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开一个专栏
一百年的风风雨雨,给中华大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风雨兼程的奋斗道路上,属于人民的体育事业激起了时代的浪潮。那些见证新中国体育由弱变强的时代强音,那些让人民充满活力的民族体育,深深铭刻在我们共同的记忆中。
百年奋斗征程激荡,体育足迹熠熠生辉。本版即日起推出“奋斗的运动足迹”专栏。通过体育项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各项赛事和国家级赛事的蓬勃发展,体育场馆设施的日新月异……感受党的领导下繁荣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史为人民体育事业的发展,共同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现在就开始做广播体操吧!”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记忆:响亮的口令、笔直的队列、充满活力的音乐、整齐划一的动作……不经意间,广播体操已经陪伴人们70年了。
流行于神州大地的广播体操,不仅提高了全民身体健康,开启了全民健身意识,而且也一次次调整,呼应着时代的脚步,见证着时代的进步。时代的飞跃和变迁。
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开始在各地推广,至今已更新为第九套。
“踢腿练习时,后面的朋友不小心踢到了我”“跳跃练习时,同学口袋里的东西总是散落在地上”……视频网站上,有趣的广播体操相关视频总是受到追捧。网友们通过弹幕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的趣事,获得了共鸣。
广播体操在中国的广泛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并深深铭刻在新中国每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中。
当时,国民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刻不容缓。发展人民体育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为了吸引群众参与体育活动,创造了易于广泛推广、适合全民参与的广播体操项目。 1951年11月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等九单位联合发出关于推广广播体操活动的通知。
1951年12月1日,第一组广播体操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中首次响起。一时间,广播体操风靡各地。工厂、学校、机关……少则十几人,多则千人,每天都在音乐的伴奏下迎接朝霞,活动筋骨。半年后,人民日报发表《广播体操在全国广泛开展》文章:“这项运动在提高人民体质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说到广播体操,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音乐。本届全国广播体操第九组创作组副组长张平表示,“好的音乐可以显着提升练习的体验。”每套广播体操在创作时,对音乐的处理都是非常用心的。第三套广播体操配乐由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和《上甘岭》作曲家刘驰等党员同志创作,旋律优美;第二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配乐《时代在召唤》充满动感、音乐感。 90后的学生们都觉得很熟悉,“瞬间就想到了校园时光”。
广播体操在全国迅速推广。除了广播的作用之外,插画和体操运动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套广播体操实施之初,展示动作细节的插图就开始制作和出版,领队体操的训练也开始了。 1954年夏天,北京的一批体育工作者在12个主要厂矿培训了1200多名教练员,堪称那个时代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张平担任第八套广播体操插画的“形象大使”。这位有20多年入党经验的老党员告诉记者,入选的秘诀在于标准的动作和美观的姿势。
2021年,群众广播体操将迎来发展70周年,种类越来越多。
2021年,我国群众广播体操将迎来发展70周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体操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健身人群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第一套广播体操面向全民,简单易学。随着广播体操进入日常生活,不同人群健身需求的差异逐渐显现。随后几年,国家体委陆续编制公布了成人、青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广播体操项目。
张平介绍,第三组广播体操无论是练习量、难度还是艺术性都远远超过了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水平。其创作团队还借鉴了武术专家,成人体操专门借鉴了我国民间武术的一些动作。 “1981年推出的第六套广播体操,各方面已经趋于成熟。”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身方式更加多样化。有氧运动、迪斯科、霹雳舞等风靡一时。广播体操在全民健身项目中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于是,1990年推出的第七套广播体操有了更新鲜的味道。第七套广播体操的主要创作者詹书明回忆道:“国家体委要求有两套,一套要以过去的基础体操为基础,一套要有时代元素,所以迪斯科和有氧运动应该包括在内。”
事实上,广播体操作为我国全民健身产业的“元老”,一直在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如今,广播体操也积极走向“线上”,借助互联网进行传播。今年年初,中国体育总会与悦动圈联合研发了广播体操人工智能领先评分系统。互联网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系统练习基本动作并获得实时反馈。与此同时,为期八个月的“健康中国行动”全国广播体操云大赛启动,收到良好反响。
70年来,全民健身形式更加多样化,广播体操始终具有独特的魅力。
1962年,谢晋执导的体育题材喜剧电影《大李小李老李》上映。故事发生在一家肉类加工厂。讲述了车间主任老李在车间工会主席大李和体育爱好者小李的带领下,“接受了体育无用”,转变观念,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有趣经历。许多剪辑都与练习相关。
广播体操是一项简单易学的徒手体操运动,为新中国人民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最重要的是提高人们对自身身体健康的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奥运旗手、国家男子篮球运动员张长禄认为,广播体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较早开展的全民健身项目,对于普及体育理念、建立体育习惯有很大帮助。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下,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日益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比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大延长。在此过程中,广播体操在各种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宣传海报上出现率很高。
在全民健身形式日益多样化的今天,广播体操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实用需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将各种流行的舞蹈、游戏活动纳入日常课间操中。张平认为,这证明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体育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是国家富强、人民富强的体现。 “广播体操的定位简单、科学、有效,目标群体比较普遍、广泛,对于场馆等来说非常重要。”要求虽低,但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是新中国体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群众健身热情进一步被点燃。为了纪念这一盛事,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全民健身日”于2009年正式诞生。此后每年的8月8日,来自世界各地的广播体操专家都会齐聚主会场。精彩的表演场地,一直是一大亮点。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如今,全民健身早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体育强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征程中,全民健身事业占有重要地位。在张平看来,广播体操的旋律依然优美,未来,广播体操将继续守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图片说明:
图①:鼓励人们参与运动的海报上,广播体操成为“主角”。
郭雷 供图
图②:该报1952年6月21日发表文章《广播体操在全国广泛开展》。
资料图片
图③: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苗族金鸡舞”纳入校园广播体操,并在全县中小学推广。
黄小海 摄(图片中国)
图④: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第四小学推广广播体操,实行“每天锻炼一小时”。
徐斌华 摄(图片中国)
《人民日报》(2021年4月23日第15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9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