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孩子学游泳的7个误区:别辜负好条件,快乐游泳微信公众号推荐

    微信公众号-快乐游泳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分享,我推荐给大家。无论您的孩子正在准备学习游泳还是正在学习游泳,都值得阅读和学习。

    天亮爸爸,原文转载自新浪博客“胜利岭秀城11年级4班”,原标题为“池边写的”。

    夏季是孩子们游泳的高峰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虽然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游泳,但这期间也走了很多弯路。如今,孩子们学习游泳的条件已经今非昔比了。室内游泳池随处可见。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总结的关于孩子学习游泳的7个误区——别让孩子辜负这么好的学习条件。 。

    游泳是水下吐气技巧嘛视频_游泳水中吐气技巧_游泳水里吐气怎么吐

    误会1

    学会游泳就等于掌握生存技能

    我们每天说的“游泳”只能帮助孩子强身健体,因为一旦水中发生危险,可能会危及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在招募潜水员时对潜水员的身体要求极其严格。

    仅从安全角度来说,人类是陆生动物,最好远离水。尤其是当你只有一点点知识的时候,你的胆子就很大,很容易陷入困境。如果陷入乱流,谁能活下来,旱鸭子还是奥运游泳冠军,靠的不是技巧,而是运气。在公海,有太多的危险是我们无法预测、无法抵御的。不要让您的孩子将学习在游泳池里游泳视为战胜这些危险的机会。即使您已经学会了游泳,也不要鼓励您的孩子在开放水域游泳。

    我还亲眼看到一位母亲在泳池边对怕水的儿子大喊:“你学会游泳,洪水来临时就能救你的父母了!”她一定忘记了,水上救援和她自己的知识旅行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让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进行水上救援,无异于飞蛾扑火。溺水者求生本能的力量,会让一个六十多岁的女人变成施瓦辛格,让所有接近他的人迎面而来。当人被瞬间拉入水中时,危险可想而知。

    游泳是水下吐气技巧嘛视频_游泳水中吐气技巧_游泳水里吐气怎么吐

    误会2

    孩子可以很快学会游泳

    大多数人对于孩子学习游泳都有一个刻板印象——孩子通过一两次短期培训班就能“学会”,但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我见过一些初学者高兴地宣称自己在一两个月内学会了什么泳姿,达到了什么水平。我确实见过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在半年内赢得了四个泳姿的冠军,而且游得相当不错。

    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优秀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天赋的前提下的。有个别情况,但并不适用于大多数普通人。因此,不要以为孩子可以“很快”学会游泳,因为这种想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初学者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沉迷于诸如“开始游泳”、“你能游多久”等问题。要知道,能够在水中移动是非常简单的。然而,能够移动并不意味着能够游泳。说是玩水更准确。

    家长在选择游泳班时,会优先选择短期班,并考虑能否在短时间内学会一种泳姿,作为衡量教练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我不支持任何形式的短期培训班,培训班不限于儿童游泳学习。因为这种“怪胎”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了明显的商业痕迹。其本质无非是寻找噱头来取悦那些想走捷径的人,其教学目标也必须非常功利。

    学习游泳就像学习任何技能一样。这个年纪,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学习的本质应该是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扎实的训练,才能给孩子们今后更好地游泳的体力。基础训练是最枯燥、最无效的,很容易被忽视或放弃。

    比如,在没有掌握陆地练习和分解动作的情况下,急于一起在水下游泳,就会导致各个环节的失误叠加、加剧、放大,最终成为顽疾,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问题。所以,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很多人在入门阶段看似进步很快,但也因此总是停滞不前,没有进步的可能。

    事实上,协调游泳对于初学者来说最主要的好处就是提高兴趣。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在每堂课的最后一小段时间里以一定的泳姿进行协调游泳,以保持兴趣。

    当然,考虑到大多数家长没有太多​​时间陪孩子上学,参加假期培训也是无奈之举。即便如此,我还是建议家长调整心态,给短期培训班一个合理的心理预期。十几堂课能学到什么?学会正确呼吸已经很棒了。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短期训练后决定是否长期训练。如果没有条件,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经过几次短暂的训练后,让游泳成为孩子的常规健身方式。

    游泳水中吐气技巧_游泳是水下吐气技巧嘛视频_游泳水里吐气怎么吐

    误会3

    你不必像职业运动员一样学习

    对于初学者来说,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没有区别。所谓专业,应该是指你在某个领域花了更多的时间学习,仅此而已。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在初始阶段应该有相同的学习和培训内容。达到一定水平后,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孩子的身体灵活性和身体要求上。

    因此,请不要得出以下结论:短期培训=不专业,长期培训=专业。这个结论可能会导致快速修复心态和短期行为。

    游泳是一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有氧运动。和跑步、跳绳以及许多球类运动一样,它可以陪伴孩子一生。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坚持这样做,他们将终生受益。

    因此,请家长将孩子未来几年的学习计划从一个假期调整为几个假期,同时要循序渐进——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收获,储存在冬天。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深呼吸、直身滑行等,需要时间反复练习,而不是断断续续的操作。如果想让每一个动作都成为标准,成为潜意识的本能,就只能靠时间来打磨。

    如果由于上课时间有限而无法做到系统科学,最好用较短的上课时间进行基础学习和训练,以保证每堂课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游泳是水下吐气技巧嘛视频_游泳水中吐气技巧_游泳水里吐气怎么吐

    还应该教会孩子在学习游泳时保持注意力集中,体现在对训练细节和动作规范的重视,以及对某种游泳姿势的反复练习。将一种泳姿练习到至少标准的70%到80%,然后开始练习其他泳姿。不要太早为您的孩子选择主要活动。四种泳姿不容忽视。

    有些人可能注意到了“完全沉浸”——一种起源于美国、近年来在业余游泳运动员中流行的学习方法。其特点是减少动作频率,强调击打的及时性,身体向前滚动。它有意回避自由式踢腿练习这一最容易让人畏难的基础训练,提倡省力、高效、先进、见效快。

    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独特的做法,但练习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你还是要回到踢腿练习,因为他们的教学视频乍一看可能很轻松,但实际上演示者都是有过踢腿训练的运动员。经过多年的专业培训,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基础。

    总之,即使你无法达到职业运动员的高标准和要求,即使你身体上无法承受如此大的训练量,也请以专业的方式学习。

    游泳水中吐气技巧_游泳是水下吐气技巧嘛视频_游泳水里吐气怎么吐

    误会4

    让我们从蛙泳开始吧

    学习蛙泳作为游泳入门项目,堪称“中国特色”。在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蛙泳”是最有资格注脚“游泳”概念的。

    这种方法有运动生理学的基础。首先,由于蛙泳涉及抬头呼吸,它与自由泳的侧头呼吸和仰泳的向上呼吸不同。这是普通人在水中非常本能、自然的呼吸方式。其次,蛙泳同时使用双手,便于保持身体平衡;另外,蛙泳是趴在水中,仰泳是仰卧,自由泳是侧身翻滚,蝶泳是波浪式前进。

    相比之下,蛙泳似乎更有助于初学者获得相对的安全感。

    国内游泳班选择蛙泳作为首选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虽然标准的蛙泳动作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完成,但“游”起来却非常容易。中国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了十几节课后仍然练习踢球。所以即使明知如此,教练们也只能犯错误。

    但在国外,情况却大不相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四种泳姿的特点。

    蛙泳:简单易学,但技术最复杂,游好比较难。对于腿部动作尤其如此,这是游泳所有技术方面中最复杂的。由于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不适合长距离游泳。

    游泳水中吐气技巧_游泳是水下吐气技巧嘛视频_游泳水里吐气怎么吐

    仰泳:该技术相对简单易学。速度比蛙泳快,但比蝶泳慢。省力。

    游泳水中吐气技巧_游泳水里吐气怎么吐_游泳是水下吐气技巧嘛视频

    蝴蝶:最新一代时间。该技术比自由泳和仰泳更为复杂,难以掌握。速度仅次于自由泳。它消耗体能最多,不适合长距离游泳。

    游泳水里吐气怎么吐_游泳是水下吐气技巧嘛视频_游泳水中吐气技巧

    自由泳:技术相对简单易学。最快的。省力,适合长途旅行。

    游泳是水下吐气技巧嘛视频_游泳水里吐气怎么吐_游泳水中吐气技巧

    需要强调的是,只有自由泳才适合长距离游泳。即使主赛事不是自由泳,每个职业运动员都以自由泳作为基本泳姿。这是因为自由泳适合长距离游泳。因此,除了每场训练的技术训练外,所有运动员在水中的体能训练均以自由泳的方式进行。

    学习自由泳的另一个好处是对学习仰泳和蝶泳很有帮助。因为仰泳被称为“翻身自由泳”;蝶泳的单侧手臂和腿部动作几乎完全复制了自由泳。

    蛙泳是最特殊、相对独立的系统。除了横轴波动与蝶泳稍有相似外,与其他三种泳姿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通过以上比较,您可能已经得出了正确的结论:除非您的孩子是百年一遇的蛙泳天才,否则请让他们先学自由泳或仰泳。如果你只打算让孩子学习一种泳姿,那是没有用的。问题是自由式。

    误会5

    孩子学会游泳后可以减少感冒

    这句话是正确的结论,但过程中的细节也不能因为这个结论而被忽视。比如,孩子练习游泳后,有的家长让孩子少穿点衣服。

    标准训练游泳池的水温恒定在25~27℃,低于人体温度。人们在游泳时受到的冷刺激会增加免疫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免疫系统的改善和增强。

    但对于孩子来说,温度稍低,孩子经常会在水里瑟瑟发抖。下课后强调保暖的目的是为了预防感冒。学会泳姿后,孩子们的运动量会逐渐增加,每次上完课都会很累。这个时候,他们的免疫力就会呈指数级下降。

    游泳后如果不注意保暖,孩子很容易感冒。寒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冒如果不能及时治愈,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心肌炎、中耳炎、鼻炎、咽炎等。因此,下课后应立即喝点热水,让孩子出汗,用力。寒气从体内排出。

    其次,儿童的身体容易疲劳,但恢复速度比成人快。睡眠也是一种积极的免疫手段。在这个问题上,每天至少 10 个小时的睡眠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另外,还需要注意营养。燕麦片、奶酪、奶粉、各种主食都很不错。游泳是一项高消耗运动,孩子的食欲会增加。首先要保证的是热量的补充。如果吃不下或者吃得不够,一天就多吃几顿。

    合理的营养保障、有效的恢复方法、健康的训练状态缺一不可。否则,最好不要练习。

    误会6

    游泳是水下吐气技巧嘛视频_游泳水里吐气怎么吐_游泳水中吐气技巧

    随意将您的孩子交给教练

    一位位居美国前50名的华裔游泳教练曾表示:在中国,99%的大学游泳老师都是不合格的。培训班游泳教练员100%不合格。

    很多教练游泳很好,但不一定教得好。一个好的教练一定是“知行合一”的践行者。初学者阶段正是考验教练教学水平的阶段。因为这个阶段辅导的回报率是最低的,最考验经验和耐心。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平实易懂的讲授、反复无效的提醒,才能让孩子在心理上和技术上“断奶”。

    如何选择一个好的教练?首先,你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愿意为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负责。其次,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接受孩子技术进步较慢的事实,承认他们条件的差异,在确定长远目标后决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误会7

    游泳必须在水中学习

    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因为还有一些练习需要在陆地上完成,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

    陆地演习的动作标准非常严格。这是因为要考虑到,在水中练习时,阻力大,容易疲劳,人疲劳时动作容易变形。为了保证水上训练质量,首先要提高陆地训练时的动作标准,强化动作规范。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在陆地上练习每个动作的时间应该不低于在水中练习的时间。如果游泳班没有这样的安排,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在家练习。理想的时间花费应该是3:1。如果身边没有监督者,就需要让孩子对着镜子练习。

    游泳水中吐气技巧_游泳是水下吐气技巧嘛视频_游泳水里吐气怎么吐

    不要急于跳入水中

    学游泳前需要准备的4项技能

    澄清了误区后,相信大家对游泳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不过,在急着让孩子下水之前,作为家长,我们必须从安全角度为孩子做好一些准备,防止学习过程中发生意外。以下是我的4条建议:

    1、让孩子学会正确洗澡。

    大多数游泳池都会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为保证持续的杀菌能力,水中会残留游离余氯。如果游泳后能洗个热水澡,不仅能有效预防感冒,还能及时清除体内余氯,对皮肤和头发有保护作用。此外,余氯还会刺激呼吸道粘膜,尤其是儿童。让孩子养成洗澡时漱口的习惯。淋浴时手捧一把热水,将鼻子浸入其中一段时间​​,也可预防鼻炎。

    2.让孩子学会深呼吸。

    学习游泳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无法正常呼吸。深呼吸练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只有学会呼吸,孩子才能摆脱身上的辅助教具,真正克服对水的恐惧。

    游泳时,必须用嘴吸气,同时用嘴和鼻子呼气。训练时,可以握住池边在水中,全身放松,抬起头,用嘴吸气。你必须张大嘴并快速吸气。然后慢慢地将头浸入水中,然后缓慢而有节奏地呼气,将呼吸全部呼出。

    初学者总是感到气喘吁吁或体力跟不上。原因是他们无法将肺部的二氧化碳全部吐出,因此必须注意呼气过程。

    你可以按照吸气一拍、呼气五拍的节奏练习,心里默念:吸气、呼气、二、三、四、五。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呼吸的节奏。必须反复练习,使呼吸动作成为潜意识的习惯。 。

    学习呼吸的另一个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在水中不屏气的习惯。因为孩子的心脏还在发育,频繁屏气会造成心肌超负荷,引起心壁代偿性增厚,严重影响心脏功能。让孩子建立出水时吸气、入水时呼气的概念。

    3、教孩子处理耳道内残留的水。

    首先让孩子体会水进入耳道和从耳道排出的感觉。你可以让他倾斜头部,将头完全浸入水中。这时,上耳大部分会充满水。然后让他站在水池边,一手扶住墙壁或栏杆,另一只手抓住耳朵,一脚放在进水耳朵一侧支撑身体,跳起来。再跳几次后,水就会流掉。

    4. 让孩子学习如何处理抽筋和窒息。

    此类突发事件的危险主要在于心理上的恐惧,所以从一开始就应该告诉孩子,遇到这些情况时不要惊慌、不要挣扎。年幼的孩子无法在水中独自应对抽筋,因此请教他们尽可能放松以保持漂浮,抓住水线,并向救生员和教练大喊。

    我们要提醒他们,当他们被水噎住的时候,只能咽下去,心理上不会反抗。他们越反抗,进入肺部的水就越多,很容易导致溺水。因此,父母在身边时不要着急。任何过度的反应,只会让他们更加害怕。不要说什么,只是轻轻地把孩子抱在水里一会儿,让他们平静下来。

    (图文来源于网络)

    微信公众号-快乐游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18960.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