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刘曦
“尝尝吧!这些香饼都是手工制作的,玉米、紫薯等食材都是自家种的,吃得放心!”日前,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马安街道新围村“龙集市”,柯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华正忙着迎接前来的村民。走到摊位前,绍兴黄酒、龙游发糕、沾七小八鲜……共有118个摊位,传统年货、各地美食琳琅满目。全国各地村民购物热情高涨,年味扑面而来。
沿着“龙市”穿过人潮,在互动体验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棕叶编织工艺吸引了众多村民的目光。 “我八九岁的时候就开始学棕色针织,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该市棕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胡志刚自豪地介绍,“蒸、晒、剪、编,棕榈叶易于保存,棕榈叶编织的动植物形象已成为装饰品,受到更多人的喜爱。”更多人。现在,我们也可以靠手艺来做饭了!”
2月2日,农历新年期间,2024年浙江乡村文化会馆“我们村联欢晚会”活动在新围村文化会馆如火如荼地开展。
柯桥伏龙、平湖九色龙、风华布龙、开化香草龙、萧山河盘龙……夜幕降临,文化大礼堂里灯光明亮,欢呼声、喝彩声不绝于耳。开场舞蹈表演《龙腾四海》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我们村联欢晚会”以浙江特色龙舞拉开帷幕。
“我们来自柯桥区福泉街道,提前4天来到马鞍街!特别期待今晚的演出!”穿上鲜艳服装参加舞龙表演的葛阿姨高兴地说:“团队里的大家都是60、70多岁的人,大部分时间都在文化礼堂里度过。8年来,超过我们20个人每天都在不同的地方练习舞龙,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我们的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好了!”
1981年除夕夜,浙江省丽水市月山村的村民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表演乡村戏、舞灯。迄今为止,浙江农民“乡村联欢会”已举办了43届。农民表演、农民观看、农民享受。在《我们村联欢晚会》的舞台上,农民才是真正的主角。
“看那钢骆驼队呼啸如飞”“数字化、科技化,浙江数字乡村的未来将发生巨变”……音乐说唱节目《鸟瞰浙江》中,一群年轻人蜕变把自己化作山林间的候鸟,以说唱的形式讲述《千千万万的人》。 “万人工程”实施20年来乡村发展成就,记录了返乡青年创业的奋斗故事,分享了“一带一路”的精彩瞬间建设、良渚古城遗址发掘、杭州亚运会竞技比赛等。
当地美食串烧、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号、音乐说唱等节目穿插其中。欢快、活泼的音乐从新围村文化厅溢出,流进每个村民的心里。村民们用歌舞讲述新村故事,将乡愁乡愁融入热闹欢乐的新年氛围中,讲述温馨生活、美丽乡村、美好时光的故事。如今,在文化礼堂看热闹的“乡村晚会”已成为浙江农村人的过年习俗。
《光明日报》(2024年2月3日第4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2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