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2019-2020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教案及教学目标详解

    1. 2019-2020年(秋季)八年级物理第1卷2.3测量物体速度教案(新版)教材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懂得比较物体的速度一个物体; (2)理解速度 速度的概念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3)理解速度公式,能够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对物体运动速度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探究能力; (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 (1)实例分析、比较、讨论; (2)初步了解建立二元相关物理量的一般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刘翔奥运夺冠为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速度的获取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

    2.还有困难。 【教学方式】启发、讲解、讨论。 [实验教具] 计算机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长】2小时 【教学流程】新课引入观看视频并提问:你认为哪种动物跑得快?学会回答要知道哪种动物更快,我们必须进行比较。如何比较运动速度?本课我们将研究这个问题。 2.新课1.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速度?学校运动会,正在进行田径比赛。如何判断谁跑得更快?让两个学生分工做判断。 (1)如果你是一个旁观者,你如何判断谁跑得更快?学生回答:看谁先跑。 (2)如果你是裁判,你如何判断谁更快?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教师总结:上面对物体从两个不同角度运动速度的比较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方法不同。第一个是使用“同时”。

    游泳冠军平均身高_平均游泳冠军速度排名_游泳冠军平均速度

    3.“时间之间的距离比较”,第二个是用“相同的距离与时间比较”。 (1)比较法:比较距离之间相同的时间。相同的距离与时间进行比较。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的时间来比较距离”。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的速度,即速度(2)Speed。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在物理学中,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称为速度。即:速度=若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距离,t表示时间,则上式可写为计算公式: 单位:米/秒(m/s)、公里/小时(km/ h) 知道了公式之后,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速度单位由距离单位和时间单位组成。如果使用距离单位。米,时间单位为秒,速度单位为“米/秒”

    4.”,这是速度的主要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公里/小时”,读作:如果一辆汽车在1秒内行驶了10米的距离,则记录为“10 m /s”,读作 10 米每秒。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你知道一个物体的速度是 500 m/s,这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这个物体在 1 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第二个是 1 m/s. 速度与 1 km/h 哪个速度更大? 那么 1 m/s1 km/h 问题:如果每个速度的单位不同,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例1】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杨文怡以24.79秒的成绩,夺得50米自由泳金牌,打破了她自己保持的平均游泳世界纪录。通过这道题,我们需要知道物理计算问题的解法。

    游泳冠军平均身高_游泳冠军平均速度_平均游泳冠军速度排名

    5、流程及要求。已知:s=50m,t=24.79s。求:v=?解:根据题意,答案:她的平均游泳速度约为2.02m/s。解决物理计算问题要注意四项:已知、求得、解、答案。复习题: 机械运动: 1.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a.匀加速直线运动; b.匀减速直线运动; c.不规则变速直线运动。 2 曲线运动:在更复杂的物理中 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接下来我们首先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下面是两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通过观察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通过比较速度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速度相等。匀速直线运动:速度

    6. 等度直线运动。特点:在任何相同的时间内,走过的距离都是相等的。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学生答案:变速直线运动:变速的直线运动。特点:速度变化频繁。摘要: 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用相同的时间移动相同的距离。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简称匀速运动。沿直线运动但在相同时间内行进不等距离的物体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单位时间内所行进的距离称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它由符号“v”表示。公式: v S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变化。 【例2】如果一个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在8秒内移动的距离是20

    7. 米,那么它前5秒的速度是多少?分析: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前8秒的速度等于前5秒的速度。因此,本题只要求前8秒的速度。解:根据题意,答案是:它前5秒的速度是每秒2.5米。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但现实中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并不多。大多数物体都以不同的速度移动。请看同学百米赛跑的记录:1秒3.7米;第2秒6.3米;第3秒7.7米;第4秒8.0米;第5秒8.1米;第6秒8.2米。显然,该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走过的距离并不相等。他所做的是变速线性运动。再比如,当我们说某辆车在某段时间内的时速是50公里时,那么该车速是否总是那么高呢?不

    8. 是的,遇到行人过马路时,驾驶员必须临时制动并降低车速。周围无人时速度可能会更高。这个速度是指这段时间汽车的大概速度。其实我们就是利用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来观察这段时间小车的运动。我们计算出汽车一小时行驶的距离是50公里,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汽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50公里。 (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对于变速直线运动,通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地表示其运动的速度。 (1)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行进的总距离除以行进该距离所花费的时间。这样计算出的速度称为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St.代表平均速度

    游泳冠军平均身高_平均游泳冠军速度排名_游泳冠军平均速度

    9.、单位:米秒。 S表示物体在t秒内做变速直线运动所走过的距离。注:平均速度不是平均速度;要计算特定距离内的平均速度,必须将该距离除以通过该距离所需的时间。 【例3】汽车直线行驶时,前半程的速度为20m/s,后半程的速度为30m/s。汽车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运动时间,然后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以得到整个距离的平均速度。解:假设全程距离为s,前半段移动时间为t1,后半段移动时间为t2。所以全程平均速度为: 答案:全程平均速度为24m/s。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一定距离所需的总时间。需要多少时间等平均速度的概念,但所花费的时间不一定

    10. 是时候“锻炼”了。例如:物体在10秒内从A点移动到B点,移动距离为50m,然后在B点停留10秒。如果查出前10秒的平均速度为5m/s;如果求出20秒内的平均速度,则为2.5m/s2。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步骤a.如图所示固定滑槽; b.测量乒乓球通过前半段距离和整个距离所需的时间,记录在表中。 c.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整个乒乓球、上半场、下半场的平均速度。记录:距离路段长度米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米秒全程S1t1上半场S2t2下半场S3t 3t1-t2 (3)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 速度公式:v St 距离公式:S vt。可见,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的距离与其时间成正比。时间公式:t

    11. 西弗。它表明,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时间与其行进的距离成正比。 【例4】光速为300000km/s,光从太阳到地球的时间为8min20s。尝试找出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之间的距离。解:根据v=s/t,答案: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1.51011m。结合实例,说明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1)写出已知条件并统一单位; (2)所需的物理量; (3)解法:a:根据它们写出基本公式; b:推导所需的物理量; c:代入数值和单位; d:得到结果。 (4)回答。 【例5】 王宁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5公里。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5公里/小时。他骑自行车去学校要花多长时间?解:根据v=s/t,答案:他骑车去学校的时间为0.1

    12.h. [实施例6] 在一次工程爆破中,使用一根92厘米长的引信来引爆安装在钻孔中的炸药。保险丝的燃烧速度为0.8cm/s。点火器点燃导火索后,以5m/s的速度逃跑,能否跑到爆炸前距爆炸地点500m的安全区?解1:给定:v1=0.8cm/s,v2=5m/s,s1=92cm,s 2=500m,求:t1,t2。解:是的,人t1t2可以跑到安全区。解2:给定:v1=0.8cm/s,v2=5m/s,s 2=500m,求:s1。解:从s1=v1t1=0.8cm/s100s=80cm开始,s1500m可以跑到安全区。解4:给定:s1=96cm,v2=5m/s,s 2=500m,求:v1=?解:因为v10.8cm/s人可以跑到安全区。解5:已知:s1=96cm,s 2=500m,v1=0.8cm/s。求:v2=?解:因为v25m/s人就可以跑到安全区了。 【作业】【黑板设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1488.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