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武汉法官余倩解答健身房消费维权问题:如何保存合同与凭证

    于谦法官(右)正在接听热线

    □楚天都市报极目报记者 邱牧 通讯员 黄奔 实习生 吴金月 龙佳佳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报记者 邹斌

    如今,热爱健身的人越来越多,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难免有好有坏。安全防护不到位、虚假宣传、卷款跑路……针对消费者锻炼时遇到的各种问题,10月25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于谦探访楚天都市宝鸡木新闻“市民预约”栏目,为市民一一解答。 “对于消费者来说,申请会员卡时签订的合同、会员协议、会员卡、支付凭证一定要保留,这些是维权最有力的凭证。”于谦说道。

    健身房意外受伤谁负责?

    私教健身房的消费风险_健身房的风险规避_健身房资金风险

    今年年初,胡先生在武汉一家健身房办理了会员卡。今年6月,一次锻炼时,他刚刚举起的哑铃突然脱落,导致右脚受伤。

    胡先生称,当时他晕倒在地,健身房工作人员将他送往医院救治。总共治疗费用3万元。 “到目前为止,健身房一直拒绝赔偿,请问于法官,这种事情是健身房的责任吗?”

    “一般来说,当消费者在健身房锻炼时受伤时,如何赔偿消费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于谦表示,这要看受伤是否是私人教练指导不当造成的,还是会员自己使用健身器材不当造成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消费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还可能涉及到伤害原因的认定,最终会根据原因分析和鉴定意见来认定罪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规定:旅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营业场所、公共场所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经营者、管理者,组织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健身房资金风险_私教健身房的消费风险_健身房的风险规避

    因第三人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组织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第三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经营者、管理者或者主办者承担补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一般情况下,健身房应对特殊、易伤器材履行安全提示义务。”于谦说道。

    保管好消费券,防止商家跑路。

    “我几年前就报了健身班,今年3月份去健身的时候,发现健身房已经关门了,我和商家协商了好几个月,他们都说没钱退,怎么办?”我应该做什么?市民刘先生打电话询问。

    “这样的问题时常发生。”于谦表示,2022年以来,经济法院受理了多家健身机构“跑路”引发的纠纷,相关案件已超过100起,可见涉案当事人众多,很难找到责任公司。执行人员少、可执行财产少等特点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这些案件大部分是服务合同纠纷。消费者为尚未享受的充电服务提前付费。服务行业比较常见的形式是预付卡和预充值消费。这种“先付费、后服务”的模式已经悄然衍生。 “招数”颇多,除了以下申办健身卡的普通民众和上私人课程的“健身达人”之外,还有更多年龄段的目标人群前来参加各种项目。比如,有的健身房专门增加了儿童体能、跆拳道等训练项目,甚至涉及美容、护肤等领域。如此多的“吸金”消费项目,其背后隐藏的法律风险则更加“诱人”。

    于谦表示,消费者加入会员、办卡时签署的合同、会员协议、会员卡、支付凭证等必须保存。收到健身机构关门消息后,要及时保留与工作人员、私人教练客服人员的微信聊天记录、消耗课时打卡记录等,另外,记得拍照在健身场所张贴的用于收集证据的通知。

    于谦法官告诉刘先生,如果与商家协商退款不成,可以向当地消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冲突解决中心等机构举报,并在消协的主持下进行协商调解。有关部门。调解不成的,消费者可以根据有效证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私教健身房的消费风险_健身房的风险规避_健身房资金风险

    于谦法官还建议,健身房经营者应制定健康运营的企业战略,稳步推进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审慎增加业务板块、扩大员工规模。这些都是每个健身机构都需要关注的事项。

    健身效果必须写入服务合同

    张女士,公民,是一家外企员工。由于工作原因,她很少运动。久而久之,她感觉自己的身材“走样了”。六个月前,她工作地点附近开设了一家新健身房。 “健身房老板答应我半年能减掉20斤。”张女士很感动。在健身房老板的推荐下,她购买了价值1万多元的私教课程。

    “我已经半年没有缺课了。”张女士说,但10月初课程结束时,她测量了体重,发现自己只比去健身房前轻了5斤。张女士找到健身房老板要求退款。结果,健身房老板以张女士自身原因拒绝赔偿。 “这是宣传吗?我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健身房老板的承诺有写进服务合同吗?”于谦问道。

    “不,当时只是口头承诺。”张小姐回答道。

    “在这种情况下,健身房就违约了。”于谦表示,根据张女士提供的信息,虽然健身房老板口头上承诺张女士半年减掉20斤,但事实上,双方之间已经形成了合同关系。 “如果学生严格按照健身房的要求锻炼,履行合同,但没有达到减掉20斤的效果,那么确实是健身房违约,健身房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因违反合同。”

    于谦表示,这种口头协议往往导致当事人在诉讼中举证困难。因此,消费者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应该小心谨慎,注意书写服务合同。于谦建议,市民选择健身房健身时,遇到“半年可减20斤”这样的促销活动时,一定要与商家确定具体的减肥目标。 “比如如何减掉10斤,什么情况下可以保证减掉10斤等等。”于谦表示,“如果不成功退还全部款项的协议必须以书面形式协商,否则维权时很难取得有效证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9650.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