约5万人,每年约有15%被淘汰,退役人数约4000人。

    如果说取得好成绩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后仍然面临着生活尴尬的风险,那么绝大多数退役后没有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以及那些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的运动员的处境,甚至更重要。社会的关注。

    需要指出的是,退役运动员找工作其实比普通人更困难。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伤病影响退役运动员就业。

    我国大部分竞技体育训练实行“三从一、一从一”的方针,即从难点、严格点开始,坚持实战化,坚持大运动量。这导致了几乎所有运动员都受到了伤病的困扰。据2016年《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统计,我国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中,51.71%的男队员和58.83%的女队员因伤病被淘汰,无法继续训练。其中,61.29%的男性玩家和57%的女性玩家有不同程度的伤病。

    伤病是退役运动员就业的一大障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例如,2007年出台的《运动员就业暂行办法》明确规定,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期间受伤、患病的,还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保护。政策允许许多运动员在受伤的情况下坚持下去。

    其次,退役运动员的文化水平往往有限。

    运动员要想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就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接受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而且训练和比赛环境往往相对封闭。因此,运动员普遍缺乏文化学习的机会,导致我国运动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 。据《当代体育科技》2019年调查显示,我国近一半的运动员具有中专或高中学历,整体文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于这个问题。我国一直在努力提高运动员的受教育水平。除了增加文化课程在运动员训练中的比重外,还想方设法增加运动员的受教育机会。例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建立了优秀运动员免试进入高等院校的制度。

    然而,很多运动员过于注重竞技水平,认为文化水平与竞技成败无关。他们有一定程度的“学习无用”的思想。因此,存在严重忽视文化教育的倾向。

    此外,对于优秀运动员的教育优惠待遇比较完善,但其他没有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则处于相关政策法规的盲区。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关注,因为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

    参加集训的田径运动员在国家队训练基地综合馆训练。资料图:新华社

    举重冠军算是大力士吗_举重大力士_大力士和举重冠军谁力气大

    三是退役运动员就业方向相对狭窄。

    运动员的专业技能相对单一,就业方向自然也相对狭窄。除了从事与体育相关的工作外,他们只能想办法自己谋生。

    这种情况在某些群众基础相对薄弱的项目运动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篮球等在我国有着极其广泛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可以通过当教练、开办体育馆、当救生员等方式实现再就业,但一些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则可以通过当教练、开办体育馆、当救生员等方式实现再就业。流行的运动可能不会。这么好的机会。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一直在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利用剩余能源。例如,安徽人民警察在招录考试中专门设立了专门的专业技能岗位,招收拳击、散打、跆拳道、摔跤、柔道、空手道、武术套路等格斗运动项目的运动员。 2020年全国百强刑警荣誉称号获得者刘军是一名链球运动员。他凭借自己特殊的专业技能,成为了人民警察队伍中的一员。

    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大部分仍然是针对优秀运动员的。例如,人民警察特殊专业技能岗位的招聘,只招聘在全运会、大运会及以上、全国青年锦标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运动员,没有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仍然处于政策的盲区。

    此外,一些非奥运会项目的国家运动员被归类为非职业运动员。他们不属于职业运动员体系。他们无法享受职业运动员的政策福利和相关待遇,但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上的努力并不比其他运动员多。少了,这也是一个问题。

    总体来看,在退役运动员安置和再就业问题上,我国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努力,实施了大量的措施,成效正在逐步显现。但从现实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没有取得好的效果的情况下。对于表现突出的运动员的政策和待遇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和再就业问题关系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极其重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批评吴流芳的言论不应在网上发表

    我们再回到所谓的“边线主播”事件。抛开需要追究的MCN联合炒作嫌疑,单看吴流芳的行为,笔者个人认为,在利用国家和社会资源为退役运动员寻找出路的同时,对于那些正在努力寻找出路的人来说,只要自力更生的退役运动员不违法,社会就应该给予比普通人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比如,吴流芳当运动员时,从平衡木上摔下来,头撞在地上,颈椎受伤。她因伤光荣退役;现在她只是凭借自己良好的个人条件去跳舞,通过自媒体赚点钱,这是法律允许的。在范围内,这种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吴流芳在平衡木比赛中意外受伤,脖子摔倒在地。她差点成为“第二个桑兰”

    如果有“看客”对自己的谋生方式不满意,也可以用自己的钱来解决生计问题。如果你自己指手画脚,指手画脚,指望完全依靠公共资源来接管,那么对别人大方是没有道理的。怀疑。

    有人表示,她不应该以国家队、冠军身份为噱头,进行“边缘”直播,扬言这样会损害国家荣誉。

    需要指出的是,她之前的冠军头衔和国家队成员的身份,实际上并没有给她带来多少人气。此次事件爆发前,吴流芳已经跳舞几个月了,粉丝数只有两万多人。这个尺寸只是同一轨道上的小虾而已。如果不是这件事让她的人气暴涨,她在同一个赛道上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主播。

    换句话说,冠军头衔和国家队身份在自媒体舞台上的分量可能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么重要。一路走来,其价值和烈度已经达到了“侮辱国家制度”的地步,称这是对国家的抹黑。在我看来,对国家荣誉最有害的恰恰是这种道德绑架,把国家荣誉当作大棒。见人就打,用国家荣誉给不喜欢的人或事贴上标签。

    有人说,吴流芳的生活并不艰难。退役后,她从事体育教育和裁判工作,没有必要赚这个钱。

    笔者并不同意这个观点,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去争取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更高的收入——你愿意给你一个合法赚外快的机会吗?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起事件中,有些人的观点实在是不堪入目,甚至说花样游泳和艺术体操“靠边站”。这种观点在今天,很容易让人误解“人民的智慧尚未启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0648.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