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青少年踢球用的木雕板赏析
足球是世界上最大的运动。这是一项以脚为主要控制和支配球的现代运动。两队在同一个矩形场地上,按照一定的规则互相进攻和防守。足球对抗性强、战术多变、参与人数众多。对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发展体育事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自从现代足球在清末传入我国以来,中国人很快就爱上了这项运动。
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足球在许多地方广泛流行,特别是在学校,受到师生的欢迎和参与。从皇家食税博物馆收藏的1920年代和1930年代青少年踢足球的木雕,以及有关青少年足球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解读这项运动在当时的流行和异常流行。
皇粮国税博物馆在收藏地方和地区社会生活文物时,征集了一批清代至民国时期各种实用器皿上的木雕板构件。这些木雕板构件多为床床、木雕门窗、木雕屏风、木桌椅等实用器皿上的构件,雕刻多饰有花开富贵、瓜果生长等吉祥图案。 、长寿、鸟对凤、花开花落、榴莲结百粒、三元欢乐。所蕴含的美好寓意,无不为人们所喜爱。对现实和未来生活幸福、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子孙满堂、科举高中等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皇粮国税博物馆收藏的众多木雕板件中,有一件1920年代和1930年代青少年踢足球的木雕板件。面板组件采用矩形构成,以突出的矩形线条作为外框。长方形的造型整体结构与内置的长方形框架形成扁平的“回”字形装饰,使整个图案端庄、稳重。回形图案也寄托了人们财富永存的美好愿望。图案中除向日葵断裂图案外,两侧还对称描绘六朵盛开的向日葵的浅浮雕图案,以凸显喜庆、阳光明媚的景象。整个图案的中心是突出主题内容,是三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足球场上追逐足球的场景。
花盘上描绘的绿色田野上,三个少年意气风发,勇敢当先。他们穿着统一,精神抖擞,奔跑、发球、传球、射门,相互配合充分,展现了当时学生积极健康的青春风采。雕刻手法简洁灵动,人物表情饱满,踢腿动作娴熟。画中顿时复活了一种活泼灵动、淡雅之美,球场上的绿草也描绘得惟妙惟肖。整个画面采用传统的大红色为底色,外框和图案均涂有金漆。整个图案与红、黄两色和谐搭配,呈现出喜庆热闹的传统吉祥色彩理念。
足球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足球的雏形存在于先秦时期。唐代出现了一种类似“足球”的竞技游戏,当时被称为“蹴鞠”。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自19世纪末传入我国以来一直流行。尤其是20世纪20年代和1930年代,是足球运动的辉煌时期。皇粮国税博物馆当时收藏的教科书内容以及当时普及足球知识的专业书籍更能说明这一点。
初小第一门语文科目是“足球队”。内容是:“一位同学组织了一支足球队,并担任队长,大家都听从他的指挥,他还制定了几条规则,同意大家遵守,不得违反。”可见体校足球已经普及,而当时足球还处于普及阶段。比赛没有采用标准的国际规则,只是训练中使用的一些规则,但队长已被选为指挥,可以参加比赛。文字配有插图,生动地描绘了小学足球比赛中英勇战斗的瞬间。
第二节语文课是《竞技足球》。内容是:“我们学校的足球队和邻校的足球队进行一场比赛,双方共同指定一名裁判,大家都服从他的决定。我们学校的一名足球运动员不小心用手触到了球。”裁判发现了,判了罚球,我们学校的每个队员都愿意服从,因为他的判断公正。”这篇文字显示,小学足球已进入竞赛阶段,正在与邻近学校足球队进行比赛,可见这项运动已受到广泛重视。本场比赛的裁判由双方共同裁判。裁判员公正执法,每个人都服从他的决定。这些规则进一步说明足球已经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
皇食国税博物馆有一册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的《球类三十种规则》。文中列出的三十种球类运动中,第十种是“足球传球”。这是一种传球运动,用脚来踢球,所以称为脚传足球。这可能是足球最早的定义。文章详细介绍了准备方法、比赛方法、比赛规则、比赛场地等,并配有图文并茂,直观讲解。其中,游戏规则一共有六条。这些规则只是比赛规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足球比赛规则。不过,这足以证明当时足球比赛的雏形已经确立,或者换句话说,在民间浓厚的足球氛围中,足球的踢法有很多种。
随着抗战爆发,足球运动因战争而陷入停滞。结果,当时的足球失去了发展空间,走向衰落。这些木雕板构件和1920年代、1930年代有关足球的历史文献,见证了现代足球在短短几十年内广泛普及并被大众喜爱的过程。它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为研究足球运动的早期传播,以及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和了解足球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