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激素:生物体内传递信息的信使,调节生理功能的关键因素。
2.第一信使: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的激素和其他物质。
3、运动性心脏肥大:长期运动引起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增强。
4、内环境:体内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状态,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
5.稳态:生理过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平衡的状态。
6.阈值强度:触发运动的最小刺激强度,是运动生理学的关键参数。
7.动作电位:神经和肌肉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决定肌肉收缩。
8.兴奋-收缩耦合:神经冲动和肌肉收缩之间的桥梁。
9.选择性肌纤维肥大:针对特定运动的肌纤维生长。
10、ATP稳态:细胞能量的主要储备,运动时的能量中心。
11、磷原系统:短期高强度运动的能量来源,快速提供能量。
12、糖酵解系统:有氧运动初期的主要供能途径。
13、有氧氧化系统:长期低强度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
14、基础代谢率:安静状态下消耗的能量反映了人体的基础代谢状况。
15.条件反射:通过学习和经验形成的自动反应,例如运动反射。
16.本体感受器:感知身体姿势和运动状态的神经末梢。
17. 肌梭: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调节肌肉收缩。
18、腱器:感受肌张力变化并参与反射活动的感受器。
19.姿势反射和牵张反射:维持身体平衡的重要机制。
20.重吸收:体内物质的返回,如水和电解质的再利用。
21、运动性血尿:运动后尿液中出现红细胞,可能与肾功能有关。
22、力量素质:肌肉力量和耐力的综合表现决定运动成绩。
23、核心力量:腰部、骨盆和下肢的稳定性,影响全身运动的效率。
24、肌肉做功能力:肌肉在特定任务中的力量和耐力表现。
25、重力休克:快速运动后血液重新分布引起的晕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1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