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体育问答
  • 江苏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大运河与江南文化的交汇之地,2500年历史的活态博物馆

    长江纵贯东西,大运河纵贯南北。中国两大文化偶像在一个珍贵的地方相遇。这就是江苏。千百年来,大运河从南向北流淌,见证了运河城市因河而生、因绿色而美丽、因文学而繁荣、因水而繁荣。

    浩浩荡荡的大运河与苏州城市水系融为一体。运河沿岸连绵不断的遗址,见证了苏州人与水和谐共处的历史。它们已成为吴地富贵人的文化密码,在苏州不断焕发出新的风采。和活力。

    位于苏州古城平江历史文化区内,一位身着旗袍的女孩展开手中的画卷。平江历史文化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全长1606米。是苏州迄今为止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徐迅/人民画报摄

    01

    苏州生活节奏_苏州 生活方式_苏州生活指南

    苏州位于长江最南端

    北起望亭吴起桥,南至吴江右车墩,全长96公里的运河蜿蜒穿过苏州府城,连接长江、黄金水道和太湖、阳澄湖等众多湖泊, 2500多年的历史和繁荣也成为苏州永恒的文化符号。

    苏州是一座依运河而建的城市。环绕城市的护城河是城市的防御设施和大运河的通道。以“三横四直”(贯穿苏州城区的主要河流分布系统——三横四直)为代表的城市骨干水系,是大运河通向千家万​​户的水道。 。与这些水路平行的是陆地道路系统,形成“河街毗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

    大运河苏州段最早开凿于春秋时期。隋代成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通道。到了唐代中叶,基本定型,流经山塘河、上塘河、徐江、环城河、盘门、阊门。水门与苏州内城水系相连。唐代以后,运河苏州段历经修建和疏浚,但保持了大运河的基本走向,在交通、文化旅游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人与自然协同的水资源管理与利用工程,是古运河开挖与应用技术的杰出范例。

    大运河的往事在文字中流传,在绘画中定格。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长期连通,催生了一系列绘画作品。画家可以在手卷中描绘长河,浓缩城乡风光;或者用相册页面呈现水边的小风景,汇集地标、名胜。 《繁华苏州》描绘的苏式生活,跨越时空,依然具有魅力。

    《繁华苏州图》(局部)。 《苏州的繁华》是清代宫廷画家徐扬创作的纸本画,表现了18世纪苏州的繁华。苏州地方志办公室供图

    夜幕降临,人们前往平江历史文化区游览。视觉中国供图

    几千年来,运河的开通和水运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人口、物资、信息等的流通,而且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交流和融合。流淌千年的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水道,更是一条汇聚多种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互动的文化之路。

    02

    江南水乡的诗意生活

    “我在姑苏见到你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睡在河边。古代宫殿里几乎没有空闲的地方,而且有很多水港和小桥。” 《送人吴》诗描写了姑苏生活的安逸和诗意。

    早上七点左右,平江路才刚刚醒来。小雨悠扬地落下,让平江路的江南水乡韵味更加浓郁。在苏州段的运河遗产中,位于古城东北角的平江历史文化区享有独特的地位。依托纵横交错的河流,明清时期是江南重要的粮食储存中心、水运集散地和出发地。是展示苏州古城传统民居、历史环境、生活方式最完整、最真实的核心区域。也是大运河的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如今的平江路,是“小桥流水,人有家园”江南文化的最佳缩影。千年古道沿江而行。桥下是静静流淌的古运河水。河里不时有划船的船娘划过。纵横交错的深街小巷,鳞次栉比的传统建筑之中,河流、小桥、房屋、寺庙共同描绘出苏州的城市风貌,凸显江南特有的温柔气质。

    与平江历史文化区类似,千年枫桥不仅陪伴大运河,更传递着璀璨动人的文化记忆。

    春天,苏州网师园里两朵玉兰盛开。视觉中国供图

    夏天,苏州拙政园树木翠绿。徐迅 摄/人民画报

    苏州生活节奏_苏州 生活方式_苏州生活指南

    秋天的苏州常熟虞山公园色彩斑斓。玉山文化旅游度假区供图

    冬天的苏州拙政园银装素裹。张帆摄影

    “月落鸦啼,满天霜,江枫渔火迎惆怅。苏州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为客船敲响。”唐代诗人张籍的《枫桥夜泊》诗,与寒山寺的钟声相伴。形成了今天的枫桥风景区。

    走进景区,亭中桥、御印桥、吴门古韵戏台、经艺小筑等根据历史遗迹进行修复重建,集中展示了吴地建筑的丰富特色;漕运陈列馆生动地再现了运河漕运一枝院的历史文化,清代儒生段玉裁的书院,曾是名人云集的地方。红枫等百余种花木营造出诗意的绿色景观。

    几千年前,诗人张籍的船停泊在大运河上,夜宿枫桥下。这创造了一首永恒的歌,不仅造就了枫桥、寒山寺,也成为了与园林齐头并进的苏州文化符号。如今,川流不息的运河水从北向南穿过枫桥,依然拍打着两岸。不远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诉说着那个动人的故事。

    03

    苏州文化符号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水乡密集的蜘蛛网般的水系,给这座城市注入了别样的活力。

    从苏州古城的最高点北寺塔向四周望去,可以看到毗邻的河流街道和小桥流水。这里保留了中国城市最完整的肌理。沉积下来的昆曲、园林、苏绣早已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鲜明符号。

    行走在苏州古城,常常会在小巷里不期而遇一首悠扬的歌声。驻足聆听,吴农说话轻声细语,歌声优美,就像小桥上的流水,千转万转,令人陶醉。这就是素有“江南民间艺术之花”之称的苏州评弹。

    200多年来,苏州评弹文化绵绵不绝,像一位灵魂歌手静静守护着江南文化脉络。低沉的歌声中,既有打斗铁马的历史言情、叱咤风云的侠义英雄,也有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讲述父母缺点的民间故事。

    评弹演员在苏州市姑苏区苏帮餐厅表演。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它起源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等地。是一种用吴语说话、表演的传统民间艺术讲故事剧。被誉为“江南民间艺术之花”。徐迅 摄/人民画报

    沿着纵横交错的运河,昆剧被“带到”北上的北京。到明代万历年间,昆剧已成为国剧。江南地区发达的水运催生了商业文明的萌芽和发展。水运的繁荣还催生和滋养了码头、集市、会馆、寺庙、商业娱乐街等多种功能和形态的文化空间,弘扬了市井文化。城市的发展为演艺、手工艺、宗教、民俗活动等提供了载体和容器。

    苏州全金会馆位于平江历史保护区,建筑脊筒瓦,金碧辉煌,既有山西建筑特色,又有苏州园林庭院神韵。全晋会馆是苏州现存最古老、最完整、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会馆建筑群。也是大运河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入夜,游人踩着青砖石板,江水中飘来优美婉约的歌声……沧浪亭里上演现场版昆曲《浮生六章》。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齐头并进,令人着迷。

    苏州的手工业自古就发达。它将丰富的文学之“道”与精细工艺的“术”融为一体,造就了蜚声中外的苏州之作。苏州是世界“手工艺民间艺术之都”,拥有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30项。它美丽的名片之一是丝绸。宋锦、缂丝、张缎、苏绣等都是苏州丝绸的代表。苏州丝绸质地柔软,图案精美,色彩绚丽,展现出极致的优雅。运河为蚕桑、印染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同时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使苏州丝织业繁荣起来。明清时期,苏州不仅为皇室生产丝织品,民间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习俗。据《清百泪朝》记载,清初顺治、康熙时期以来,苏州妇女的装饰最为时尚,“如同欧洲其他国家的巴黎”。其盛况可见《盛世苏州图》中。画里有很多染坊,画出来的苏州服饰色彩缤纷,非常时尚。

    看得见的丝绸穿越看不见的时空。漫长的岁月里,大运河将美丽的刺绣输送到了远方,船只穿梭其间,编织着这座美丽的城市。

    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苏绣展示。苏绣起源于苏州,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视觉中国供图

    织锦艺术家在江苏苏州吴江盛泽宋锦文化园制作宋锦。杨波 摄/中新社

    “水乡成城,洛奇游中原”。走进盛泽古镇,运河水像一条金线,连接着沿河的民居、热闹的集市、古老的拱桥,形成了一条江南风情的流动长廊。 2024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国服宋锦惊艳亮相。曾经以“日出千丝,衣被满地”而闻名的盛泽,至今仍走在时尚的前沿。水乡古镇是江南的视觉符号;绚烂的丝绸,是江南的触感。

    苏州生活指南_苏州 生活方式_苏州生活节奏

    震泽古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西南部,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乡。人们在这里种桑、缫丝、织丝,孕育了独特的蚕桑文化。

    04

    这个心灵平静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

    春天有三虾面,夏天有丰镇肉面,秋天有酥油面,冬天有冻鸡面……一碗硝烟弥漫的汤面,隐藏着苏州人对时间的珍惜。

    徜徉在亭台楼阁之间,触摸着花墙上斑驳的树影,苏州市的几大商圈在夏天显得格外热闹。望亭、平江路、盘门……经常可以看到穿着裙子的女孩结伴出行,显得明媚又俏丽。沿街商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享受夏日的人们络绎不绝。入夜,华灯初上,《拙政师》、《虎丘夜游》开始,光影在花园深处渐渐升起;山塘街、十全街的网红店人头攒动;文艺青年们躲在“江南小剧场”看一场戏、听一段昆曲……

    在江苏苏州,演员们在苏州网师园表演昆曲。昆曲起源于苏州昆山,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之一。 2008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曲调悠扬优美,歌词诗情画意。被誉为“一切歌剧之祖”。

    让平凡变得诗意的是苏州;艰苦奋斗,成就非凡,是苏州。

    苏州古城因运河而成为万商云集的天堂。时至今日,苏州大量货运仍依赖水路。大运河苏州城段平均每天有1000多艘船舶通过,2023年货运量将超过1.9亿吨。

    2023年7月考察苏州时,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对苏州的印象:“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结合方面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还有高科技创新和高品质。”发展,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今天的苏州不仅拥有自然美景和人文美景,也是重要的经济重镇和工业高地。 2023年,苏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53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6%;数字人民币试点正在全市各领域推进,累计交易金额超3万亿元,交易总额全国各试点地区第一;科创板新增上市公司7家,年末总数达到55家,位居全国第三。 2024年上半年,苏州经济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最强地级市”强势回归。

    在江苏苏州,古城与现代化新城区相得益彰。苏州建城于公元前514年,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城内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与周围环境呈现出和谐、典雅的美感。杨波 摄/中新社

    七夕之夜,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老街举办的民俗集市活动,将这条古朴宁静的老街装点得流光溢彩。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党建办公室供图

    这个心灵平静的地方就是我的家乡。每个梦想都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随着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国家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相继开工建设,苏州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的成立,国内人才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成为苏州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见证者,与这座千年古城一起演绎相互成就、双向发展的故事。

    评弹演出亮相美国纽约苏州主题日活动。来自苏州的评弹表演艺术家带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展示,向世界展示了“江南文化”之美。摄影 蒋世英

    在苏州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亨通集团绿色光纤预制棒智能制造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忙碌。新华社供图

    亭台楼阁,烟雨杏花;小桥流水,人们的家园依河而建;船轻轻行,水映纱……逐梦、筑梦、圆梦的拼图连在一起,就是一幅中国现代化的动人画卷。

    本报道中未署名图片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撰写者 |王一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xk666.com/html/tiyuwenda/23299.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