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教育实际上分为三种类型。首先是公共教育。只要你来学校,其他的事情学校都会处理。我亲耳听一位小学校长说过:只要人来了,其他的都是学校的事。这样,父母的负担就大大减轻了。当然,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实际上很早就实行了免费教育。只是我们还没有全面宣传学校供餐制度。我们参观的学校只是一所公立小学。但我们对学生在学校的放松程度感到非常惊讶。他们允许孩子们穿各种各样的衣服,并且不强制要求穿校服。当然,这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一个方面:有的家庭非常重视孩子服装的整洁,而有的家庭则可能因为经济问题,让孩子的服装显得有些随意。有些孩子冬天甚至只穿短裤去学校。我们从中国来的学生都穿得很好,担心自己被冻住。与中国绝大多数家长相比,我们总是担心孩子着凉或者着凉,总是希望孩子穿得越来越多。这并不一定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要想孩子平安,就必须挨饿受冻。看看中国的孩子们,每天都穿得像个球。在这一点上,你不得不佩服英国家庭教育的大胆。当然,也可能和他们的日常习惯有关系。室内有暖气,他们不会花太多时间在户外散步。长期以来,他们已经习惯了穿得很少。在这里,我并不是简单地否定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经验,而是通过一件衣服的细节来体现中国和英国的家庭教育。穿衣习惯完全不同。然而,我在剑桥或伦敦也看到许多拄着拐杖的年轻人。我私下认为这很可能与他们不分季节穿着随意有关。
英国的第二种教育是私立教育。主要针对那些学习成绩不那么优秀,但又不愿意这样做,且父母有足够经济实力的人。毕竟,私立教育非常昂贵。在英国,能够上私立学校的都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对于平民来说,除非你的成绩特别优秀,否则私立学校可以给你优惠政策,比如30%的面试费。主要还是看你的实力。这与中国的一些私立学校非常相似。为了抢占优质生源,还将给予特殊优惠条件,吸引普通家庭的尖子生。毕竟,私立学校是靠一些教学质量来吸引学生的。这类学校毕竟还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私立学校的教育非常丰富多彩。首先要问的是家长,看你的家长有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是如此。尤其是北京海淀区的家长,在养育孩子方面尤其大手笔,光是培养自己的孩子就花费巨资。事实上,在中国无论穷还是富,我们父母都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为了孩子的未来,中国父母确实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当然,过度的期望和过度的投入也直接增加了中国孩子的心理压力。在这一点上,中国家庭和英国家庭略有不同。
英国的第三种教育是精英教育。这种教育实际上就是选择性教育。选拔国家最聪明、最有能力的学生,国家免费培养他们。从小学到大学,直至获得最高学位,所有教育经费均由国家支付。我认为这一点值得学习。毕竟,这些孩子完成学业后,大多数都会愿意为国家服务,因为他们受到了国家的大力培养,不太可能成为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当然,想要进入名校,这样的学生毕竟是凤毛麟角。据说能被录取的人是200:1,这意味着200名学生中只能选择一名。可想而知,能否进入名校,只与学生的天赋有关,与父母的出身无关。到了这个地步,连高级家庭的孩子都没有办法进去了,这有点像日本的某所学校。据说,王子学习成绩不佳,想进入东京大学深造。由于学习成绩不佳,他直接被东京大学拒绝。不向强者低头,只为人才付费,这就是精英教育的宗旨。
有些人可能觉得奇怪,你说了这么多,这和家庭教育有什么关系呢?当然有重要的关系。三类教育中,民办教育对家长尤其是中产家庭的影响最大。英国中产阶级和我们国内中产阶级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投入和产出非常相似。为了抚养自己的孩子,他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然而,英国家庭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体育和艺术素养,而国内绝大多数中产阶级仍然高薪聘请名师辅导孩子文化课。在英国,我听中国领导人代表孙伟博士讲,中国中产阶级在英国教育上有一个特殊问题,并不比国内家长轻松。然而,中国孩子在基础教育,尤其是数学方面,可以击败绝大多数英国孩子。在这方面,我们国内的基础教育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因为三种教育的存在,英国的家庭教育显得特别宽松。例如,英国公立学校的孩子不知道小学阶段的家庭作业是什么。没有作业的童年,就像所有中国家庭的慈母和孝子。一旦有了作业,就有很多中国家长因为辅导孩子而进医院。仔细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小学无忧无虑的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我国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压力很大。英国也有入学考试,但只考两门科目。其中一门必修科目是数学,另一门是与语言相关的科目。即使是中考,他们也只考三四门科目,不像我们国家,急于将所有科目纳入中考必考科目。随着考试科目的增多,学生的学习负担必然会增加,最终导致孩子更加厌学。拥有一个讨厌在家学习的孩子,对于父母来说一定是致命的打击。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英国家长就不会担心考不上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也不会担心考不上好工作而找不到好工作。考不上好大学。真的一点也不担心。英国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取得了尤为显着的成绩。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最高。就业率高于一些名校的学生。而且,职业学校和名校毕业生的收入差距并不大。有的博士在学校做助教,每小时挣20英镑,技校学生每小时能挣18英镑。这意味着我是否上名校与我以后的生活无关。因为在英国跨阶级几乎是不可能的。你学历高,我学历低,只是打工,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不存在对体力劳动者的歧视。看透了这一点,英国普通民众就不会感到生存的压力和紧迫感。在这一点上,我猜想也和他们的精英教育有关。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创新诞生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英国大学。毫无疑问,这些都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此外,英国的教育闻名于世,因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学生前来学习。学习的人越多,纳税的人就越多。今年英国工党执政。工党主要代表中下层阶级的利益。他们上台后采取的最受欢迎的措施之一就是将私立教育税提高20%。这意味着你原本读一年硕士只需要40万,现在却需要50万。英国的名校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可想而知,光是这个税收,国家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观的。那么相应的国民待遇也会得到提高。此外,英国劳动力特别短缺。只要你愿意工作,你就可以在英国找到工作。既然没有太大的收入差距,大家都是普通人,人生苦短,又何苦呢。在这一点上,我国还没有达到。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是国内家庭教育的一大问题。
[往期推荐]
苏州推荐的两家民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7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