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长近2.5米的方形赛场上,一场“格斗比赛”正在进行。经过一分多钟的僵持和拉锯战,戴着红色手套的人形格斗机器人突然向下挥动手臂,将对手击倒。人群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这是在安徽芜湖举行的第十届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上的场景。 5月19日至21日,147所高校、1702支队伍、6000余名选手,在搬运工程、工程越野、空中机器人、仿人格斗等20个类别中角逐奖项。本次比赛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安徽省芜湖市人民政府、安徽工程大学。
“基于重心平衡的考虑,人形格斗机器人可以完成近20种格斗动作。”本次大赛技术委员会主任李汉军表示,本次赛事采用格斗比赛的方式,检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能力,检验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环境中的处理能力。
分拣运输、快递配送、单人和多人足球和射击、硬笔和软笔书法……比赛中细致的目标任务考验着机器人的作业能力。
跟踪机器人排查安全隐患、空中机器人帮助农业采摘、水产机器人参与水体清洁……现实需求激发了机器人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李玉莲2014年作为选手参赛,她个人感觉大赛中新技术不断涌现,赛事设置也更加贴近现实场景。 “以前的比赛主要是双足竞速机器人和车载机器人,现在已经发展到水上和空中机器人项目。新增的项目包括机器人物流和模仿人手复杂精确操作的智能灵巧手。”说。
“三、二、一,开始!”机器人物流比赛裁判发出指令后,轮式机器人开始奔跑。它用机械臂吸住蓝色的快递箱后,沿着路径将快递投递到相应颜色的地方。区域。
操控这款快递机器人的湖北工业大学选手王安在数万行密集代码面前告诉记者,这个项目的难点在于视觉识别、路径规划以及机器人的抓取和控制能力。手臂。 “我们尝试了很多不同的材料,不断调整参数,使其克服各种复杂的情况。”
山东大学教授、大赛组委会副主席陈彦军表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等新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是我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趋势。近年来。 “大赛还尝试增设工业赛道,邀请企业参与出题,进一步增强参赛选手解决生产生活和工业制造中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记者栾若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3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