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
【摘要】当前,大量高校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其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通过分析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及原因,探讨高校教师从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调整个人心态,减轻生活压力;提供均衡的营养和合理的饮食;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合理、科学地锻炼;注意健康检查等。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
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 Buchman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1996年5月正式提出。它指的是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之外除上述状态外,两者之间还存在第三种状态,又称潜伏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灰色状态等[1]。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主要会出现失眠或睡眠障碍、精神疲劳、便秘、性功能障碍、时差综合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疾病。除了这些不适之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也没有发现异常。这就是亚健康的危害,使得人们常常忽视这些身体的不适。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疾病。如果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及时、适当的干预,身体就能向健康的方向转变。这正是关注亚健康状态的意义所在。
1.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普遍存在。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只有5%的人真正健康,20%的人患有疾病,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指出,中国人口中健康人占15%,非亚健康人占15%,亚健康人占70%。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2]:在接受体检的1866名知识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不同,最高达96%,且与职称成正比,正教授95%,副教授89.4%。其中,40岁至50岁群体的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4%。暨南大学医学院对广东省19所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3]: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组亚健康发生率为79.17% ,40岁以下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71.3%。 ,女性为82.49%,明显高于男性。中科院和北大的一项调查更令人惊讶:近5年来,中科院和北大所属7个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共计134人去世,平均年龄年仅53.5岁。国家体改委发布的专项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58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0岁左右。 2007年,笔者对河池学院226名教师的亚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77.50%的女教师和69.81%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34.96%的亚健康类型超过5种。健康症状。
2 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
2.1身心疲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不断扩大招生,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在各项就业、科研、职称评审等硬指标不断提高的压力下,工作量普遍增加,导致教师精神疲劳。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身心疲惫,造成健康透支,造成亚健康状态,引起身体各系统不良反应,如睡眠质量下降、消化不良等、消化道溃疡、紧张性头痛、心跳超速等症状。另一方面,大多数大学教师期望过高,过度追求完美,无形中给自己带来了压力。
2.2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饮食不均衡、吸烟、饮酒过多、运动过少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此外,吸毒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2.1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都会引起疾病。
有的教师工作和科研任务多,时间紧张,一日三餐安排不合理。他们有时不吃早餐,有时在饥饿时吃得太多。 、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也有一些女教师追求苗条,刻意节食。这些都是造成肥胖或营养失衡的原因之一,也是亚健康状态的隐患。我院教职工体检结果显示,血脂异常和血脂升高、脂肪肝、糖尿病、胆石症等是常见问题。
2.2.2 吸烟 吸烟百害而无一利。
少量的尼古丁虽然可以增加大脑的兴奋性,但同时也会降低大脑的抑制过程,破坏兴奋与抑制的平衡。短暂的兴奋过后,取而代之的是过度的抑制和疲劳。长期吸烟,尼古丁直接损害脑细胞,引起大脑皮层退行性改变,引起智力下降,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降低工作学习效率。
2.2.3 酗酒和精液对人体的直接作用是中枢抑制。
少量饮酒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去抑制和兴奋,大量饮酒会导致急性酒精中毒。酒精还会降低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损害肝功能。
2.2.4 锻炼不足随着交通的普遍使用,人们经常乘坐汽车出行,锻炼的时间相对减少。
再加上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负担重,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少了。长期缺乏运动导致对外界事物反应迟缓、协调性差、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久而久之,新陈代谢就会减慢,思维迟钝,大脑功能恶化,免疫功能下降,导致亚健康状态或肿瘤、心脏病的发生。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2.3 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 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噪音、微波、电磁波等化学和物理因素是难以预防的隐性健康杀手。
3 亚健康干预
造成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行为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亚健康是机体功能状态下降时发出的信号,但亚健康状态动态变化。 ,极不稳定,容易转化,随时可以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或者从亚健康状态恶化到疾病状态。它向哪个方向转变取决于人体采取的措施和自身的免疫水平。针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学校要根据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年龄和亚健康类型,开展集体和个人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工作,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
(2)调整个人心态,减轻工作压力。你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社会地位,学会自我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找到最佳合理的放松方式来摆脱压力。
(三)加强教师食堂管理,提供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4)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充足的睡眠是预防和消除疲劳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作息时间严格与生物钟同步,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
(5)合理、科学的运动,增强免疫功能。
(六)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维护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工作,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各方面的困难,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减少教师的危害。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态。
参考
[1]于志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3。
[2] 林顺治.国民亚健康状况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9-111。
[3] 王业军.浅析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对策[J].沉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4, 6(2): 206-207。
[4] 熊翠环.新晋本科院校教师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右江医学, 2008, 36(2):205-206。
第二条:浅谈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
【摘要】当前,大量高校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其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通过分析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及原因,探讨高校教师从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调整个人心态,减轻生活压力;提供均衡的营养和合理的饮食;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合理、科学地锻炼;注意健康检查等。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
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 Buchman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1996年5月正式提出。它指的是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之外除上述状态外,两者之间还存在第三种状态,又称潜伏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灰色状态等[1]。进入亚健康状态的人主要会出现失眠或睡眠障碍、精神疲劳、便秘、性功能障碍、时差综合症、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多种心身疾病。除了这些不适之外,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查往往也没有发现异常。这就是亚健康的危害,使得人们常常忽视这些身体的不适。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疾病。如果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及时、适当的干预,身体就能向健康的方向转变。这正是关注亚健康状态的意义所在。
1.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普遍存在。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调查显示,只有5%的人真正健康,20%的人患有疾病,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国际亚健康学术研讨会上有人指出,中国人口中健康人占15%,非亚健康人占15%,亚健康人占70%。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2]:在接受体检的1866名知识分子中,不同人群的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不同,最高达96%,且与职称成正比,正教授为95%,副教授为89.4%。其中,40岁至50岁群体的亚健康状态率高达90.4%。暨南大学医学院对广东省19所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3]:从年龄分布来看,30岁组亚健康发生率为79.17% ,40岁以下人群中男性发病率为71.3%。 ,女性为82.49%,明显高于男性。中科院和北大的一项调查更令人惊讶:近5年来,中科院和北大所属7个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共计134人去世,平均年龄年仅53.5岁。国家体改委发布的专项调查显示,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只有58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0岁左右。 2007年,笔者对河池学院226名教师的亚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77.50%的女教师和69.81%的男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34.96%的亚健康类型超过5种。症状。
2 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
2.1身心疲劳。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不断扩大招生,教师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在各项就业、科研、职称评审等硬指标不断提高的压力下,工作量普遍增加,导致教师精神疲劳。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睡眠不足,身心疲惫,造成健康透支,造成亚健康状态,引起身体各系统不良反应,如睡眠质量下降、消化不良等、消化道溃疡、紧张性头痛、心跳超速等症状。另一方面,大多数大学教师期望过高,过度追求完美,无形中给自己带来了压力。
2.2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是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饮食不均衡、吸烟、饮酒过多、运动过少是造成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此外,吸毒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2.1饮食不均衡、营养不足或营养过剩都会引起疾病。
有的教师工作、科研任务多,时间紧张。他们一日三餐的安排不合理。他们饿的时候吃一顿饭,饱的时候吃一顿饭。他们有时不吃早餐,有时吃得过多。有的教师社会活动多,高脂肪、高盐,摄入过多高热量、高蛋白食物;也有一些女教师追求苗条,刻意节食。这些都是造成肥胖或营养失衡的原因之一,也是亚健康状态的隐患。我院教职工体检结果显示,血脂异常和血脂升高、脂肪肝、糖尿病、胆石症等是常见问题。
2.2.2 吸烟 吸烟百害而无一利。
少量的尼古丁虽然可以增加大脑的兴奋性,但同时也会降低大脑的抑制过程,破坏兴奋与抑制的平衡。短暂的兴奋过后,取而代之的是过度的抑制和疲劳。长期吸烟,尼古丁直接损害脑细胞,引起大脑皮层退行性改变,引起智力下降,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降低工作学习效率。
2.2.3 酗酒和精液对人体的直接作用是中枢抑制。
少量饮酒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去抑制和兴奋,大量饮酒会导致急性酒精中毒。酒精还会降低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损害肝功能。
2.2.4 锻炼不足随着交通的普遍使用,人们经常乘坐汽车出行,锻炼的时间相对减少。
再加上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负担重,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少了。长期缺乏运动导致对外界事物反应迟缓、协调性差、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久而久之,新陈代谢就会减慢,思维迟钝,大脑功能恶化,免疫功能下降,导致亚健康状态或肿瘤、心脏病的发生。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2.3 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 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噪音、微波、电磁波等化学和物理因素是难以预防的隐性健康杀手。
3 亚健康干预
造成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行为心理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亚健康是机体功能状态下降时发出的信号,但亚健康状态动态变化。 ,极不稳定,容易转化,随时可以从亚健康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或者从亚健康状态恶化到疾病状态。它向哪个方向转变取决于人体采取的措施以及自身的免疫水平。针对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普遍存在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学校要根据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年龄和亚健康类型,开展集体和个人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等工作,使亚健康状态向健康方向转化。
(2)调整个人心态,减轻工作压力。你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合适的社会地位,学会自我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找到最佳合理的放松方式来摆脱压力。
(三)加强教师食堂管理,提供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4)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充足的睡眠是预防和消除疲劳最有效、最彻底的方法。作息时间严格与生物钟同步,每天保证8小时的睡眠。
(5)合理、科学的运动,增强免疫功能。
(六)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维护高校教师身心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为教师创造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工作,努力为教师解决生活各方面的困难,减少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减少教师的危害。高校教师的亚健康状态。
参考
[1]于志敏.走出亚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23。 [2] 林顺治.国民亚健康状况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3):109-111。 [3] 王业军.浅析高校教师健康状况及对策[J].沉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6(2):206-207。 [4] 熊翠环.新晋本科院校教师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右江医学, 2008, 36(2):205-206。
第三条:浅谈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
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成因及干预措施论文(选13篇)由网友“Abstain”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浅谈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干预措施
【摘要】当前,大量高校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对其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通过分析高校教师亚健康状态的特点及原因,探讨高校教师从亚健康状态向健康状态转变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普及亚健康知识;调整个人心态,减轻生活压力;提供均衡的营养和合理的饮食;遵循生物钟,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合理、科学地锻炼;注意健康检查等。
【关键词】高校教师亚健康干预措施
亚健康概念最早由前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我国于5月正式提出。这意味着人体除了健康和疾病状态外,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
还没完,继续阅读>
第四章:如何摆脱亚健康状态
如何摆脱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存在的问题。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常常让人喘不过气来。哪有时间运动又注意饮食呢?教大家如何照顾自己的健康。
均衡营养、合理饮食
科学的食谱首先要保证营养均衡。日常饮食中必须包含糖、蛋白质、脂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素。城市人营养不良有两种倾向,一是营养素和热量过剩,二是节食导致某些营养素和热量缺乏。这两种倾向都足以导致“灰色状态”。
每个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1500卡路里的能量,工作量大的人则需要2000卡路里以上。持续补充营养物质是维持能量的前提。另请注意:
不要吃太多或不吃脂肪食物:一些脂质是大脑运作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血脂缺乏会影响思维;但如果吃得太多,短期内就会感到昏昏欲睡,长期下来会在体内堆积形成脂肪。
碱性食物
还没完,继续阅读>
第五部分:亚健康状态自我评价表
亚健康状态自我评估(SRSHS)
(压力水平)
没有
光
中间
部分的
彦佑
花费
花费
重的
重的
1.最近经常感觉没有精力,对什么都没有兴趣... 2.最近经常有一种恐慌感,好像灾难要发生了... 3.腰酸背痛,肌肉酸痛…………………………………………4.生活很灰暗,常常感到压抑……………………………… 5. 心脏跳动剧烈,呼吸不顺畅…………………………………… 6.工作一个小时后,感觉身体疲倦,头脑变得迟钝…… 7. 不想面对同事和老板,有逃避的欲望……………… 8. 感受不到乐趣和乐趣工作上的成就,完全成为一种负担………………9.睡眠质量差,睡觉后还是头晕早上起床……………… 10.工作效率下降,老板对你表示不满…… 11.食欲不振,即使是合胃口的饭菜也觉得乏味……1
还没完,继续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9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