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村巴、村超之后,贵州用一场极具创意的大妈篮球赛,展现了他们的狂野与不拘一格。比赛简化了规则,却丰富了贵州大山女性的世界,让世人看到了被大山和传统所掩盖的美好活力。
作者|莫剑
编辑丨腾宇
标题图片|莫健 摄
“阿姨的篮球赛?”
在西江千户苗寨芦笙广场,不止一位游客提出这个问题。
他们的好奇心源于一场特殊的篮球比赛。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 “阿姨”是当地已婚妇女的统称。起初,阿姨篮球赛只接受已婚女性报名,后来向所有女性开放。 2024年贵州省首届大妈篮球邀请赛就在这样的氛围中拉开帷幕。
4月28日,贵州省首届大妈篮球邀请赛在西江千户苗寨举行。 (摄影/莫健 摄)
任何第一次观看姑妈篮球比赛的人,大概都会对这个极其大胆而又罕见的规则感到惊讶:无视篮球的运球规则,像橄榄球一样带着篮球跑动。比赛鼓励对抗,两队球员经常会为了球而发生争执。除非发生恶意犯规,否则很少会叫停。比赛进程紧张。场上的阿姨们要做的就是专注于战斗、对抗、投篮、得分。节奏极快。
自此,比赛成为了一场非凡的奇观,让网友们感到十分新鲜。他们纷纷留言:“打比赛比干农活还累”、“NBA对抗的激烈程度也不过如此”。也有懂足球的人发现,有些大妈基本功扎实,不乱来:“你们有没有发现,视频里的大妈竟然用的是欧洲步上篮?”……
一位来自河北的游客观看了比赛,并开玩笑说:“这场比赛,如果你不把球带回家,就不算犯规?球员们还能把球藏在衣服里吗?”
这种好奇和调侃,以及非常规比赛的新奇,是很多外国游客对大妈篮球比赛的第一反应。
对于雷山当地的女性来说,这一非常特殊的篮球规则降低了她们参与比赛的门槛。于是,人生又多了一种选择。
“今天还要玩别的游戏吗?”
阿英在姑姑打篮球的那天大放异彩。传球、投篮、快攻,阿英与队友娴熟的配合和扎实的基本功引来观众阵阵掌声。
在一群阿姨中,要认出阿英并不难。她经常穿一双红色的中筒袜和一双绿色的解放鞋。手里总是拿着一只咯咯叫的斗鸡,这几乎成了她的标志。解说员称她为“雷山县唯一的斗鸡姑娘”。
阿英(白衬衫)在贵州省首届阿姨篮球邀请赛上。 (摄影/莫健 摄)
这只斗鸡花了阿英一千块钱。它有着红色的鸡冠和强壮的肌肉,但很少参加斗鸡比赛,更像是阿英的宠物。参加篮球比赛时,阿鹰总会带着鸡来现场。有时她会抱着鸡在她家附近练习射击。
阿英今年24岁,家住雷山县朗德镇下辖一个村。村庄建在山顶上。从山下开车绕过蜿蜒的山路大约十分钟就可以到达。村里只有一百多户人家,人口只有四五百人。早年,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家里的老人照顾。但近年来,年轻人外出打工也带着孩子,村里留下的大多是老人。
和阿英年纪相仿的年轻人,留在山里的已经很少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外出工作,或者因为在外面结婚而很少回家。整个村子里,和她关系最好的女孩子有四个,目前只剩下阿梅欧和阿梅旺了。他们从小就认识阿英,经常一起打篮球。现在,他们通过拍摄和分享与姑妈的篮球比赛相关的视频,成为了短视频博主。
4月29日,当天比赛结束后,一群女孩在芦笙广场打球。 (摄影/莫健 摄)
阿英接触篮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小学时期。那时候,哥哥和表弟经常放学后去村里的篮球场打篮球——说是篮球场,其实是空地,没有浇筑混凝土。篮球筐是孩子们把铁丝绕成圈固定在木头顶上,然后把木头竖起来制作的。
艾英也会跟着,在边缘玩耍。看着哥哥们追逐篮球,她和朋友们既紧张又兴奋。有时球会飞过你。跳跃敏捷的篮球,就像不断被投掷的简单快乐,已经成为他们童年记忆的缩影。
小学三年级时,阿英在父亲的指导下正式学习打篮球,并第一次尝试投篮。阿英还记得父亲告诉她,女孩子手腕力量不够,不需要刻意追求一手护球、一手投掷的投篮姿势。他们只需用双手握住球并将其向前推即可。
不需要遵循任何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并享受它。阿英人生中的第一次投篮,和后来和姑妈一起参加的篮球比赛,有着隐约的重叠。
阿英(左一)、阿梅欧(右一)、阿美旺(中)在村里的篮球场上。 (摄影/莫健 摄)
有球可打的时候总是快乐的、不知疲倦的。天气好的时候,村里经常有农民在“篮球场”上晒粮食。放学后,艾英和她的朋友们很早就在球场周围呆着。当主人到来时,它们像蜂群一样冲上前去帮忙收集食物并清理场地,以便快速打球。
到了小学四年级,阿英和阿美欧更加热衷于打球。他们制定了严格的晨练计划,每天早上六点左右就到篮球场热身。他们从村子出发,绕着蜿蜒的小路跑下山。训练一直持续到上学的时候,他们总是一起小跑进教室。
他们坚持了一年多。后来,阿梅欧因为要准备小学入学考试,不得不停下来。初中时,他们去不同的村庄参加姑妈的篮球比赛。当时网络还不发达,他们大多是通过村里张贴的海报和村民的口口相传了解散布在各个村庄的比赛信息,并用阿梅家里的电话号码报名。
给他们印象最深的比赛是初中一年暑假期间。他们不得不前往距离该村约40分钟车程的另一个村子参加比赛。赛事组织者在比赛前三个小时通知他们当天是否需要比赛。如果接到通知,他们就会赶紧从家里出发,租一辆摩托车下山,比赛结束后当天返回。
阿姨的篮球比赛很热闹,球员们可以拿着球在球场上跑来跑去。 (摄影/莫健 摄)
比赛项目很多,镇上的篮球迷和班车司机也都知道,山上的村庄里生活着一群热爱打篮球的女孩。有时司机看到他们,就会问:“今天还要玩吗?去哪儿玩?”
小小年纪的他们,不知不觉就成为了街谈巷议的话题。镇上不少人表示,他们“看上去很小,但打球很凶”。他们的语气常常让阿英觉得司机和镇上的其他人可能是通过这群女孩认识的。回顾一下你曾经热爱打篮球的时候,或者说你还那么年轻的时候。
篮球并不是多余的
除了篮球之外,干农活和自媒体也是阿英的主要日常。她在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上分享姑姑篮球比赛的精彩片段,三人见面还会一起直播。直播的内容很随意。有时是吃火锅聊天,有时是工作。
午饭时间,阿英帮妈妈做饭。 (摄影/莫健 摄)
阿妹网表示,直播做农活时,他们常常不知道该对直播间的网友说些什么,也不太知道如何在镜头前展现自己。
直播一开始,他们就埋头工作。直播间出现的场地,是在比阿英家还高的一座小山上。一条蜿蜒的小路从山脚蜿蜒到山顶,连接着他们的家园和生计。阿美网记得,在没有修路到达田地之前,肥料、种子和收获物都需要人工搬运。道路修好后,很多人开始骑自行车下地干活。
在一次聊天中,他们不小心透露了这个村名,不到两天就有人来找了。那天阿英出去了,并没有看到那个人。亲戚称,他是一名五十多岁的男子,自称是阿英家的亲戚。他一路向村里询问。 “还好最后没有找到他,我和妈妈都不在家。”阿英有些害怕。
直播就像一个窗口,引来好奇和关注,也可能引来危险。和朋友一起直播时,她变得更加谨慎。如果有人在直播间问他们住在哪里,他们通常只会告诉他们所居住的县或镇的名称。
阿姨篮球比赛对体力要求很高,队员们始终处于奔跑、对抗的状态。 (摄影/莫健 摄)
寨子保留了家庭里惯常的分工,男人外出务工,女人操持家务。很小的时候,阿英等人就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播种、除草、打农药。这不仅分担了母亲的负担,也延续了女性在家庭分工模式中的角色。就像是家庭和社会的一种本能,推动着这些女孩快速成长。
阿英记得小时候,她和妈妈去奶奶家探亲。她和表弟被带到地里去干活。奶奶特意带来了饼干等零食,半开玩笑地对他们说:“谁拔的杂草最多,谁就可以吃饼干。” “拔草的时候,奶奶一句‘好好休息,吃点饼干’就能让阿英和表弟高兴很久。
阿英有时打球受伤,她因为不能分担家里的农活而感到内疚。家长以此劝说他们减少玩耍时间,以免受伤,影响生活。
在比赛中,一名球员试图传球。 (摄影/莫健 摄)
大二暑假期间,阿英打球扭伤脚踝,整天躺在床上。她洗澡、吃饭、上厕所都得靠妈妈的帮助。
当时,山上的田地里正在除草。妈妈一早就出门去高处干活,中午就赶回家给阿英做饭。妈妈劝她不要再打球了,但阿英还是不肯放弃。
在她看来,球场上碰撞、受伤是常有的事。像她这样的女性通过篮球集体表达的是一种必要的姿态——篮球不是多余的东西,可以随意丢弃。
这是黔东南山区妇女生活的一部分。它美丽又有意义。
好久没见到你了
阿梅欧的家人有很多与篮球有关的回忆。
对于年轻时的他们来说,打球的目的无非就是赢得更多的比赛,赢得冠军。他们约定,如果在比赛中获得了证书或锦旗,每个家庭就先挂上两块,直到把自家的墙壁都贴满为止。
为了打球,他们在初中时就剪掉了长发,留短了。他们的父母骂他们“玩疯了”。这些时刻被拍成照片,并与客厅墙上的一排三角旗一起保存。最特别的第三名锦旗,是她和阿英、阿美王在压力下进行的“三对五”战斗中夺得的。
当时他们报名参加了一场五人制篮球比赛,但赛前有两名队友临时退出,这对球队来说无异于被宣判了死刑。阿英不肯放弃,与主办方协商是否可以找人代替,但没有结果。他们还试图与对手沟通,得到双方各派三人参赛的方案,但果然遭到拒绝。
虽然不需要运球,但比赛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相当多的阿姨都有很好的篮球背景。 (摄影/莫健 摄)
普通人遇到这种绝境的时候,恐怕就只有一个出路了。
然而,三个女孩却很固执,不肯认输。他们一决胜负,直接进行了三对五的比赛。他们竟然以微弱的开局一路奋战到了第三名,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来自河南的游客李淼全程观看了阿姨的篮球比赛,对当地妇女打球的热情和努力感到惊叹。她从小在乡村小学的女子篮球队打球,她只把篮球视为离开乡村、前往城镇和城市的一个理由。
十几年过去了,李淼已经很久没有打篮球了。他已经记不清当时玩的是什么了,但他清楚地记得,他在镇上吃早饭的时候,店里所谓的珍珠玉白玉汤在面汤里加了白菜,青龙过河。 。这是一种放在咸汤里的绿色蔬菜。后来,李淼去品尝了很多当地美食,但小时候的两碗“坑爹”汤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里她总能想起打篮球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的童年。
生活挡在女性和她们热爱的篮球场之间,她们的力量必须用在其他地方。阿鹰原来篮球队的五名队员渐渐无法聚集在一起。其中一位队友长期外出打工,另一位则早早结婚。
他们与他们的联系,他们与篮球的联系,逐渐减弱。
不得不面对的分离,常常让留在村里的阿英、阿美旺和阿梅欧感叹不已。阿美欧尽量不去想太多,说道:“现在我们在一起,一场一场的战斗。”
这两年,阿英和阿美旺的妈妈开始劝他们去相亲。曾经令他们恐惧的分离似乎即将来临。在传统社会,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也意味着告别第一次生命。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结婚意味着离开熟悉的环境,告别家人和朋友,组建新的家庭,放弃一些自己认为很难放弃的东西,比如篮球。
越来越难见到儿时的朋友了。每个人都必须同时回家,并且必须在家里呆足够长的时间才能见面。两家人相隔较远,交通不便,其中一人必须驾驶摩托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才能来到这里。
在雷山县西江县千户苗寨从事茶业的徐春回忆,小时候,她和村里的几个女孩关系很好,但后来都因家庭原因而分道扬镳。工作和婚姻。和她关系很好的一个朋友从贵州嫁到了东北,他们已经很多年没有见面了。
直到去年,村里准备过古藏节的时候,她的朋友专程回了老家。
阿姨、叔叔向游客展示苗族妇女返乡文化。 (摄影/莫健 摄)
许春口中的鼓藏节并不是苗族真正意义上的鼓藏节。更像是当地苗族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而举办的一场“回娘家的回乡宴”。这一天,已婚的苗族妇女要随丈夫回到娘家,与孩子一起庆祝。他们回乡时,花千余元买鸭、鱼、黑猪等肉类,还带了酒。
这一天,家家户户的已婚妇女都会将这些食材制成美味佳肴,摆在长桌上摆上宴席。家乡的妇女会组成球队打篮球。
到了球场上,那种因距离和时间而产生的陌生感就消失了。比赛过程中,队员们自发扶起摔倒的队员;比赛结束后,两队球员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获胜者的奖品是一只鸭子。比赛结束后,他们会在现场将鸭子加工成餐食与大家分享。
游戏结束后,玩家获得了一只鸭子作为游戏奖品。 (摄影/莫健 摄)
阿英赛后出席了多次聚餐,认识了几位气质相似的阿姨。许纯的朋友今年没有从东北回来,她的脑海里总是闪过那天聚会的场景:大家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吃肉、喝酒、聊天。友谊在激烈的篮球比赛和餐桌上的杯具更替中重温,或者诞生新的花蕾。
他们仿佛回到了遥远的中学时代,终于又可以一起玩耍了。
校对:见面;操作:嘻嘻;排版:陈毅
阅读完毕后,点击【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0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