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身体反应意味着什么?
如何调整呢?
从而达到最健康的运动效果?
1.运动后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主要是肌肉轻微损伤或迟发性肌肉酸痛,俗称铁腿。这些都是正常现象,第二天就会好转。
但事实上,热爱运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往往遵循疼痛有效的观念,一不小心运动过量,造成肌肉损伤。
渐进负荷是锻炼中非常重要的原则。酸痛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第二天还没有消失,就说明前一天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过多了。
冰袋、按摩等方法都很有效,但也可以考虑第二天做同样的运动,只是降低强度,这样也会有效缓解疼痛。
2.举重训练时肌肉颤抖
任何进行过重量训练的人都经历过肌肉颤抖,最常见的是手和腹部。事实上,你的身体在告诉你:你的肌肉已经开始疲劳。
重量训练的目的是给予肌肉适当的刺激,使其变得更强壮。然而,许多人太渴望变得更好,以至于一开始就举起了远远超出自己身体承受能力的重量,导致颤抖。此类患者在门诊经常见到。
建议在重量训练期间短暂休息。如果您开始颤抖,请停止。如果勉强继续做,可能会造成肌肉损伤,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那么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体重呢?建议当你想举多少或想举多少次时,应该以你会感到疲劳的次数为一组作为指标。同样重量的哑铃,你能举起的最大次数可能和别人完全不同。
3.小腿抽筋和关节嘎嘎作响
运动时的抽筋就像锥子挂在肉上一样难以忍受。预热不足是一个常见原因。抽筋也可能是由于体内电解质不平衡引起的。
血液循环不良的人也面临风险。比如,游泳池的温度太低,末梢神经不好的人就容易抽筋。
应立即停止运动,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料,并轻轻按摩抽筋部位。请勿用力拉扯,以免受伤。
另外,有的人在运动时经常感觉脚部有“咔哒”声,甚至膝盖发出声音。主要原因是关节周围肌肉受力分布不均,髌骨结构向一侧倾斜,或者胫骨带过紧,造成运动时产生摩擦。但只要不痛、不红、不肿,就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疼痛加剧,请立即就医。
4. 跑步进行到一半时,世界在旋转
原因可能有两个:吃得不够或通风方式错误。
经常看到很多想减肥的女性在运动时感到头晕甚至晕倒,却发现自己吃得太少了。运动时血糖会慢慢下降。如果脂肪酸没有来得及转化为能量,就会出现头晕的情况。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建议运动前吃点东西。
另外,运动时尤其是大重量训练时屏住呼吸也会造成这种现象。这时,内脏器官的压力就会增加,血压飙升,静脉回流恶化,就会出现头晕的情况。
但过度换气也会引起问题。曾经有人在锻炼肌肉时出现严重的手臂痉挛。送医诊断后发现,由于换气过度,二氧化碳不断排出,血液中的氧气浓度过高,体内酸碱度失衡,导致肌肉不稳定。正常反应。
有氧运动时,建议用鼻子吸气,然后用嘴慢慢呼气;肌肉力量训练时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
5.骑自行车、膝盖疼痛
骑自行车近年来非常流行,但这些运动大多训练膝盖外侧的力量。时间长了,外层肌肉变得更加有力。相反,股四头肌肌肉凹凸不平,膝盖骨逐渐向外偏离,严重时会发炎、肿胀,引起髌骨软骨软化。连上下楼梯都痛。
在慢性阶段,需要训练和加强腿部内侧肌肉,逐渐将骨头拉回,使髌骨和大腿骨能够顺利运行。
另外,还建议不要只长期进行单一类型的运动,而要经常更换,训练不同的肌群。
6、跑步时流鼻涕,全身痒。
运动时可能会出现流鼻涕、身体发痒的情况。这可能是运动引起的过敏。很多时候是由于过敏体质造成的。运动前吃过敏原食物。当身体升温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加剧过敏症状。最常见的皮肤症状是荨麻疹。
另一个可能引起过敏的因素是环境。如果室内地毯尘螨较多,或者室外空气中飘浮着花粉,也可能诱发流鼻涕等过敏症状。
如果运动后皮肤略有瘙痒,休息后症状消失,则运动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让身体逐渐适应。
但如果身体出现严重的皮疹或肿胀,这就是神经血管水肿。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尽快就医。
此外,运动前四小时应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如果你要参加长时间或剧烈的比赛,比如马拉松、爬山等,最好在前两天完全避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1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