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新文化运动背景、代表人物及历史地位解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的贡献

    资源介绍

    第十二课 新文化运动(一站式预习与巩固)(解析版)

    (课程标准要求+思维引导+知识梳理+易混淆易错+巩固练习)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认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维导引】

    【知识整理】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兴起背景:新文化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

    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光靠政治体制改革不足以救中国,还必须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创新运动。

    在此背景下,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2、兴起概况:说出新文化运动的时间、标志、代表人物、立场等基本要素。

    ①1915年新文化运动;

    ②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对青年的警告》文章,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1916年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先驱:陈独秀)

    ③新文化运动口号(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多在北京大学任教);

    ⑤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北大和新青年。 (“新青年”是宣传阵地;北大是活动基地【新文化营】摇篮)

    ●思考:北大为何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文化运动基本口号是_12.1运动的基本口号是_新文化运动基本口号

    ① 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在北京大学任教))

    ②蔡元培就任校长后,锐意改革,以“思想自由”、“包容”为办学理念,主张“学术思想自由”。

    ③《新青年》杂志由上海迁往北京(1917年),在北大形成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营。

    ●哪所学校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教育的先例?当时的校长是谁?第一次审核会录取多少女生?

    北京大学;蔡元培; 9人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内容解读

    在尊孔复古的逆流中批判旧道德文化,《新青年》强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暴露了伦理的食人本质。 )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只有民主和科学才能救中国(陈独秀首先提出)

    弘扬白话文学,建设新文学。弘扬白话文学,打造鲜活、通俗、通俗的新文学。

    一、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弘扬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口号:新文化运动中“民主”、“科学”的口号是谁最先提出的?他怎么称呼他们?

    陈独秀首先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

    三、矛头: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是什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4、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起源是什么?以新文学的形式揭露封建礼教的文章是谁的?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革初论》(这是文学革命的开始);鲁迅的《狂人日记》(鲁迅第一部白话小说)

    五、意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基本口号_12.1运动的基本口号是_文化运动基本口号是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激励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起到了宣传和铺路作用。

    ●如何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

    性质(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进步性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知识分子受到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对五四运动起到了宣传和铺路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否定和肯定(太极端)

    不与群众运动结合

    ●看看新文化运动是如何对待东西方文化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学习说话)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有些片面,对中西文化有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应该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学会说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洋为中,批判,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

    【知识整合】:近代以来,中国进步人民为了使中国富强、摆脱列强的侵略而不断探索。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特色: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事件 洋务运动、1898年维新运动、1891年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时间:1860年代-1890年代、1898年、1911年、1915年

    它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具有思想解放作用、对思想文化产生广泛而持久影响的现代化运动,推翻了满清王朝。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迎来了完全意义上的现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激励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为随后五年计划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四次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路作用,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容易混淆,容易出错】

    1)。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李大钊是第一个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

    2)。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个方面。

    3)。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

    4).新文化运动在推动思想解放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具有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东西方文化的倾向。

    5)。在新文化运动中,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不应该被完全否定。应该否定的是其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内容。

    6). “《新青年》杂志代表并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新时代”是指民主科学时代。

    【课后巩固过关基础】

    1.(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1922年,胡适在《中国文学五十年》一文中回忆道:“文学的传播全国白话文的兴起与1919年的学生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此后“各地学生团体迅速创办了约400份白话文报纸及期刊”,如《每周评论》、《建设》、《解放与变革》、《青年中国》等。这些报刊的创办表明( )

    A.学生运动目标不明确 B.青年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C.封建礼教被彻底推翻 D、五四运动推动了文学革命

    2、(24-25年级·辽宁本溪·期中)历史学家陈绪鲁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遇到巨大困难时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就是鸦片泛滥。战争结束后,我逐渐意识到一切都不如别人,只能向西方学习。第二次是反思为什么我学习西方之后还是失败了。”第二次反思始于( )。

    A. 探索经济方面 B.探索技术方面

    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 军事力量方面的探索

    3.(八年级14-15·江苏泰州·期中)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功。下面是一个学生整理的知识结构示意图。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攻击性和抵抗性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现代化探索 D.民主革命的兴起

    4.(24-25年级,重庆,舞台实践)新文化运动期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胡适发表了第一部白话小说中国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第一本白话诗集——《尝试集》。白话的使用越来越多,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

    新文化运动基本口号_文化运动基本口号是_12.1运动的基本口号是

    A.广泛的群众参与 B.促进了新文学的发展

    C.掀起思想解放潮流 D.培养人民独立人格

    5.(八年级23-24·江西景德镇·期中)罗志田指出,今天谈起新文化运动,提到最多的就是所谓的“德先生”、“赛先生” ,这是我们使用的白话。事实上,陈独秀的名言“必须支持德先生、赛先生”直到1919年才出现在《新青年》第六卷第1号中,该材料描述了新文化运动( )

    A. 事件发生的背景 B. 开始标志

    C.发展的有利条件 D. 社会影响

    6. (2022·广东·深圳·第二个模式)电视剧《觉醒时代》中,陈独秀在震旦大学演讲中提到:“我们必须找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来武装我们的人民;塑造新一代青年;创造一个新的国家!”为此他 ()

    A.主张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 B.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C.创办《新青年》,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 D.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儒家治国理政

    【巩固课后能力提升】

    7.(2022·广东·广州·艺谋)梁启超在《中国五十年演变概论》中提到:“五十年来,中国人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第一期中,我们首先感受到了机器的缺陷……第二个时期从制度上来说是不够的……第三个时期从文化上来说是根本上的不足。

    A. 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 1898年维新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8.(2024·河北邯郸·三漠)《中国学生首先被梁启超半文半白的新闻风格所吸引,随着白话文的出现,他们很快就跟上了新潮流。……这些杂志都是意识形态的在中国,有关国家和社会的重要问题第一次被公开讨论和辩论,中国年轻人迫不及待地阅读每一期《核心》杂志。当时中国年轻人的“讨论和辩论”是关于“新趋势”的。 ( )

    A. 改革与改革 B. 共和革命 C.民主科学 D.马克思主义

    9.(2023·湖南邵阳·艺谋)“你是夜空中最美的星星……你是我生命中最美的邂逅,早安,我的龙辉。”歌曲《早安龙辉》以通俗歌词为基础,懂白话文,很快就走红了。白话文替代文言现象,与以下哪一篇文章的大力推动是分不开的:( )

    A. 魏源的《海国图志》 B. 李大力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陈独秀《给青年的忠告》胡适《略论文学改革》

    10.(2024·安徽合肥·模拟预测)“民国时期,内忧外患的时期,《新青年》等各种报刊杂志上,东西方等二元对立,创新与保守、进步与落后构成了知识分子在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取向的过程中,急切的人们不再有机会触摸传统和儒家的真面目。该材料认为()。

    A、当时人们对儒学的批评是错误的 B、时局动荡,冲击了儒学的地位

    C.传统文化被彻底消灭D.知识分子未能正确评价儒家思想

    11.(24-25年级,辽宁本溪,期中)从1840年到1949年,一共109年,我们称之为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经历了数百年的救亡图存,永远值得中国人民铭记。

    查看图片并回答问题

    图1 鲁迅(1881-1936) 图2 李大钊(1880-1927)

    分别评价图1和图2中的人物

    (1)①图1评价

    ②图2评价

    (2)从“百年探索铸就中华辉煌”的角度,请从下列历史事实中选择两条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清晰、历史理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规范)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1898 年维新运动 D 1911 年辛亥革命 E 中国共产党成立

    参考答案:

    问题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DCCBDCDCDD

    11、(1)鲁迅,中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重要参与者(2项即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先锋;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2张就够了)

    (二)观点:百年探索铸就中华辉煌

    选择历史事实:B和C

    讨论:1860年代至18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发动洋务运动,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洋务派创办江南制造局、湖北织造局等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对抵御外资入侵起到了一定作用。 1868年,资产阶级改革派发起1898年维新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898年的维新运动对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中国近代政治的开端。

    可见,百年探索铸就了中国辉煌,我们要坚持符合国情的改革探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4242.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