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
体力劳动者不需要锻炼。
真相:体力劳动不能替代体力活动。无论何种体力劳动,身体一般只能以某种固定的姿势运动。只有参与活动的骨骼和肌肉才能得到锻炼,其余的都不能得到锻炼。过度负荷的肌肉也容易疲劳。发生拉伤。下班后开展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达到全身锻炼的目的,还有助于消除体力劳动造成的局部疲劳。
误区2
只要是锻炼,任何形式都可以。
真相:运动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例如,患有骨关节炎和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人就不适合爬山、爬楼梯、蹲下等运动。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不适合过度剧烈的运动。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进行高强度运动前应咨询医生。 。
误区3
跑步可以替代其他形式的锻炼。
真相:仅靠跑步并不能满足你所有的身体需求。慢跑是一种有氧运动,有利于心肺功能,消耗大量热量,有助于减脂。但慢跑也是一项高度重复的运动。身体机械地重复单一的运动,这可能会给某个关节或肌肉带来负担和伤害。运动员应该尝试交叉训练,即将其他类型的运动与跑步结合起来。例如,周一跑步,周三游泳,周四去健身房的椭圆机跑步,周六进行举重训练。
误区4
运动时不宜喝水。
事实:如果运动时感到口渴,甚至喉咙干,说明身体缺水,应及时补充水分。运动时补水的原则是:主动喝水,不要等到口渴;少量多次喝水,每次2~3小口水,水不宜太凉。运动时不宜一次性大量喝水,否则会增加心脏和胃肠道的负担,引起运动时腹痛等不良影响。如果运动少、出汗少,就喝温水即可;如果运动量大、出汗多,可以补充含有钾、钙、钠、镁等电解质的运动饮料。
误区5
运动会加速膝关节退化。
事实: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会发生退行性变化。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应该完全停止运动。不运动的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身体也会缺乏敏捷性和协调性,身体素质会下降。患有膝关节疾病的人应尽量减少负重、长距离行走和长期站立,不宜练习跑、跳、蹲等。最好选择不损伤膝关节的运动,如如游泳、骑自行车、步行和垫上练习。
误区6
周末偶尔锻炼一下就可以了。
事实:许多人在周末进行密集锻炼。殊不知,这种“暴饮暴食”的锻炼方式带来的后果比不锻炼还要糟糕。如果健身时间间隔太长,上一次锻炼的效果就会消失,每次锻炼都相当于从头开始。科学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锻炼3至5次。
误区7
被动锻炼也可以帮助您保持健康。
真相:许多女性没有锻炼习惯。为了看起来漂亮,她们选择使用减脂机等设备来帮助自己锻炼。这种被动的锻炼方式缺乏主观积极性,往往在没有热身的情况下就开始,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被动运动多为局部运动,但要达到健身的效果,就必须是全身运动。因此,被动运动达不到健身的效果。
内容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预防慢性病,享受健康生活——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管理科普读本》
本书主编:马吉祥、白亚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