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江苏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猝死事件:14小时值班后的悲剧与职场加班文化的反思

    去世的年轻人突然在朋友圈多次抱怨自己的加班生活:“每天工作28小时,写病历、做手术、开麻醉药、收病人、抽血气、睡不到3个小时”。 “时间够了!”“羡慕那些朝九晚五,周末休息,享受法定假期的人。”

    加班越来越成为职场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生活状况。 “感觉身体被掏空了”等流行词,反映了当代年轻人面对加班烦恼时的自嘲和无奈。

    “如果你不加班,你就无法完成工作,你别无选择。”

    晚上10点,在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产品运营的90后员工林梅终于放下手头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办公楼,最后一班地铁回家。她身后的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晚上十一点钟,经常传来敲击键盘的声音。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996”(指工作日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已经不能满足林梅同事对加班的调侃。有人抱怨“724”,意思是一周每天24小时。随时随地可用。公司推出晚上9点后乘坐出租车免费“加班福利”

    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官网_亚健康西医_广西亚健康技术研究会

    林梅的同事张莉已经很长时间没能送孩子上学了。晚上哄孩子睡觉后,她还要继续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他们与海外客户打交道。由于时差的原因,即使半夜收到消息也得回复。 “我们必须适应客户的时间。”孩子问张莉:“妈妈可以换工作吗?”

    23岁的房地产行业员工李杰,2017年12月突然开始加班,当时公司提出要在广西防城港开发新楼盘,他被派去督建。

    “工作台面出来了吗?” “不。” “能再快点吗?该交接了。”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发生。他必须早上7点起床,连续“奋斗”了十多个小时。为了跟上进度,他只能站着吃午饭,一边指挥。他最快也要凌晨两点才能下班。连续三个晚上熬夜后,他用冷水拍拍脸,继续工作。 “如果我不加班,我就无法交付工作,所以我别无选择。”

    偶尔,他也会感到“幸运”,因为在房产展示期间工作的同事加班时间比他还多。

    2017年,滴滴传媒研究院对城市白领加班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显示,加班最严重的前四大行业分别是互联网、金融、文化传媒和房地产。

    过度加班不仅存在于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也存在于很多国有企事业单位,甚至是过去很多人认为每天的工作就是“一张报纸、一个杯子”的公务员。 “茶”也难逃加班魔咒。

    广西亚健康技术研究会_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官网_亚健康西医

    广西90后大学生张慧毕业后考入家乡县委办公室工作。有时她直到吃午饭时才发现自己早上连一口水都没喝。晚上和周末加班对她来说是常事。她还记得第一次告诉亲朋好友自己很忙时,引得他们一阵难以置信的笑声。

    “白加黑”、“5+2”的工作方式无疑在透支年轻人的健康,加速年轻人的青春消耗。 《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与2013年数据相比,2017年一线城市白领人群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下降约0.8岁。 - 高血压、糖尿病等传统老年病患者日益增多。青少年普遍的“亚健康”状态呈现进一步恶化趋势。

    李杰也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由于没有时间运动,腹部的脂肪逐渐增多,洗澡时脱落的头发也经常堵塞地漏。妈妈担心他,“你怎么看上去老了十多岁?还能找到女朋友吗?”

    为了节约成本,企业最擅长的就是让员工加班

    职场新人刘军去年刚加入深圳一家电商公司。没想到,他因为按时下班而被老板“教训”了。每天晚上6点,他处理完手头的工作就离开公司。第二周上班的时候,他被部门领导打电话问:“你的任务还不够多吗?要不要帮忙分担一些项目?”

    经历了这次教训,刘军深深感受到了互联网公司的“加班文化”。就算没事,他也不敢按时离开公司。

    “我们拼的是什么,不是技术?是体力!”在李杰看来,公司为了节省成本,给员工分配了不合理的任务量。

    通常他们的团队中有大约十名工人和两名经理。然而,随着春节临近,招人变得更加困难。工程竣工时,只有五个工人和他担任经理。同组师傅因病请假,李杰又要承担一个人的工作。

    增加的工作量与减少的任务期限和人数成反比,他们不得不“自愿”牺牲休息时间来填补空缺。

    为了激励员工,公司对积极进取的员工设置奖励,领导的推荐是主要的选拔标准。 “这是每个新人的必经之路,以后会更容易!”领导常常会给他“鸡鸡加油”。

    在李杰和同事们的微信朋友圈里,有“年轻人,你怎么不加班呢?”之类的评论。 “这样的自媒体文章充斥着屏幕。作家公然宣称:“如果年轻人选择不加班,下班后做什么?”“无论吃多少,都赚不到钱”。每年百万;无论唱多少歌,都无法唱出创造美好未来。 “只有自我挤压,才能像孩子一样成长。不加班,青春还有什么意义呢?”

    亚健康西医_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官网_广西亚健康技术研究会

    科技媒体36氪针对加班问题进行了调查,收到1148份回复,大部分来自初创公司。调查的结论是,在追求“狼性”和快速成长的创业领域,加班是默认规则,几乎没有一家创业公司敢说自己不加班。

    对中国加班文化进行研究的重庆大学教授梁平写道,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旧的社会规范正在迅速失去作用,新的社会规范还没有来得及建立,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从节省成本的角度来看,企业最擅长的就是让员工加班。许多企业注重企业发展和市场份额,却对员工的身心健康重视不够。因此,他们鼓励员工加班,并将加班视为体现员工敬业精神的企业文化。

    加班文化并非我国独有,在日本、韩国、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也存在。江苏省委党校副教授张公航指出,日本企业长期加班之所以普遍,是因为日本企业把加班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手段之一,从而提高产品质量。竞争力。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为了使产品进入世界市场,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无法与欧美国家竞争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工人长时间加班。这种管理方式一旦形成,就成为日本企业的传统。尽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长时间加班的现象却几乎没有改变。

    延长劳动时间的粗放再生产是不可持续的

    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因生产经营需要,用人单位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保护劳动者。劳动者身体状况良好的,延长工作时间每天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李杰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法定加班时间。整周工作的李杰没有加班费,但他觉得保住工资和工作比维护自己的权益更重要。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在职员工危机感强烈。”梁平教授认为,大多数员工不愿意因为一些加班或者加班费而与公司发生争执,最终丢掉工作,或者让单位领导穿小鞋。因此,当无休止的加班时,他们通常会选择忍气吞声,接受现状。

    另一方面,“过劳死”的法律认定也存在困难。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只有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才算工伤。但现实中,大多数“过劳死”都是由于长期过度劳累造成的,损害并不一定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

    广西智明律师事务所罗世峰律师表示,任何法律的制定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社会问题,总会有滞后性。必须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才能及时修正。为避免悲剧重演,除了国家应加快劳动问题立法进程、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用工制度外,劳动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安排好工作也是重要因素。并合理休息。

    罗世峰建议,如果遇到工作时间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情况,不要用消极、暴力的行为来反抗。相反,你应该首先获得工会的支持,通过工会与雇主进行谈判。没有工会组织的,也可以自行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劳动管理部门申诉,也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停止侵权并赔偿或赔偿。如果加班发生事故,用人单位也可以依照相关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卢国权一直关注职工过劳死问题。他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一些单位没有工作时间限制,渴望24小时工作。这与给予工人尊严是不相符的。劳动、舒适工作、全面发展是不一致的。延长劳动时间的外延再生产是不可持续的。他呼吁科学制定行业层面的用工指标。行业工会、行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行业劳动定额和劳动标准的研究制定,为企业制定合理规范的工时提供依据和指导。企业层面要建立健全完善工时协商机制。同时,政府要加强对企业执行工时规定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中青报·中青在线记者谢阳实习生张慧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0130.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