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羽毛球比赛中,中国运动员坐在场边的座位上休息。图/微博账号@V王昶V
巴黎奥运会羽毛球相关比赛开赛以来,除了运动员们的精彩表现外,不少观众也看到了羽毛球赛场的一些变化。
例如,在场地一侧放置椅子,供双方运动员坐在裁判员一侧。 7月28日,中国羽毛球运动员梁伟铿、王昶在比赛间隙坐在场边的椅子上休息。
以往重大国际赛事中,羽毛球场旁设有椅子的情况比较少见。以往,一些大型国际赛事的羽毛球比赛场馆在装备上很少考虑让运动员坐下休息。即使在比赛休息期间和教练进来指导球员时,后者也会站立。
很多人指出,与网球等其他运动项目相比,过去奥运会等大型国际赛事中羽毛球的规则存在很多缺陷。
羽毛球比赛采用21分制。相关规则规定,运动员每轮比赛第11分钟只有一分钟的休息时间。在此期间,运动员可以喝水、擦汗并接受教练指导。另外,比赛过程中,无论球员来回击打多少次,跑了多少米,裁判一般都不允许球员喝水或擦汗,否则会被视为拖延比赛,收到黄牌警告。
但网球运动员可以在每次击球后到场边擦汗。羽毛球运动很少有这样的待遇,更罕见的是羽毛球运动员配备像网球运动员配备椅子一样的椅子。
过去,很多人从羽毛球和网球运动员的不同待遇推测,羽毛球不需要网球那么多的运动,因此不需要更多的休息或椅子。但这只是理所当然的。
对此,也有相关研究。一个经典的对比是,1985年世界羽毛球大奖赛决赛,中国羽毛球男单选手韩健对阵丹麦选手弗罗斯特。当时的羽毛球比赛每场15分,3战2胜,韩健和弗罗斯特打满3场比赛,前者以2-1获胜。
同年,在温网决赛中,德国运动员鲍里斯·贝克尔对阵南非选手凯文·卡伦。当时网球比赛的规则是五局两胜制。双方交手4场,前者3-1获胜。
羽毛球比赛虽然只有3场,但韩健和弗罗斯特均跑动约6.4公里,击球1972次;贝克尔和卡伦都只跑了约3.2公里,击球1004次。这意味着羽毛球运动员的行程几乎是网球运动员的两倍,击球次数也几乎是网球运动员的两倍。
羽毛球和网球都是速度与爆发力相结合的运动。你快速停下来,快速奔跑,几乎每个动作都是从冲刺状态开始的。从这一点来看,羽毛球比赛对于运动员来说显然并不轻松。
近年来,羽毛球相关制度改革的呼声不断。尤其是前段时间羽毛球运动员张志杰事件发生后,不少人呼吁赛事主办方完善医疗措施,提高医疗水平。这样呼吁的背后,是希望运动员能够认真比赛的同时,最大程度保证自身的健康和安全。
巴黎奥运会羽毛球比赛期间,在场边为运动员安排了椅子,使得激烈比赛的配套服务更加人性化。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这项奥运赛事不断改革、更新的趋势。
作者:张天侃(专栏作家)
编辑/马小龙
校对/王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4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