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育英体校、苍南县兴华羽毛球俱乐部、浙江凯艺路马术俱乐部、新桥体操艺术俱乐部、瓯海区卢志武游泳俱乐部,这些为大众所熟悉的体校和体育俱乐部,不仅提供了众多竞技体育储备人才为我市赢得了诸多荣誉,更重要的是,这些优秀体育单位的背后是社会人士和民间资本的成功运作。
温州社会力量办体育所采取的举措不仅是改革,更是创新,也引起了中央和省级媒体的关注。就在上周,《中国体育报》、《浙江体育报》的领导和知名记者前往这些体育俱乐部进行采访报道。
局外人的体育“情怀”
本次采访的第一站是平阳育英体校。学校始建于1988年,是我市最早的民办学校之一。
创始人谢晓才是体育圈里不折不扣的圈外人。他原本是一名普通农民,靠饲养奶牛脱贫。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创业,他在浙南大山里创办了一家总资产超2亿元的公司。全国知名民办体校也开发出了一套“文武兼备”的教学方法,不断为社会提供急需的人才。
如今,学校拥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各年级学生近1600人,共有35个教学班。市队校设有武术散打、摔跤、拳击等专业武术队。
学校荣获首批全国先进武术学校、全国十佳武术学校、中华武术训练基地、浙江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多项殊荣。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视察学校时盛赞学校是“社会力量办学的典范、培养武术人才的摇篮”。
如果说谢晓才是体育圈里不折不扣的局外人,那么温州体校新桥体操艺术俱乐部主席徐秉兴也凭借着对运动的热爱。
“当时,中央体育馆正在举办全国少儿基础体操比赛,我立刻就被孩子们的技术吸引了。当时我就想,如果他们能做到,我们的孩子也能做到。”此后,新桥幼教发展集团董事长徐秉兴开始向集团下属介绍儿童体操,并开始向市体校借用场地和教练进行训练。
2007年,我市体育局积极探索竞技体育社会化道路,与徐秉兴新桥学前教育发展集团共同成立了温州市体校新桥体操艺术俱乐部。这一举措一度被称为体育延伸领域的“温州模式”。
为了经营好俱乐部,徐滨兴花了不少钱聘请优秀的教练甚至外教。经过几年的积累,他形成了良好的梯队,为省队和国家队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除了夺得大量金牌外,我市市运会的体操项目也得到了恢复。徐秉兴的体操艺术社打破了浙江省体操的格局。 “以前杭州是一枝独秀,现在我们正在慢慢追赶,现在嘉兴也在追赶,全省体操产业重新出现了竞争格局。”徐冰星说。
徐秉兴创办体操艺术俱乐部时最大的梦想就是“他培养的孩子能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看国旗升起,听国歌奏响”。
凭借对运动的热爱,他坚持跑步运动十年甚至三十年。这种精神也令随行的记者们大为佩服。
运动员夺牌的“竞技梦”
将自己培养的孩子送到省队、国家队乃至世界大赛,是所有教练员毕生的梦想。在苍南县兴华羽毛球俱乐部,主教练赵兴华在培养运动员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王适娴、林贵璞、何冰娇都从这个俱乐部走向了全国甚至世界比赛。
如今,赵兴华的俱乐部不仅成立了专门从事体育文化推广、体育培训和赛事策划的浙江华辰实业有限公司,还成为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训基地。地区。
但二十多年前的创业初期,赵兴华回忆说,最困难的时候就是带着学生去租场地的日子。隆冬时节,我带着孩子骑着摩托车过江去敖江训练;我去了一所中学,被赶了出来,后来门卫被调动,悄悄地让他们进来了;在私人住宅里,我让孩子们跑上楼梯练习体能,绑上鞋带,用吊在天花板上的球练习挥杆……
然而,终于在2003年,在家长和朋友的自发帮助下,赵兴华筹集了100多万元,在龙岗四中建造了第一个羽毛球馆,试运行期为十年,告别了“羽毛球馆”。到处租用场地进行训练的情况。四年后,以他名字命名的羽毛球馆建成。多年来,他在宁波苍南、福建宁德等地建立了16个羽毛球俱乐部。
不用担心场地,专心训练即可。 2003年至今,已举办少儿培训班30余期,学员总数约2万人,其中在校学员近千人。
与其他私人训练俱乐部相比,专业的教练团队是兴华羽毛球俱乐部的核心技术力量。 “所有教练都由我带领,目前有42名专业教练。”赵兴华的俱乐部就像是一个教练孵化基地。他还表示,未来俱乐部计划依托苍南县体育馆和龙港镇体育馆,共同建立华辰国际羽毛球交流中心和羽毛球启蒙教练培训基地。建成后,不仅具备开展以羽毛球为主项的各类球类运动的国际、国家级训练和比赛的条件,也将为浙江、福建地区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提供便利。
随后一行人来到浙江开一路马术俱乐部。凯艺路马术俱乐部最初只是一个私人马场。现有优质温血马数百匹。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伯乐”前来收购。马匹,包括来自外省的专业马术队和俱乐部。凯艺路创始人张峰组建了浙江省第一支马术队,填补了我省该项目的空白。
2016年,浙江队在全国锦标赛上获得团体银牌,这是历史最好成绩。俱乐部去年还举办了首届温州青少年马术锦标赛,参赛人数达70余人,开创了我市青少年马术赛事的先例。
社会力量办体育有新模式
去年3月,瓯海区卢志武游泳俱乐部正式成立。这是我市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的又一成功范例,开创了企业、退役运动员、政府共同兴办竞技体育的新模式。
那天彩凤队来到俱乐部时,卢志武正在和孩子们一起训练。退役后,卢志武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俱乐部的主教练,全面负责选拔、招募、训练和比赛。说起俱乐部的成立,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俱乐部场地原为朗邑不锈钢管厂。董事长徐得道是一位游泳爱好者,曾担任市冬泳协会主席。面对近年来兴起的全民健身热潮,他决定“从二厂退到三厂”。转型。
卢志武当时已经退役,退役后他一直想创办一家游泳俱乐部。徐得道的想法与卢志武的心愿不谋而合,也得到了体育部门的大力支持。此后,工厂改造计划立即实施。徐得道投资超过400万元,将工厂改造成高标准、高品质的室内恒温游泳池。泳池设有长25米、宽15米的标准六泳道泳池和长15米、宽7米的儿童泳池。整个泳池面积6000多平方米。
徐得道的企业团队负责管理运营和市场开发。市体育局在俱乐部设立青少年(少儿)游泳训练基地,鼓励青少年开展业余游泳训练,支持俱乐部发展,每年为俱乐部提供一定资金。目前,俱乐部拥有100多名儿童运动员,常年训练。去年夏天,它为1000名儿童提供了游泳训练。为了应对夏季训练高峰,俱乐部正在对闲置厂房进行改造,并将在暑假前新建一个700多平方米的游泳池。
随行人员表示,公司利用自有工厂投资建设室内游泳池。卢志武充分利用了自己辉煌体育生涯的无形资产。加之政府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卢志武游泳俱乐部打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克制开创了社会力量办体育的新模式。
“拆后再利用”促进体育发展
当前,我市正在推进“大拆大修、大建大美”的中心任务。对于市民来说,“大拆大修”最直观的意义就是改善生活。在我市当前的各项规划中,体育和民生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目前,瓯海依靠“拆后利用”盘活违拆闲置土地,建设公共体育场馆。低效的土地利用找到了“变废为宝”的新途径。
当天,文体征集队走进五田迪奥斯网球场,这里原本是一块闲置土地,被村集体非法拆除。拆除后被利用,变身为市民锻炼健身的“热土”。尤其是五田迪奥斯网球中心开业以来,全年接待游客超过3万人次,为周边2000多名青少年提供了优质的网球训练服务。
在刚刚召开的党代会上,市体育局党组代表、局长张志宏提出,推广瓯海“拆利用”经验,让市民便捷享受体育设施和服务,“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 ”,这就是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真谛。”
抓住发展温州体育机遇
开展社会力量办体育试点和建设国家体育休闲城市是我市今年最重要的两项体育改革任务。温州作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拥有雄厚的社会资本,民间力量参与跑步体育成为一大亮点。
温州市体育局局长张志宏表示,如今,温州体育发展良好,特别是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广泛参与体育运动,全民健身热情也日益高涨。体育部门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体育试点和创建国家体育休闲城市两大机遇,推动社会力量进入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竞技体育领域。
“全社会都在关注体育改革,作为体育部门,我们一定要推动改革,让我们温州体育在改革中突破原有的发展瓶颈,在体育办学方面为社会力量办体育提供一些支持。”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全社会共同努力把体育办好,让我们的体育真正成为群众体育。”张志宏说。
据悉,未来三年,我市计划重点推动社会力量办全民健身、社会力量办竞技体育、社会力量办体育产业,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政策。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体系。探索创新打造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主体的温州体育发展模式。
编辑猫森林
体育和旅行周刊封面:汽车/体育/旅行/摄影
商务合作/新闻热线/8887706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6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