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第二十一届海峡青年论坛在厦门开幕,两岸青年共谋复兴未来

    澎湃新闻()获悉,本届论坛延续了上届主题——“青年携手共创未来,为复兴而奋斗”。近450名海峡两岸知名学者、青年协会领导和青年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和主题论坛。 、六场平行论坛、2023海峡青年联谊会圆桌会议、两岸青年学习交流等活动。

    本次论坛由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国民党青年工联、台湾中华青年交流协会主办,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山东、福建省青年联合会承办。湖北、广东、四川,由福建省厦门市、漳州市青联共同主办,并得到福建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卫视中心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我感觉参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热情越来越高。”一位台湾年轻人告诉澎湃新闻。

    海峡青年论坛自2003年成立以来,不断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两岸青年交流新格局。迄今已成功举办21届,见证了两岸青年的共同成长、融合发展。

    海峡青年论坛已举办21周年,已成为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福建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卫视中心供图

    “只有过了海峡,你才知道世界有多大。”

    创业青年的故事_青年人创业故事_青年创业故事人物事迹

    “我感觉参加论坛的台湾年轻朋友比以前多了。”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世界华商促进会联合会青年委员会主席吴介壮向澎湃新闻回忆,他参加过许多青年论坛。 。

    “每次参加论坛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借此机会加强与大陆和台湾朋友的联系与合作。”吴介壮说道。

    作为本次论坛邀请的演讲嘉宾,他向在场的海峡两岸年轻人讲述了大湾区的美好未来,“未来已来”。他在演讲中从经济、人才交流、基础设施、科研合作等多个方面为前来参会的台湾青年提供了新的视角。

    “国家的快速发展给了我创业的机会,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吴壮杰说道。

    他指出,香港人均居住面积很小,产业和发展空间也比较单一。但粤港澳大湾区则完全不同。香港只有1113.76平方公里,而大湾区有5.59万平方公里。

    “大湾区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认为它会给香港年轻人更多的梦想空间。”吴壮杰说,

    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面积和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2%的GDP。这组数据足以说明大湾区对于香港年轻人的重要性。

    青年创业故事人物事迹_创业青年的故事_青年人创业故事

    吴介壮,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世界华商促进会联合会青年委员会主席。福建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卫视中心供图

    几年来,他在大湾区三个城市创建了青年创业基地,孵化了一些成功的创业案例。比如,一位原本经营螃蟹生意的香港年轻人,之前在香港创业曾被阻止,但他没有放弃,找到了创业根据地。最后,在基地提供的技术支持下,他利用人工智能自动化养蟹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率,并获得了政府的认可。以及投资者的认可。

    吴壮杰表示,这个案例进一步说明了大湾区对香港青年的平台价值。

    “未来10年,我相信粤港澳大湾区一定会超越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跨越海峡才知道世界有多大。”台湾中华青年经贸交流协会名誉会长、四川微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卫国在致辞中表示。

    作为本次论坛邀请的演讲嘉宾,他讲述了自己在中国大陆的经历和认识。

    他回忆,早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台湾工作了五年,但很快就看到了人生的“天花板”。

    “我发现在台湾做生意,似乎没有办法(进一步)在台湾之外发展。但在中国大陆做生意,去各个省市是很正常的事,我在台湾就能看到自己5年甚至10年,但中国大陆没有上限。”李卫国说。

    他对台湾生存空间的判断,让他决心来到大陆。

    青年创业故事人物事迹_创业青年的故事_青年人创业故事

    2016年,他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华灿工厂。这是一个服务于在大陆打拼的两岸及港澳青年的创客空间。目前已在北京、成都、珠海三个城市设立。

    “目前,已有1000多家企业落户台湾,其中企业95家。”李卫国说。去年,该公司还在江苏昆山成立了华灿设计中心,布局长江经济带。

    回顾自己在大陆的创业生涯,他最大的感悟就是——“一定要遵守国家政策”。

    他认为,中国大陆有14亿人口,如果你决定认真对待,就需要扎根并融入这里的生活,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成家创业,这将绝对对未来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让更多的台湾青年了解大陆,他即将组织一批台湾青年去大陆参加体验营和暑期实习项目。他认为,海峡两岸的年轻人应该多进行交流活动,了解真实的大陆。

    “中国大陆移动互联网、电商直播、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巨大变革都发生在我们眼前,我们不再是旁观者,我们是见证者。”李卫国说道。

    在事业上取得微薄成就的同时,李卫国也在中国大陆赢得了许多荣誉。 2019年荣获北京海淀青年五四奖章。 2020年,他成为四川省首位台湾劳模。 2022年,作为集体带头人荣获成都青年五四奖章。

    当他在朋友圈分享上述荣誉时,他的母亲留下了四个字的评论——“光宗耀祖”。

    “我在想以前在台湾的辛苦,我妈妈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些,家人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所以我会更加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国家,重新进入台湾青年的青春力量。”李卫国说道。

    青年人创业故事_创业青年的故事_青年创业故事人物事迹

    李卫国,一位在中国大陆创业的台湾年轻人。福建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卫视中心供图

    新媒体正在改变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认知

    作为海峡两岸青年的交流平台,海峡青年论坛21年来见证了无数台湾青年在大陆的成长历程。

    郭一凡在中国大陆创业已有7年了。他在福州创办了一家咖啡店——“拎咖啡”。位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咖啡馆的外观是一栋民国时期的独栋别墅。一进去就有复古的感觉。古宅融合了中西元素,环境古典优雅。

    为什么选择咖啡作为在中国大陆创业的起点?

    郭一凡表示,自己原本在台湾从事咖啡行业,但台湾的咖啡文化发展比较早,市场也很成熟,所以很容易遇到“瓶颈”。每次他出去卖咖啡,通常都会遇到老面孔。久而久之,这让他产生了一种危机感。

    “我认为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进一步提高的机会。”郭一凡表示,他决定去更广阔的地方碰碰运气,内地成为首选。

    来到内地后,他深深感受到福建浓郁的茶文化土壤,于是他想将咖啡和茶结合起来,提取两者的香气,最终形成独特的国潮饮品。此举深受福州当地年轻人的喜爱。喜欢。

    在内地生活工作了七年,郭一凡亲眼目睹了内地经济社会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

    “中国大陆的交通非常发达,我经常乘坐高铁去参加世界各地各种规模的咖啡展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咖啡师交流,品尝各种优质咖啡豆,所以我“我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伙伴。”郭一凡说,他的咖啡行业也是如此,原本福州的咖啡店消费者寥寥无几,但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咖啡产业发展迅速,他甚至看到了天光。

    郭一凡也知道,任何生意都会有风险和压力,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三年的疫情影响了他在中国大陆的咖啡生意。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大家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才度过了难关。

    “特别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台湾青年的回信中的话语让我深受感动,让台湾青年感受到这里被包容,有家的感觉。”郭一凡说。

    疫情解除后,一切都在恢复。今年,他在福州海峡高新创业园区建立了咖啡豆烘焙工厂,生产规模达600平方米。目前已开始向福州20多家咖啡店供应咖啡豆,在全国拥有非常稳定的客户。

    青年人创业故事_青年创业故事人物事迹_创业青年的故事

    “我现在更愿意做一个分享者,把我的咖啡经验传递给愿意从事咖啡行业、为社会提供价值、为市场提供价值的人。”郭一凡说道。

    青年创业故事人物事迹_创业青年的故事_青年人创业故事

    台湾自媒体作家郭雪云分享了她的想法。福建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卫视中心供图

    郭雪云是一位在中国大陆生活十多年的自媒体作家。多年来,她用作家特有的敏锐嗅觉和捕捉和描述生活细节的能力,用一个台湾年轻人的独特视角讲述她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近年来中国大陆。此前,她用诙谐幽默的风格写出了两岸不同的生活方式,最后编成《台北女孩看大陆》一书,不仅引起了很多生活在台湾的年轻人的共鸣。大陆,也吸引了无数大陆和台湾读者。

    她为所有大陆人认识和了解台湾年轻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窗口。

    她还受邀担任海峡青年论坛的演讲嘉宾,从媒体人的角度讲述了自己的观察和故事。

    她说,她2012年来到北大读书,2014年从北大毕业后,她曾在上海的一家外企短暂工作过,但表现并不好。她回到北京从事销售工作,经历了一段很漂泊的生活。

    2015年之后,她加入了一家传统媒体机构,起薪非常普通,最终成为媒体机构的骨干。

    在此期间,她还观察到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媒体格局的变化。

    “我看到字节跳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纷纷涌现,带动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我觉得很有趣。短短几年时间,一个产业蓬勃发展并带动起来,在台湾是很少见的。” “大家的工资提高了,也改变了他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郭雪云说。

    她指出,2000年后的台湾学生基本上是2018年以后才来到大陆读书的,或者很多是在疫情这三年来的。因此,他们听到很多内地经济有多好,另一方面,大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不同的是,他们很难体会和理解。仅从经济激励的角度来看,这一代台湾学生的数量急剧下降。但与之前相比,大陆新媒体平台正在成为台湾新一代年轻人了解大陆的重要渠道。

    “他们为什么来内地?因为毕竟北京、上海这样的规模都在这里了。也许他们也想在阿里巴巴工作,找个大工厂实习,看看有什么工作机会。”郭雪云说道。

    台湾大学毕业生去大陆谋生,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就像中南部的台湾人到台北寻找机会一样。

    “新媒体平台正在成为两岸交流的新窗口。”郭雪云表示,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社交媒体平台带来的虹吸效应。

    在她看来,新媒体确实正在改变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认知。十多年前,台湾民众想要了解大陆信息,通常通过电视新闻和政评节目来评论大陆。如今,台湾年轻人已经习惯利用大陆社交媒体来了解大陆。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许多社交媒体平台受到台湾年轻人的欢迎。他们可以很快掌握并使用它们。很多人甚至在来到大陆的第一天就开始使用大陆的社交媒体平台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包括很多台湾的年轻人也使用拼音。还有简体字,这让她很惊讶。

    “十多年前,当我们刚来这里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做这种事。”郭雪云说,由于习惯利用社交媒体来了解大陆,很多没有去过大陆的台湾年轻人甚至知道大陆有哪些小吃?

    不仅如此,一些台湾高中毕业生在填写申请时也开始主动报考大陆大学。这也表明,大陆正在成为台湾高中生求学的重要选择之一。

    近年来,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郭雪云经常采访和接触台湾许多年轻人。她还发现了一个新的社会现象。除了少数例外,台湾年轻人对大陆并无恶意。可以联系大陆网友,认识大陆网友,进行点对点的交流。

    “如何讲好大陆故事,需要双向互动。”郭雪云说道。

    她总结道,她的文章之所以受到两岸年轻人的欢迎,原因很简单——确实如此。

    “我的文笔不一定很好,但因为我写的是真实的,所以我写出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优点和缺点,或者我对大陆的观察,让他们觉得我能看到真实的两面。”从我这边看台湾海峡”郭学军说,她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在中国大陆的台湾人或者大陆人来台湾旅游。他们习惯于分享自己的真实生活。别小看每日发帖,其实都是在讲大陆故事。最重要的部分。

    “我自己对讲好大陆故事的理解是,让两岸的年轻一代真正坐下来看到彼此的优点和缺点,客观地了解彼此。从我个人的观察来看,很多人这里的下一代其实比我这一代的台湾人做得更好,未来是有希望的。”郭雪云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6159.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