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苏州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活动过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全民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推广等部署和广泛开展,涌现出一批优秀先进学习个人。
严格公正的推荐和选拔
20名市民获奖
2023年“苏州学习之星”称号
一路学习,一路进步
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如何?
苏教军给大家讲讲“学习星”的故事
观看今天第一期
王玉平
【张家港市】
江苏鹿港天威科技有限公司
让身边的人因我而幸福
王玉萍是一名普通企业员工,在一家纺织厂仓库担任会计,同时她也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员、苏州市优秀家风弘扬小组成员。 2009年,王玉萍报考了南京财经大学会计专业自学考试。她每天早上批阅考试,晚上答题。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王玉萍顺利通过了所有科目考试,如愿拿到了大专证书。今年5月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后,她于明年6月开始准备社会工作证的学习。
她多年来读书、陪伴孩子,热心公益事业。王玉萍有两个女儿。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王玉萍越来越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教育孩子。王玉萍参加社区亲子读书会,认真审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拿起书本开始思考学习,带着孩子参加各种亲子读书会和志愿者活动每周。为了更科学地陪伴和指导孩子,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王玉萍还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员”证书。母亲的榜样潜移默化地改善了亲子关系,孩子的状态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两个孩子先后荣获“江苏省好孩子”、“苏州市阳光男孩”、“苏州市三好学生”、“孝顺好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校期间,王玉平当选为学校家长委员会主任。她与大家讨论、整理、总结、分享自己的辅导经验,让家长知道良好的家风、家训需要大家去制定,家长要起到榜样作用。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在社区,无论是亲自还是通过电话,王玉平总是耐心地向来访者讲解和指导家庭教育。对于教育相关的问题,她经常提醒顾问要多学习,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多鼓励和表扬孩子等等。每隔一段时间,她也会向顾问询问关系的改善情况。与孩子们……为了给孩子们树立榜样,王玉萍以身作则,将责任、亲情、公益的理念一点一滴渗透到为家庭谋求幸福的过程中,带来温暖为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00余次,累计420多个小时。
从不合格的母亲到家庭教育导师;从志愿者新手到公益讲座专家;从一名普通企业员工,到南京财经大学会计专业自学毕业生。王玉萍用一颗不断追求善与美的心陪伴孩子,影响身边的人,传播正能量。
李翔
【张家港市】
张家港港昌科技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勇当港口发展先锋
李翔是张家港港昌科技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基层技术经理,也是“李翔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 2003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了张家港这片充满希望、充满梦想、对港口充满向往的土地。二十年来,他以学养心,以智行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曾荣获交通部“年度搬家运输人物”、江苏省“最美运输人物”、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状。标兵、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科技江苏”创新专家等荣誉。
从一个青涩无知的大学生到繁华的港口,面对全新的工作,他不仅向身边的老师傅学习,还向专家请教。他从书本和实践中学习。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专业水平,2018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2023年被评为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成为该专业领域的专家。
在港口发展从传统港口向智慧港口转变的过程中,面对新的要求和任务,他致力于推动装备技术创新,加强“四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大胆尝试、敢于挑战,攻克设备设施维护存在维修频率高、维护成本高等一系列难题。多年来,他累计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1000万元以上,个人事迹被中国水运报、中国交通新闻网、中国公路网、学习强国。
从“学”到“知”,从“学”到“钻”,李想孜孜不倦地学习攀登,践行创业精神,勇攀科技研究新高峰。为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精细化,起草制定了《技术图纸管理规范》《四项新技术管理办法》等设备管理制度,推动技术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有效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设备管理水平。 2015年至202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项,主要科技成果4次荣获中港协会科技进步奖。
为了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李想牵头成立了“李想创新工作室”,以“出成果、育人才、带团队”为出发点,聚焦修复旧材料、回收利用并降低成本。为开展增效、技术攻关、项目研发等重点工作,组织一对一、一对一“师徒”活动。近年来,共举办公开技术课程69期,培训员工近千人。
沉秋农
【常熟市】
常熟市档案局
保持“银发”“先锋”的精神追求
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是沉秋农一直在全身心投入的事情,也是他当下的“工作常态”。
沉秋农197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县文化馆、县文教局创作组工作。 1981年以后,在常熟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地方志、地方抗战史、档案资料的研究。 1986年7月1日,35岁的沉秋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在他心中深深扎根。 1996年被评为全国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
在档案局工作期间,沉秋农带领工作人员收集常熟名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合同、书画艺术等档案18640件,举办主题展览24个,编辑出版书籍11部,拍摄2部故事片。种类。他对乡镇旧志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主持的《常熟乡镇旧志集》被收入《全国清史编修委员会文献丛书》;他主持主编的《常熟老报》被专家誉为“县级地方报刊研究之首创”,填补了我国报纸史上的一项空白行业”…
退休后,沉秋农继续凭借个人才华服务社会。他深知抢救活体档案的紧迫性和责任,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采访了100多名老人。经过认真核对、整理,编辑出版了《铁蹄下的江南名城:常熟老人讲述日军暴行》。他不断研究和写作。沉秋农关心党和国家事务,对抗战精神、铁军精神、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了深入研究。还出版《长河断影》、《常熟抗战文学作品选》等个人专着10余部,有数十篇论文在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用严谨的工作态度,梳理常熟党史故事,让今天的年轻人更好地了解那些峥嵘岁月。”他说。
2012年,他开始关心下一代,在中小学、常熟工学院和基层党组织进行各种讲座。被常熟工学院聘为讲师团成员,被市委老干部局、市委党史办聘为“银先锋”红色宣传团成员。 “银发”、“先锋”不仅是退休后的精神追求,也是晚年的乐趣之一。每次到学校讲课,沉秋农都力求将自己讲述的故事与当地的人文历史以及学校优秀校友的功绩和美德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亲密感和自豪感。
石月兴
【常熟市】
常熟市虞山公园小学
致力于社区教育的“老黄牛”
施月兴是常熟市虞山公园小学的退休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知识积累、学用结合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退休后,石岳兴义无反顾地投身社区教育事业。他先后在街道、村庄、社区、企业、学校等场所举办各类公益专题录制讲座120余场,深受群众喜爱,被社区干部和周围群众亲切地称为“乐乐”。敬业的“老黄牛”。
石月星爱书,更爱读书。他不断读书,希望把终身学习作为完善自我的不懈追求。 20世纪90年代初,他第一次参加成人高考,取得了常熟市第二名的成绩。后在苏州教育学院函授学习三年,取得大专文凭。新世纪初,石月星参加成人高考专升本,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经过三年函授学习,他获得了文凭。
他常说,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将阅读与他所从事的社区教育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做社区教育工作,必须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并紧跟形势发展的趋势。”
为了让自己的课程更有针对性、更有教育意义,他反复提炼、打磨,自费购买各种书籍,坚持学习。为了设计“青少年普法主题教育”系列课程,他利用担任人民陪审员的机会,与法官、律师交友,咨询法律问题;为了设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系列课程,他利用参与民俗研究的机会。向专家学者请教……
史跃兴还被常熟市委宣传部聘请为“多彩夏天”外聘辅导员,并被聘为常熟市教育局“银牌讲师团”成员。他说,学生时代的他常常被“春蚕死而后已,蜡炬泪未干,化为灰烬”的精神所感动。工作后,他把这句话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座右铭。逼迫自己;现在已经退休了,他仍然用这句话来不断激励自己。 “生命永不止步,学习永无止境,我们要抓住每一天,继续为社区教育发光发热!”
杨峨眉
【太仓市】
太仓包装装潢厂
暖心的“杨姐”和“杨老师”
杨峨眉,1944年4月6日出生,家住太仓市城厢镇燕山社区。她是一位海外华人家属,一位文学艺术爱好者,一位热心学习的践行者。
2008年11月至2020年1月,她连续给城厢镇福利院的60多名老人读报,长达十多年。她被老人亲切地称为“杨姐姐”、“杨老师”。杨峨眉热爱昆曲文化,主动担任太仓老年大学、经贸小学、市第四小学昆曲导师。 20年来,她为基层群众演出了100多场昆曲演出。同时,杨峨眉始终关心残疾人事业,完成了3名贫困儿童、1名残疾人、1个失独家庭的小愿望。
杨峨眉曾荣获“苏州市百名文明公民标兵”、“2011年度苏州敬老之星”、“2014年五星级志愿者”、“2015年度苏州市有为老人之星”、“2020年度最美夕阳志愿者”、 2021年太仓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佳新人、2022年“苏州市社保老人”高级明星等称号。
从2008年开始,杨峨眉坚持定期去城厢福利院,自愿为老人阅读报刊。十年来,心灵手巧的杨阿姨利用业余时间,亲手编织了100双手套、14条围巾、8件背心,送给福利院的老人。在疫情特殊时期,她还用优美的歌声陪伴老人,为老人注入爱的温暖,消除焦虑,让老人时刻感受到家人的关怀,依然能享受心灵——尽管有流行病,但气候变暖。生活。
疫情期间,她依然心系群众,用另一种方式助力疫情防控。杨峨眉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艺术才能,积极创作文艺作品,讴歌真、善、美。疫情期间她创作了许多文艺作品。她的原创音乐剧《风雨同舟,战疫》不仅深受观众喜爱,还获得了2022年群众文艺创作奖。节目竞赛设两个奖项:创作铜奖和表演铜奖。她的先进事迹也多次被太仓市侨联、苏州市侨联报道。
杨峨眉一直在学习和宣传的道路上践行,用自己的善良和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让我们以“学习之星”为榜样
积极参与全民终身学习的实践与创新
持续推进学习型苏州建设
资料来源:校外教育培训督导室(语言及继续教育办公室)、苏州市侨联、太仓市统战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3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