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探索滇国文化:从服饰到生活方式的全面解析

    传世文献中关于滇国的记载很少。值得庆幸的是,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呈贡天子庙等滇文化墓葬出土的文物,可以大致了解其风土人情。

    一、云南人民的衣食住行

    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1) 服装

    1. 服装

    云南服装的主要原料是麻织物、兽皮等。

    从出土文物上描绘的图案可以看出,云南人民的服饰习俗根据身份和场合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贵族、富裕阶层的男女,上半身多穿圆领、双排扣、短袖上衣,不扣扣子。上衣长度及膝,袖子短而宽,长度及肘。不要经常穿裤子。有的穿着短裤,有的系着宽腰带,系在胯部,系在腰间。青铜图案中描绘的抱孩子、播种、放牧、撑伞等的,要么是家奴,要么是平民。这种类型的男女通常穿着窄袖长衫,腰间系纱带,长背。其中一些长及地板,就像动物的尾巴一样。有些服饰习俗不分年龄、性别、贵贱,都是一样的,比如赤脚的习俗。

    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更特殊的一种服装是,滇王死后,西汉贵族的尸体上也穿着“金镶玉衣”。

    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

    玉衣(云南晋宁石寨山六号墓出土)

    2. 化妆

    (1) 发饰

    对于家奴或平民,妇女通常将头发梳成长髻,形似马鞍;男人通常把头发盘在脑后,并用带子包住。

    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

    撑伞侍女(云南晋宁石寨山20号墓出土)

    在青铜器图案中,凡是被描绘成猎头,或在祭祀中用作人祭,或与牛、马等一起作为商品进行计数和交易的,必定是地位最低的奴隶。男人和女人都把头发编成辫子,低着头。

    发髻通常用发夹固定。

    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

    金钗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1号、2号、12号墓

    (2) 耳环

    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滇池遗址中曾出土过用玉石制成的大型耳环。 《华阳国志·南中志》和《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云南古时有“旦儿夷”。 “瞿曲帅自称王,耳距门下三寸,百姓则至肩。” ”。

    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

    (3) 颈饰、臂饰

    在颈部和手臂上,古滇国人民喜欢用玉石、玛瑙等天然宝石制作各种装饰,风格古朴。例如,以下两项:

    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

    玛瑙珠(云南晋宁石寨山13号墓出土)

    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

    玉环

    (4) 赤脚

    古代,云南人多赤脚,这是由云南人居住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穿鞋者的外貌和服饰并非云南主要民族。赤脚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

    舞动四人铜像

    (5) 纹身

    晋宁石寨山出土的铜鼓,描绘了一位身穿盛装的骑士,其裸露的小腿上有蛇纹。另一件青铜剑上还描绘了一名赤身裸体的武士手持短剑与老虎搏斗。这人光着的腿上,也刻着花纹。

    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

    石寨山出土铜鼓

    (6)衣尾

    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滇国青铜器上描绘了许多饰有“尾饰”的图案,即衣服的后背较长,像一条长长的尾巴垂在地上;有的背上有毛茸茸的兽皮,尾巴垂到臀部。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例如,白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族至今仍延续着这种装扮习俗。

    (2)饮食

    水稻是云南人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他们的饮食主要以汤和米饭为主。

    它最重要的肉类来源是一种长着巨大角和脊的“海牛”。此外,自家饲养的牛、马的肉,以及狩猎获得的狼、野鸡、孔雀、蛇等动物的肉,也是云南人民重要的肉制品。

    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

    黄金骑士贝壳容器

    由于靠近滇池,鱼类、贝类也是滇人常吃的水产品。

    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

    青铜鱼形杖首

    (3) 架构

    云南人大多居住在由上下两层组成的“吊脚楼”建筑中。上层是人们居住的地方,下层是饲养牲畜的地方。

    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

    铜房子装饰品

    (四)交通

    滇国贵族出行时,男子骑马,女子乘车。平民可能主要步行。西汉中后期,滇族的马具非常齐全,有马项圈、颈带、额带、鼻带、咽带、颊带等。

    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

    黄金骑士贝壳容器

    划船也是居住在水边的滇族人常见的交通方式之一。

    二、滇国的经济形态

    从出土文物来看,滇国的主要生产部门有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等。滇民族之间存在着按性别划分的劳动分工。男性主要从事狩猎、战争、放牧等。

    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

    八人猎虎铜扣

    妇女主要从事生产、主持祭祀等,生产方式以集体劳动为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要举行一系列宗教仪式,通常由贵族妇女担任主礼人。

    (一)农业

    云南人民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青铜农具。主要有尖叶形锄头、宽平刃锄头、插片等,用于翻土、播种;用于收割庄稼的有方形镰刀和爪镰刀。用于切割的有斧子、凿子、凿子、锯子等。还有石质农具。没有耕地,也没有牛耕地。

    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阔叶孔牛头纹青铜锄头

    滇国遗址出土的陶瓷稻田模型,描绘了当时的农耕环境:一半是池塘,一半是稻田。中小桥有沟壑。池中有荷花、青蛙、鱼等动植物。

    (二)畜牧业

    迄今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不少牛、马、羊、猪、鸡等家畜的形象。其中以牛、马最受欢迎,体现了滇国畜牧业相对发达。牲畜要么自由放养,要么圈养饲养。

    (三)手工业

    1、纺织行业

    滇国遗址出土的青铜器中,有亚麻切削工具、纺纱工具、编织工具、缝纫工具等,这说明云南人民的纺织技术正处于手捻、腰织的发展阶段。编织。

    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

    铜纺织工具(云南晋宁石寨山17号墓出土)

    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

    纺织面壳储存装置

    2、冶金行业

    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从考古学家出土的青铜器、金器、银器等,我们可以看到当时青铜、金、银、铜、铁、锡冶金工业的发达和精湛的工艺。所采用的铸造方法为模铸,铸造工艺有嵌金银、镶嵌、彩绘、线刻等。

    3.其他工艺品生产

    滇国的漆业、制陶业、玉器、竹器、木器、角器生产也十分发达。

    (4) 业务

    滇市商品贸易业较为发达。

    贝壳被云南人民用作货币,通常存放在“贝壳储存容器”中。

    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

    甸的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其出口产品多为土特产品和牛、马、羊等牲畜,以及金、银、铜等矿产原料。进口的商品主要是手工艺品,还有外国特产和艺术品,如丝绸、铜镜、弓弩等,很多产品来自汉代。

    滇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地区很早就有接触和贸易往来。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有从西南运出身毒的蜀布、琼竹棍等。南亚和西亚出土的文物还包括中国西南地区制造的蚀刻肉红玉髓珠、玻璃珠等物品。

    3. 祭祀神灵

    滇族有着浓厚的宗教信仰和习俗。古滇人常在祭祀场所竖立铜柱作为神的象征。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出土的贝壳器盖上都有“杀人祭柱”的场景。铜柱矗立在祭祀场所的中央。柱子的高度大约是两个人的高度,直径大约是一个人的腰部。柱下有圆座。参与者聚集在铜柱周围,献上祭品,或跪在铜柱旁祈祷。他旁边有一个坐在肩战车上的牧师,他旁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一个赤身裸体的人注定要被杀。

    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铜壳杀人祭祀器及鼓场面(云南省晋宁市石寨山)

    4. 娱乐习俗

    (1) 摇摆

    滇族有荡秋千的习俗。江川李家山墓地24号墓出土铜鼓。鼓侧面靠近圈脚处有一幅图画,表现的是摇摆场景。此图中央有一根立柱,顶部有一根竖井。轴上有一个可旋转的圆盘。四根绳子绑在圆盘上。每根绳子的末端都系着另一个环。头戴羽毛王冠的四人,每人手握一枚戒指。进行旋转跳跃。

    (2) 斗牛

    晋宁石寨山出土的斗牛铜扣表明,斗牛也是云南人民的娱乐方式之一。此铜扣摆件整体为露天阶梯式建筑,分上下两座。上层坐着十一个人,个个都伸着脖子观看。下层中间有一扇门。门外的人用短滚轮将公牛赶进斗牛场。门的两侧各有五个人观看斗牛进入斗牛场。

    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_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这一习俗至今仍流行于我国西南彝族、苗族地区,是节日期间的一项重要娱乐节目。

    (3) 划船比赛

    滇国河流众多,滇族人民盛行赛车渡河的风尚。例如,晋宁石寨山的铜鼓船图案上有15人。除了一人站在船头举着小旗指挥外,其余十四人分成七组。每组两人并排站立,每人手中握着一支桨。在水中划桨。生动地反映了赛艇的场面。

    (4)音乐与舞蹈

    滇族善于舞蹈,出土的乐舞青铜俑直观而形象地体现了这一点。同时还出土了演奏音乐的乐器编钟,反映了云南人民音乐舞蹈的盛行。

    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

    舞动四人铜俑(云南晋宁石寨山17号墓出土)

    古代人的生活方式_古代社会生活方式_古代人们生活

    铜钟(云南晋宁石寨山六号墓出土)

    温世军说

    滇国考古遗迹的发现,极大地弥补了古代流传文献中对滇国历史文化记载的缺失。它向我们展示了古滇人民衣、食、住、行、生产、娱乐等诸多方面直观、生动的概况。 。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国秦汉时期西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拥堵、处于原始野蛮状态的传统误解。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这一时期和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的认识。对当地风俗、生活等的了解和了解

    参考

    1.(西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2.(南宋)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

    3、张增奇:《滇国与滇文化》,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7。

    4、黄一鲁:《滇国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5、高景正:《从出土文物看古滇习俗》,《南方文物》2005年第2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0590.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